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廬史地論稿續編

椿廬史地論稿續編

《椿廬史地論稿續編》收錄的文章基本分為兩部分。201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鄒逸麟 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椿廬史地論稿續編
  • 作者:鄒逸麟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頁數:805 頁
  • 定價:128.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81197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椿廬史地論稿續編》收錄的文章基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椿廬史地論稿》收入的2005年之前的一些文章;另一部分則是2005年後至2011年年底發表的文章。所有文章均圍繞鄒逸麟先生主要學術成就所涉及的運河史、黃河史及歷史地理等領域,同時也拓展到了古代時期的產業、經濟、都市以及與此相關的區域、環境、人地關係等地理問題。

圖書目錄

自序
試論我國運河的歷史變遷
遼代西遼河流域的農業開發
廣德湖考
略論歷史上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
明清流民與川陝鄂豫交界地區的環境問題
明代治理黃運思想的變遷及其背景一——讀明代三部治河書體會
北宋黃河東北流之爭與朋黨政治
山東運河開發史研究
膠萊運河的歷史研究
論清一代關於疆土版圖觀念的嬗變
試論我國歷史上運河的水源問題
談歷史上“江南”地域概念的政治含義
清代集鎮名實初探
兩宋時代的錢塘江
略談江南水鄉地區橋樑的社會功能
從歷史地理角度討論黃河下遊河道綜合治理問題(摘要)
關於歷史氣候文獻資料的收集利用和辨析問題
關於加強對人地關係歷史研究的思考
對21世紀中國環境問題的思考
略論長江三角洲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歷史演變及規劃策略
我國水資源變遷的歷史回顧——以黃河流域為例
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環境變遷與城市興衰
有關環境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關於上海歷史地理的幾個問題
上海港的歷史地理
也談安陽是否夠格列為中國歷史上的大古都
春秋秦漢鄴城古址考辨
再談安陽是否能稱得上大古都
也談有關金元黃河的幾個問題——與王顳先生商榷
讀《〈尚書·虞夏書〉新解》之《禹貢》篇一得
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的重大成果——評史念海主編《西安歷史地圖集》
對當前古籍整理工作的幾點淺見
回顧建國以來我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
重視歷史地理學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與成就
基礎研究與當代社會——談歷史地理學的建設和發展
歷史地理學並非僅僅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我眼中歷
史地理學的現實意義
安徽史地漫談
澳門話古今
大禹故里在何處
長三角有過幾個中心
運河承載的帝國
勾踐國都勾乘山獻疑
青龍鎮興衰考辨
古代合浦史地雜談
歷史上的川北甘南地震
歷史上的黃運關係
垓下之戰的地理方位之爭
運河——通城聯市
對學術必需有負責和認真的態度——評《淮河和長江中下游旱澇災害年表與旱澇規律研究》
一本值得一讀的沿革地理佳作——評《童書業歷史地理論集》
《太平寰宇記》校點本的重大貢獻
歷代正史《河渠志》淺析
《漢書·溝洫志》箋釋
《宋史·河渠志》浙江海塘西湖篇箋釋
譚其驤論地名學
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學習季龍師的工作態度和治學精神
潘季馴
胡渭
古都洛陽研究的新篇章——讀《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後感
沖田一和《上海地名志》
讀新編《蚌埠市志》有感
《洛陽市志》第3卷《城市建設志·交通志·郵電志》讀後的幾點感想
評新編《寧波市志》
對新編方誌工作的幾點意見
地方志有助政府決策
修志者心目中要有讀者
修志貴在徵信——讀新修《雲翔寺志》有感
張鵬翮《治河全書》整理出版前言
陳學文著《明清時期杭嘉湖市鎮史研究》序
文煥然等著《中國歷史時期植物與動物變遷研究》序
何業恆著《中國虎與中國熊的歷史變遷》序
許作民著《鄴都佚志輯校注》序
戴鞍鋼著《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序
劉統著《唐代羈縻府州研究》序
藍勇著《古代交通生態研究與實地考察》序
華林甫著《中國地名學史考論》序
馮賢亮著《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序
尹玲玲著《明清長江中下游漁業經濟研究》序
高凱著《地理環境與中國古代社會變遷三論》序
周曉光著《徽州傳統學術文化地理研究》序
錢茂偉著《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序
巴兆祥著《中國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序
楊煜達著《清代雲南季風氣候與天氣災害研究》序
段偉著《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序
楊偉兵主編《明清以來雲貴高原的環境與社會》序
《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序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總序
謝麗、楊方正編《和田地區民國時期綠洲農業與生態環境檔案選輯》序
余同元著《傳統工匠現代轉型研究》序
“八馬同槽”時代的山東大學歷史系——一個學生的回憶
胡其偉著《環境變遷與水利糾紛》序
求實·嚴謹·創新——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教授訪談錄

作者簡介

鄒逸麟,1935年8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鄞縣。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1957年初隨譚其驤教授來滬參加《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繪工作。1984年晉升為教授。1986—1996年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92、1997年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第三、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原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2008年8月退休。著有《中國歷史地理概述》、《椿廬史地論稿》、《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等及有關論文10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