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使院新修石幢

唐使院新修石幢

唐使院新修石幢位於徐州市雲龍區彭城街道辦事處雲龍社區居委會和平路118號徐州博物館碑園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使院新修石幢
  • 所屬年代:唐代
文物信息
《使院新修石幢記》石幢,現立於徐州博物館內唐碑亭中,石幢為八稜柱體,現殘高1.64 米,每面寬20-22厘米,楷書3行,每行38字,字徑5厘米,為唐代高瑀所撰,譚藩所書,元和十二年(817年)刻石立碑。另有宋皇祐六年(1054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增刻的跋語。碑文是讚譽唐代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李願的功德。石幢原立於唐代使院內,徐州知府府衙內,故名。為避風吹雨淋日曬之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徐州知府永齡刻亭形碑帽覆於其上,新中國成立後移至徐州博物館內,建亭保護。該碑為徐州僅存的傳世唐幢,198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碑記敘唐代元和年間,徐州刺史、武寧節度使李願的政績,唐代朝廷常在邊境要塞和內地要鎮設立節度使。節度使事宗霞軍民兩政的地方長官,掌握實權。李願時唐代著名大將軍西平王李晟之子,因父親功績顯著而賜官。元和六年(811年)封為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使院新修石幢記”立於元和十二年(817年),也就是李願任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的第六個年頭,由節度副使高禹撰文,節度判官譚藩所書。從碑文可以得知,李願在徐州的一段日子,自到任之日“無一息無一顧”,政績卓著。如碑幢所云,在當時39處節度使中“冠於群帥”。因而,雖然是新修使院記事碑,通篇溢滿了對李願的讚頌之詞。“使院新修石幢記”除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外,還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如碑後跋記所說:“文頗典直,書近顏柳。正因為如此,“使院新修石幢記”在許多金石碑文著述中,屢有提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