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潮

唐寶潮

唐寶潮(1887—1958) ,字俊夫,祖籍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是唐族子英房第二十一傳嫡孫,父親唐芝耘和唐紹儀是堂兄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寶潮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8
  • :俊夫
主要成就,光榮事跡,

主要成就

父親名唐昭航,字芝耘,因家貧,外出到洋行打工,不久成為買辦,後來成為上海唐族“買辦世家”和“茶葉世家”的成員之一,與唐廷樞等在上海參與多項商業活動。
唐紹儀1903年任天津海關道時,與孫寶琦同朝為官,同屬於袁世凱的北洋系,頗為相善。唐寶潮在上海廣方言館法文班學習後,便在唐紹儀的引介下,隨新任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自費留學。
1905年7月,經中國公使館介紹,由北洋海防局資助,唐寶潮和其他兩位同學報考聖西爾軍校。其中一個不久被召回北京,另一人因學業程度過低,未能通過入學考試。只有第三人唐寶潮,被聖西爾軍校騎兵系錄取。
畢業後在索米爾的“馬隊軍官實習學校”(Ecole d’application des officiers de cavalerie a Saumur)逗留一年,又去外省聯隊任實習軍官一年,於1909年4月應召回國。
唐寶潮的留學經歷是中國人軍事留學史上的重要坐標。兩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讓國人深切地意識到軍事技術的重要性,在幼童留美之際,李鴻章等人就試圖借美國之手,培養自己的新式軍事人才。但是由於美國的排華運動,拒絕中國學生進入美國軍事學校,當時的軍事留學教育的意圖功虧一旦。而後,福州船政學堂陸續派遣學生留歐,其中部分學習海軍技術,是為近代中國軍事留學教育的開始。1895年,中國北洋艦隊在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戰敗,福州船政學堂海軍留歐教育基本破產,中國人軍事留學教育也隨之低落。

光榮事跡

痛定思痛,在以敵為師,掀起留日大潮的同時,以端方和北洋勢力為代表的清廷要員意識到,曾經打敗中國的日本海軍最初是由法國人建立起來的,因此,在練兵方面不能完全依賴日本,而應該更多的學習法國。
於是,派遣學生前往法國學習軍事被提上日程。已在法國自費留學數年的唐寶潮順應這個形勢,以身實驗新的軍事留學,於1906年8月,考入聖西爾軍校這所著名的法國陸軍學校這一事實對於近代留學教育,成為“中國留學生之入法國陸軍學校之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國陸軍留學第一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當時也引起巨大影響,以致於“法國武事報,曾登其肖像”。
唐寶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苦努力,順利畢業,並在實習中獲得優異成績。因為唐寶潮的存在,留法中國學生才給大清要員留下“在法國學習卻十分努力”的印象,使端方等大清要員最終決定大力發展留法軍事教育,中國人留法教育活動也隨之得到恢復,並獲得了巨大發展。
從1900年到到清朝滅亡前,總共有144名學生留學法國,其中軍事留學生有46名,遠遠超過了1900年前幾十年的留法學生總數。
1909年,唐寶潮歸國後任北洋督練公所派遣員,1910年,改任考察各國陸軍專使隨員。辛亥革命後,任總統府軍事參議,少將軍銜。1912年,與前慈禧太后御前女官、近代中國學習西方舞蹈第一人裕容齡在法國巴黎結婚。
1919年,巴黎和會上,唐寶潮出任軍事專員,同年任將軍府參軍,奉派參加英法比三國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大會。1928年,政府南遷,唐寶潮蟄居北京。1935年,出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參議,“七七事變”後賦閒。1955年1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8年1月10日病故,終年7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