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是2014年1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么振華。
基本介紹
- 書名:唐代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
- 作者:么振華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01日
- 頁數:487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2574322
- 印刷時間:2014-11-01
- 字數:437.00千字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唐代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是2014年1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么振華。
《唐代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是2014年1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么振華。內容簡介自然災害始終制約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人類也在與災害的不斷鬥爭中逐漸發展壯大。總體上來講,唐代氣候是偏溫暖濕潤...
《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是2008年10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守誠。該書主要講述了唐代的自然災害分析。作者簡介 閻守誠,1942年6月生於廣西桂林,祖籍山西五台。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和隋唐五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內容簡介 《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
在中國歷史上,盛唐時代(即開元天寶時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她不僅是唐代歷史的轉折時期,也是整箇中國古代社會轉型時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以“變革”為“核心命題”的時代,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舊的財政、經濟、軍事和行政體制已經不能有效地應對,許多社會矛盾不能及時地化解,整個社會潛伏著種種危機。中...
宋明以來,佛教、道教的勸善書在江南地區的民間社會非常盛行。善書的廣泛流行以及社會各階層的回應,以致善堂林立,善會風行。明清期間比較著名的善堂、善會主要有同善會、放生會、惜字會、救生局、義渡局、清節堂、喪葬善會等。明清的災荒賑濟 明清兩代是中國自然災害的頻發期。明清兩朝的統治者也承續前朝各代的...
《田祖有神--明清以來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機制》是一本(曹樹基)編制,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07-07-01)出版的書籍。2007-07-01 第1版2007-07-01 第1次印刷。本書目錄 序 第一部分 文化與生態 I 旱作村落雨神崇拜的地方敘事——陝西蒲城堯山聖母信仰個案 一、引言 二、水源形態和信仰——地形...
《特大自然災害與社會危機應對機制》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介紹 本書以2008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為調研對象,重點分析、調研了我國應對自然事件時國家的應對機制、社會支持模式、應對機制的法律問題、公共危機管理、新聞報導與輿情等問題。經過實地調研和分析,初步指出,我國應加強政府、各行各業對突發...
《區域重大自然災害社會風險演化機理及應對策略》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選華。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分析了區域重大自然災害社會風險特點,總結並提出了重大自然災害社會風險定義。本書提出區域重大自然災害社會心理風險演化機理及應對策略,包括社會心理風險識別、社會心理風險影響因素、社會心理風險擴散...
禳災行為作為祈福祛災的表現形式,在中國古代,長期以來是應對災害的重要措施,對穩定社會有極其顯著的作用。《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突破了以往研究的窠臼,將禳災作為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不可分割的部分,與減災並列,進行研究。全書首先簡單介紹了秦漢時期的自然災害,並與其他時期自然災害...
本書以2008年我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為調研對象,從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民族學、新聞與傳播學等多學科角度,反思了應對這場災害的經驗和教訓;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特大自然災害引發的社會危機的應對機制,包括自然災害型公共危機管理、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的社會支持模式、自然災害危機應對...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學一年,主要從事唐人臨終遺言與中古社會研究,合作導師為陳懷宇教授。學術論文 在《首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雜誌》《東南文化》《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出版圖書 出版專著 《唐代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中國災害...
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人民出版社;2008.10;;副主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國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就掃描;國防大學出版社,2008.8,參加;中國農業政策要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參加;比較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6,參加;論文 從位置消費的角度看古代的入粟補官制度,中國農業...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隋唐五代史和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的教學與研究。出版專著《中國人口史》《唐玄宗的真相》(合著)《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主編)《閻宗臨傳》等;參加撰寫的專著有寧可主編的《中國經濟發展史》《中國經濟通史·隋唐五代卷》,吳慧主編的《中國商業通史》有關隋唐五代的農業、商業...
24.“明代北方災荒性移民研究”,載於曹樹基主編《田祖有神——明清以來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機制》論文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25.“河流與民族——清代內蒙古各部分布的地理基礎探述”,載於王利華主編《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三聯書店2007年。26.“困頓與堅守——從《退想齋日記》看清末民初晉中...
19.宋代長江下游圩區水事糾紛與政府對策,《光明日報》2007年1月12日[國家級重點期刊]20.宋代長江下游圩田開發與水事糾紛,《中國農史》2007年第3期[國家級重點期刊]21.鮮卑婦女較高社會地位及其緣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第6期[國家級重點期刊]22.宋代長江下游圩區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
4.《旱澇災害背景下的漢長安城水資源利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5.《因襲與創新:隋代都城規劃設計考察》,《唐史論叢》第二十八輯 6.《古代震災及政府應對措施——以西漢關中地區為例》,《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第1期 7.《唐代關中水災及其影響》,《陝西師範...
