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唐古特岩黃耆
- 拉丁學名:Hedysarum tanguticum B. Fedtsch.
- 二名法:Hedysarum tanguticu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豆目
- 科:豆科
- 屬:岩黃耆屬
- 種:唐古特岩黃耆
- 分布區域:青海東部;甘肅南部和甘南草原區、四川西北部、雲南西北部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圓錐狀,肥厚,淡甜;根頸向上生出多數短根莖,形成多數或叢生的地上莖。莖直立,2-3節,不分枝或有個別分枝,被疏柔毛。托葉披針形,棕褐色乾膜質,長8-12毫米,合生至上部,外被長柔毛;小葉15-25,具長約1毫米短柄;小葉片卵狀長圓形、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8-15毫米,寬4-6毫米,上面無毛,下面被長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高度超出葉約1倍,花序軸被長柔毛;花多數,長21-25毫,外展,初花時緊密排列成頭塔狀,後期花序軸延伸,花的排列較疏散;苞片寬披針形,長為花梗的2倍,先端驟尖,外被貼伏的灰白色柔毛;花梗長22毫米;萼鐘狀,長6-8毫,被長約1毫米柔毛,萼齒披針形,近等長,萼齒等於或稍長於萼筒,果期萼齒常有延伸的現象;花冠深玫瑰紫色,旗瓣倒心狀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10毫米,先端圓形、微凹,長為龍骨瓣的3/4或更短些,冀瓣流蘇狀,長於旗瓣約2毫米,龍骨瓣呈棒狀,明顯長於旗瓣和翼瓣;子房線形,密被長柔毛。莢果2-4節,下垂,被長柔毛,節莢近圓形或橢圓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膨脹,具細網紋和不明顯的狹邊。種子腎形,淡土黃色,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光亮。花期7-9月,果期8-9月。
在橫斷山地區,本種的生境一般為高山陰坡的高寒草甸或灌叢草甸,水分條件較好,而相應的乾燥陽坡則為錫金岩黃耆 H.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兩者在同一生境上出現是極罕見的。
同時,儘管兩者的葉形或萼很相似,但它們之間花的大小、形狀和莢果都有著明顯地區別,因此,不應當將本種作為錫金岩黃耆 H. sikkimense Beuth. ex Baker 的變種,而應作為獨立的種。
生長環境
生長於高山潮濕的陰坡草甸或灌叢草甸,沙質或砂礫質河灘,古老的冰磧物以及潮濕坡地的岩削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