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陵陪葬墓

唐代帝陵陪葬墓

唐代前期陪葬於帝陵周圍的皇族、名臣墓葬,主要位於中國西北部陝西省的禮泉縣乾縣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帝陵陪葬墓
  • 年 代::公元643年~公元785年。
  • 發掘年代::195O年至今。
  • 意義:對人們了解唐代的實物資料
歷史背景,主要結構,意義,

歷史背景

唐代帝陵陪葬墓是唐代前期陪葬於帝陵周圍的皇族及名臣的墓葬。以宗室、功臣陪葬是唐代皇室埋葬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封建帝王給予皇室成員和文武大臣的殊榮,也是籠絡人心,鞏固政權的手段。

主要結構

陪葬墓的外形主要有三種。一為封土堆呈覆斗形墓,四周有圍牆,南門前有一對土闕,闕前立有石刻。這類墓一般為皇室人物的墓葬,如昭陵常樂公主墓、城陽公主墓,乾陵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二為圓錐形墓,多為文武大臣,少數為皇族,這種類型數量最多。三為象山形墓,這種墓葬是仿照漢代衛青、霍去病墓的形制修築的,如昭陵李靖墓、李勣墓。
唐代帝陵陪葬墓中盛行施繪壁畫。壁畫內容以反映四神、天文、鞍馬、儀仗出行、樂舞、生活場面等為主。其規格大小和內容多少,則按照身份地位有嚴格的規定。隨葬品主要為大量陶俑、唐三彩器、金銀器等,隨葬品的數量與器物組合與墓主的身份、地位密切相關。

意義

唐代帝陵陪葬墓的發現,對人們了解唐代的埋葬制度以及當時的社會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