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天工俑

唐代三彩天工俑

唐代三彩天工俑,1981年,該器物在洛龍門安菩墓出土。高113厘米,頭戴膺盔,身著綠釉甲,袖口及甲的周邊施赭黃釉,肩甲左右務為一凸起的銜臂獸頭。左手叉腰,右臂高舉握拳足踏一白色臥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三彩天工俑
  • 尺寸:高113厘米
  • 年代唐代
  • 器型:俑
基本信息,器物介紹,唐三彩鑑別,

基本信息

【名稱】:三彩天工俑
【器型】:俑
【年代】:唐代
【尺寸】:高113厘米
【收藏】:洛陽博物館

器物介紹

它保持了唐代雕塑藝術的風格外廓大形而簡,造型結構粗壯凝重,特別是腳下所踏的臥牛,粗粗幾刀,神氣立現,使整個雕塑虛實相生,繁簡互映,同進也使之有了堅實的基座,增加了視覺的穩定感,體現了藝匠們的高超的藝術把握力。

唐三彩鑑別

唐三彩的藝術魅力,在乎將各種釉彩的搭配、融合,構成斑駁陸離瑰麗深郁的畫面。看一件唐三彩,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造型也不是紋飾,而是一幅幅抽象,大小各異、深淡不一、虛虛實實、斑斑駁駁的色塊,匯成一種夢境般的形式美。
唐三彩釉色艷麗,釉質晶瑩,有黃、綠、白、藍等基本色澤,經過釉色之間流淌和交融,產生了淺黃、翠祿、天藍、赫黑、褐紅、匣紫等多種色調。
用不同的釉色在器物上隨意塗抹,經融浸潤而出現如晚霞般明艷,又如雲霧般變化的畫面。這種唐三彩釉彩花斑和唐代絲綢的染織方法非常相近,是唐代藝人在唐三彩常用裝飾方法。
唐三彩釉彩點,採用是塗蠟方法,先用蠟在壞胎上點出大小散落的圓點,再掛釉彩,燒制時塗蠟處的釉彩暈散浸漫,形成若虛若實的白色斑駁,在濃艷的底色上,明麗欲滴,華貴耀目。
唐三彩釉因器表面的凹凸起伏而濃淡不一、厚薄不一,又因高溫燒制流淌交融。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使唐三彩有一種超自然的神秘美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