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仁

唐家仁,生於1924年,浙江龍遊人,名畫家唐作沛之子。擅書法篆刻。歷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余紹宋研究會副會長,《大眾電影》副主編、編審。

基本介紹

  • 本名:唐家仁
  • 所處時代:當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浙江龍游
  • 出生時間:1924年
  • 主要作品:《影墨緣》
  • 主要成就: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擅書法篆刻。歷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余紹宋研究會副會長,《大眾電影》副主編、編審。執行主編期間,刊物的內容、形式都有較大的革新和突破,使之成為全國最暢銷、最有影響的文藝刊物之一。1943年浙江省通志館成立時即在館工作,直至通志館1949年3月停辦。解放後赴北京,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原《大眾電影》雜誌副主編,並執行主編工作,編審。
在浙江省通志館工作時,他是20歲左右的小青年,負責圖書室工作兼及民俗資料的蒐集研究,所以每天的各種報紙都要瀏覽一遍,把有用的資料留下來。同時浙江省通志館每天都有不少公函,凡館長余紹宋發出的公函都要錄一份存檔,因唐家仁的字寫得好,所以這任務就落到他的身上。因為他每天臨摹余紹宋的字,後來就十分相像,幾可亂真。唐家仁先生近些年來寫了不少回憶文章,都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的一些史實,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茲錄數條於後:先生的起居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天色微明,書齋的燈就亮了。這是他一天工作的開始。讀書、補記昨天的日記,或致書好友,答覆來信。早餐後,稍事休息,或上班,或會客,或寫作。要是上班,一般都在八時半到館。省通志館館址在西湖靜江路108號(靜江路已改名,今為北山街)梅廬內。梅廬是一位上海資本家的別墅,一直空著,是租賃下來辦公的。它面對孤山林和靖墓,院木蔥蘢,小樓迴廊,倒也幽靜。先生每來館舍,總是衣冠楚楚。夏天白色中式短衣褲,外罩淺色長衫;冬天長袍坎肩,黑布鞋,有時也戴黑瓜皮帽。馬褂左上方的口袋裡放著打簧懷表。褲腳常用黑布帶裹起,想是早年在北京習慣了的裝束。走起路來,步履穩健,儀態不凡,一眼看去讓人肅然起敬。 有的文章中提到省通志館還有一位副館長何炳松先生,就我所知,一直沒有見到,似也沒有聽說過,也許是當時省府內定,而始終未到任(想是轉引自**省《傳記文學》雜誌所載先生小傳)。當時住館的有總編纂孫延釗(孟晉)、編纂項士元(慈園)、宋慈抱(墨庵)諸先生,分纂的有錢南揚、洪煥椿(弗西)、祝鴻逵(子孚)、諸幫藩諸先生;時間太久,有的記不起了。 先生辦事,井井有條。每有公文,總是很快處理,從不積壓。在批示處總蓋上專用私章,章為朱文“余紹宋”,外觀晶亮透明,有如玻璃,他告訴我,是用美國飛機的殘骸加工製作而成,一位朋友送的。我想當是硬塑膠,可在當時卻是一種不多見的東西。…………晚飯之後,夕陽西下,志館同仁常在村野小道上散步。一次在白龍山上,先生從陳老蓮談到《水滸傳》人物,又從人物談到“赤發鬼”,他說“赤發鬼”就是衍文和我。我當即想起“赤發鬼劉唐”,心想先生真能逗人,覺得也真好玩。還問我:聽說衍文迷上了一個花旦丹桂紅,可有此事?我說那是大家開的玩笑,沒有的事。……不了解先生的人,都以為他道貌岸然,讓人有幾分敬畏,其實他常懷童心,且極詼諧。1944年盛夏,在雲和大坪寓所,他患濕疹,光著上身,搽滿用橄欖油調的藥,胸背上還有紗布裹了幾道。我去時,他正坐在竹椅上抽菸,一見我去,開口就說:“家仁,我被害了!”我一驚,問怎么被害?他說:“你看我五花大綁,就要綁赴法場,不得了啦!”我也打趣地回答:“老先生放心,我們都會去劫法場的!”他也樂得笑了。

個人作品

1、《風物澄明新雨後——追懷余越園先生》,該文1986年作於北京,刊載在團結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余紹宋》一書中。
2、《影墨緣》,唐家仁先生一生與電影事業和書法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十年浩劫之後又寫了許多有關電影界和書畫界的文章,均收入此書中,此書由香港文匯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