《自然災害影響市場整合的政府路徑——基於1776—1840年華北小麥市場的實證分析》,《中國經濟史研究》2019年第3期,第一作者 《陰陽兩端:唐代救災中的厭勝之術》,《唐史論叢》2019年第2期,第一作者 《糧價波動對清代地方公職人員生活水平的影響——以1771—1911年北京地區為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8年...
錢茂偉著《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序 巴兆祥著《中國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序 楊煜達著《清代雲南季風氣候與天氣災害研究》序 段偉著《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序 楊偉兵主編《明清以來雲貴高原的環境與社會》序 《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序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楊斌以雲南出產的馬、白銀以及馬爾地夫輸入雲南的海貝為切入點,討論了全球視角下雲南的多邊貿易和影響。第三輯還刊登了李伯重教授為仲偉民所著《茶葉與鴉片:19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一書撰寫的序言,另有學者就《世界歷史中的中國》、《紡織的世界》和《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等著作...
現為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西北區域歷史地理、西安城市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西北歷史農業地理、西北城鎮的歷史發展與變遷、西安城市及周邊環境的歷史演變。一、論著 《自然災害與農業生產——以明代西北地區為例》,《西北大學學報》(自),2008年第2期。《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西北大學...
《清代前中期雲貴地區的政治地理與社會環境》,《復旦學報》200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08年第11期轉載。《旱澇、水利化與雲貴高原的農業環境(1659-1960)》,於曹樹基主編《田祖有神:明清以來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機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近代化進程與區域歷史地理研究-以中國西南為中心》...
9.李玉尚:《地理環境與近代江南地區的傳染病》,《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6期,頁133-141。10.李玉尚:《上海城區霍亂病史研究——以“地方病”和“外來病”的認識為中心》,曹樹基主編《田祖有神——明清以來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應對機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頁361-392。11.李玉尚:《清代中後期...
且看長江大洪水。1931年大洪水,死亡人數超過14.5萬人。1998年大洪水,因災死亡人數降低到1931年長江大洪水的1%,特大自然災害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再看淮河大洪水。1931年特大洪水,死亡7.5萬人。2007年淮河大洪水期間,沿淮轉移人數較1991年大洪水減少99%,無一人因洪水災害死亡。洪水來時有序應對,大旱力抗...
眾所周知,唐代均田制的瓦解、都市的發展、商業交通的發達,導致了小農階層的分化和都市市民構成的變化以及人口流動現象的增加。因此與以前相比,需要社會救濟的對象明顯地增加了。但具有諷刺性的是宋代社會救濟制度得到完備的時期是惡名昭著的徽宗朝蔡京當權時期。這個時期,國家政權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減弱,各地出現...
觀世紀風雲話神州滄桑——評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為什麼不能把太平天國的上帝教看做“邪教”——夏春濤《天國的隕落》評析 學習前輩學者的優良學風——讀《劉大年來往書信選》的一點體會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視角觀察歷史——《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簡評 清史《研究叢刊》總序 《天有凶年》前言 《...
14. 殷淑燕,黃春長,仇立慧,賈耀鋒. 歷史時期關中平原水旱災害與城市發展[J]. 乾旱區研究, 2007,24(1):77-82 15. 殷淑燕, 黃春長. 兩漢時期長安與洛陽都城水旱災害對比研究[J]. 自然災害學報, 2008, 17(4): 66-71 16. 殷淑燕,黃春長. 唐代長安與洛陽都城水旱災害對比研究[J].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
5.教育部985工程第3期項目“清代夏季風進退過程及其社會效應”(批准號:11FCZD020),已結項。6.教育部人文規劃基金項目“自然災害引發的中國古代行政區劃變遷研究”(批准號:10YJA770011),已結項。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開放項目“明清時期河南的黃河災害及其應對機制”(批准號:YRCSD08A14),已結項。代表性...
氣候影響是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常見的討論話題,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及其變化對人類生活、生產和社會活動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氣候影響的話題既是全球性的又是區域性的。南極圈的臭氧層空洞是全球性特點的重要表現,原因是在於空調中的常見物質——氟利昂的使用。各個地區出現的不同的自然災害,例如...
數千年以來,中國歷代中央政權一向強大,必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一方面是頻繁的自然災害,遼闊的國土,惡劣的周邊環境;一方面是一盤散沙般的農牧經濟,低下的生產力和眾多的人口。為應對上述問題,早在秦代,便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漢代,又以“獨尊儒術”的方式完成了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二者相互依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