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齒,指唇和齒的合稱。語出《左傳·值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唇齒
- 詞目:唇齒
- 拼音:chún chǐ
- 注音:ㄔㄨㄣˊ ㄔㄧˇ
基本解釋
- [labial teeth]∶唇和齒的合稱。
- [mutually dependent]∶比喻關係密切,互相依靠。
吳、 蜀乃唇齒也。——《三國演義》 - [comment;talk]∶議論。
懷著個臨月身子,只管往人家裡撞來撞去的,交人家唇齒。——《金瓶梅》
詳細解釋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引證解釋
唐 高適 《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詩:“股肱瞻列岳,唇齒賴長城。”
《三國志平話》卷下:“孫亮對天說誓:荊州與吳地唇齒之邦,世不相顧。”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若彼受賂而許會,因恭謹以事之,則兩國相親,有唇齒之固,君位安於泰山矣。”
清 黃遵憲 《哭威海》詩:“台南北,若唇齒。”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詩:“中越相依如唇齒,後方前線互支援。”
《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惹的人動的唇齒。”《金瓶梅詞話》第七八回:“﹝我﹞懷著個臨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來撞去的,交人家唇齒。”
《後漢書·黨錮傳·范滂》:“卿更相拔舉,迭為脣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
《晉書·溫嶠傳》:“仆與仁公當如常山之蛇,首尾相衛,又脣齒之喻也。”
《新唐書·李吉甫傳》:“及元濟擅立,吉甫以內地無脣齒援,因時可取,不當用河朔故事,與帝意合。”
《明史·四川土司傳一·烏蒙》:“烏蒙、烏撒、東川諸土官,故與芒部為脣齒。”
清 昭連 《嘯亭雜錄·趙勇略》:“壩為川江上流,與昭化脣齒,俗號鐵門檻 。”參見“ 脣齒相依”、“脣亡齒寒”。
《金瓶梅詞話》第七八回:“懷著個臨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來撞去的,交人家脣齒。”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猶唇齒相依。 | |
嘴唇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與共。 | |
輔:嘴旁頰骨。車:牙床,即牙床骨。頰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齒。見“唇亡齒寒”。 | |
比喻互相輔助。 | |
見“唇亡齒寒”。 | |
見“唇亡齒寒”。 | |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 |
嘴唇紅,牙齒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
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 |
鮮紅的雙唇,雪白的牙齒。形容容貌美麗。 | |
皓齒紅唇(皓齒紅唇) | 見“ 皓齒朱脣 ”。 |
皓齒朱唇(皓齒朱脣) | 白齒紅唇。形容容貌秀美。《水滸傳》第九回:“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脣,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年紀。”亦作“ 皓齒紅唇 ”。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那頭是秀眉長眼,皓齒紅唇;臉帶笑容;頭髮蓬鬆,正如青煙一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