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

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

《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圍繞禳災與減災兩大方面,對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進行了深入的闡述與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
  • 頁數:369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 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309061109
條形碼: 9787309061109
尺寸: 20.6 x 14.6 x 1.8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段偉,男,1977年生,安徽寧國人。1995年考入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基地班,2005年6月獲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同年至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年6月博士後出站,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經濟史、災害史與清代地理,已在海內外各種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

內容簡介

《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圍繞禳災與減災兩大方面,對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進行了深入的闡述與分析。近代以來,學者多注重於研究古代中國歷史中的減災方略和措施,而對於帶有迷信色彩的禳災則關注不夠。禳災行為作為祈福祛災的表現形式,在中國古代,長期以來是應對災害的重要措施,對穩定社會有極其顯著的作用。《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突破了以往研究的窠臼,將禳災作為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不可分割的部分,與減災並列,進行研究。全書首先簡單介紹了秦漢時期的自然災害,並與其他時期自然災害的情況進行了對比;其次詳細闡述了禳災制度的由來與形成過程,提出禳災可分為文化禳災與政治禳災兩種;再次從災害預防、災害控制、資源配置三個方面對減災制度作了細緻分析;最後探討了禳災制度與減災制度在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中相互交替、互為補充的關係和各自的影響。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研究目的
二、災害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本書研究方法
四、本書框架
第一章 秦漢自然災害特點
第一節 秦漢時期自然災害概況
第二節 秦漢時期自然災害的特點
第三節 自然災害引發嚴重後果
上編 人對自然的盲目博弈——禳災制度的變遷
第二章 秦漢時人對災害爆發原因的理解
第一節 秦漢時人理解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第二節 《月令》反映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第三章 禳災制度的形成
第一節 文化禳災制度
第二節 政治禳災制度
第四章 禳災制度小結
下編 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減災制度的變遷
第五章 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關制度
第一節 災害預防制度的發展
第二節 災害控制制度
第六章 人與人之間的博弈——資源配置合理化
第一節 縮減開支
第二節 資源配置合理化,擴大社會經濟供給基礎
第三節 國家扶持災民再生產制度:借貸與蠲免
第四節 災民衣食保障制度
第五節 流民安置制度
第六節 制度的彈性——免究官員擅自賑災的責任
第七節 鼓勵民間救濟制度
第八節 監督制度的發展
第七章 減災制度小結
第一節 減災制度的積極作用
第二節 市場救災制度與單純救災制度的比較
第三節 減災制度的局限
餘論
第一節 秦漢災害應對制度的變遷周期
第二節 秦漢災害應對制度的啟示
附錄
附表l 兩漢時期黃河決溢年表
附表2 西漢大旱表
附表3 東漢大旱表
附表4 《中國地震目錄》所錄漢代強震與旱災相關表
附表5 西漢旱、震關係表
附表6 東漢旱、震關係表
附表7 東漢京師旱、震關係表
附表8 漢代蝗災發生區域一覽表
附表9 秦、西漢自然災害表
附表10 東漢自然災害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