唐山大地震紀念牆

唐山大地震紀念牆

為了紀念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發生的大地震中死去的人們,在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南湖東面建了唐山大地震紀念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山抗震紀念牆
  • 地理位置:唐山市地震地震遺址公園內
  • 氣候類型: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歷史由來,紀念牆規格,雕刻者介紹,

歷史由來

1976年7月28日 凌晨3點42分,中國唐山丰南一帶發生芮氏7.6級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城市毀了,可以重建;但另一片廢墟卻一直深埋在唐山人心裡。政府為了紀念大地震死難者,為百萬唐山人有同一個祭地,在地震遺址公園內,南湖東面修建了高7.28米、長500米的唐山大地震紀念牆,牆上是密密匝匝的人名,牆下是鋪天蓋地的鮮花和輓聯,一眼望不到邊。更準確地說,紀念牆應該是個集體墓碑,屬於41年前地震中的24萬亡靈。
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唐山大地震紀念牆

紀念牆規格

高7.28米、長500米,12塊有字紀念牆已經被分為四組,三塊為一組。每塊紀念牆的序號都用醒目的黃色大字標出,分別為一A、一B、一C,二A、二B、二C,三A、三B、三C,四A、四B、四C。列是從左往右數,行是從上往下數。
一個寬闊的大平台上面,建起了三面巨大的通體黑色花崗岩石板牆,每面牆成扇面形分布。規格是每面牆長280延長米,厚度3.42米。牆體由一塊塊長方形的花崗岩板組成,除了頂部和側面,正背面石板都是等面積。地震死者的名字和懷念者的名字就在每一塊石板上鐫刻成鎦金字。配有紀念牆記一篇內容如下:
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記
燕山碭莽,渤海濤平,原豐土沃,河暢渠清.茲地形勝,物阜民熙。因古韻之遺風,緒文明之傳承。然天行有舛,丙辰之歲,降奇災於唐山。是時,地維崩裂,城邑頹毀,家園瞬時夷為墟土,繁盛轉目化作雲煙。二十四萬鄉親歿於瓦礫,七千餘家庭闔門罹難。悲夫,母子驟然而別,夫妻遽然而散,白髮訣英年之子,幼孤失雙慈之怙,兄弟陰陽兩隔,摯愛音信杳絕.斯人類之巨殤,家國之巨痛.海內同哀,全民共咽。
我唐山人民臨此滅頂之災,顯慷慨英傑之本色,冒餘震之危,飛石之險,匍匐互救,扶危拯絕,慷慨捨身,義薄雲天.幸賴中央關懷,舉國支援,軍民攜手,同赴危艱.櫛風沐雨,重整家園.抗災之壯舉驚天地泣鬼神,,譜就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之壯舉高歌。

雕刻者介紹

孟慶江,男,1968年8月生,字文江,號覺初,大夢覺初 ,墨企 ,別署:得香齋主人。河北省唐山市人,書法家、篆刻家、文字雕刻家。擅行書及大型文字雕刻。書法初學顏真卿、歐陽詢、趙孟頫、黃道周、張瑞圖等,後研習篆書、隸書、簡書、魏碑。行書從米芾出,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並能左右雙手書寫。書法及篆刻作品散見於報紙刊物,雕刻作品廣泛分布於唐山市市區及各縣景區,企事業單位、酒店等。中國榜書書法家協會北京分會理事唐山分會副主席,中國海峽兩岸書畫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刻字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法考級中心豐潤區工作站站長。
“準確地說,地震紀念牆是個集體墓碑,名字就是靈魂,我們在刻每個震亡者名字的時候,都是懷著敬畏之心對待,以嚴肅的態度用心雕刻,給死者的靈魂找到一個安息之所。”孟慶江說。
“2008年3月,我開始接手雕刻地震紀念牆這個任務。”孟慶江說,2008年的春天,他帶領100多人的隊伍開始進行這項艱巨而神聖的工作,培訓工人、製版審核、刻版噴砂……出於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死者的尊重,他嚴肅而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
“20多家廣告部門全部關門集中製版,所有環節中,製版審核最關鍵;雕刻時採用的是陰紋,理論深度1.5毫米;字型採用森隸書體,這種字型才與版的形狀諧調;一塊60×120厘米的大理石上能刻40個人的名字,當時政府提供的名單上不到20萬人,項目落成後,又增改了好多次……”回憶起當時的工作,孟慶江對每個細節都記憶猶新。
由於是露天作品,晴天易脫膠,雨天易連電,施工難度很大,而當時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孟慶江和工人吃住在工地,24小時機器不停轉,工人們累了輪換休息。但是那段時間,他被一種神聖的使命感支撐著,每天只吃一頓飯,每天只睡一小會兒覺,居然感覺不到累。經過50多天晝夜施工,項目於7月22日提前竣工。
2008年7月28日,高7.28米、長500米,設計容量24萬個名字的唐山地震紀念牆莊嚴聳立在唐山地震遺址公園裡,黑色的大理石牆面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排列整齊,鎦金的隸書字型端莊秀氣,一眼望不到邊。自從有了地震紀念牆,唐山人有了一個祭奠、憑弔地震罹難者的永久場所,再也不用在街邊路口燒紙了。每到清明節和“7·28”,人們紛紛來到紀念牆前,採用文明的祭奠方式,把聖潔的鮮花和輓聯敬獻給親人。
站在地震紀念牆前,孟慶江百感交集,這20多萬個地震罹難者的名字,是他帶領團隊親手刻上去的,這項作品將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代表作。
“建設地震紀念牆是唐山人的特定需求,它給地震遇難者找到了家,這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名字,能夠讓老百姓面對面與逝去的親人交流,表達思念情感。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安心!這就是我做這件事的全部意義。”孟慶江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