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哲學的童年:西方哲學發展線索研究》是楊適同志關於“西方哲學發展線索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書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探討了西方哲學在其“童年”即在古希臘時期從萌發產生到亞里士多德正式形成哲學學科的發展線索。《哲學的童年:西方哲學發展線索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上別具一格,並在經過分析和論證而得出的理論觀點上多有創見。
圖書目錄
題解
前言
一研究西方哲學史的目的何在?
二研究哲學史應著重線索的理解
三對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原則如何理解
四我為自己當前研討所擬定的某些方法和規則
五關於哲學史分期問題的一些理解
第一編西方哲學在古希臘從產生到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正式形成
第一部分哲學的產生問題
第一章“哲學”在古希臘的本義
第二章哲學得以產生的思想前提:原始的思維和神話世界觀
一原始思維的根本特點
二原始思維的歷史基礎和神話宗教世界觀的產生
三古希臘哲學同原始神話世界觀的關係
第三章古希臘人的世界觀向哲學轉變的原因和條件
一略論亞里士多德的有關說明
二馬克思恩格斯論希臘人向文明過渡的特點
三對於哲學產生問題的大體原則的說明
第二部分原始素樸哲學
第一章希臘世界的形成和希臘城邦制度的興起
第二章米利都學派
一泰勒斯
二阿那克西曼德
三阿那克西美尼
四對米利都派發展的小結性考察
第三章希臘歷史在公元前8至前6世紀間的變動和新問題、新思潮
一以本土為中心的地中海上的希臘世界的形成
二經濟和政治鬥爭的新發展和新動向
三新的社會思想以及宗教意識的變化
第四章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
一畢達哥拉斯派的特色和有關它的疑難
二關於畢達哥拉斯及其團體的階級地位和傾向問題
三哲學與生活、宗教意識
四畢達哥拉斯派哲學的基本面貌和問題
五以量代質,以數的規定性代替質的無規定性——向普遍規定的世界觀和抽象思維邁進的重要一步
六數和感性事物的關係
七數與對立面及其統一和諧的關係
八如何評價畢達哥拉斯派的理想——對立面的和諧的社會意義
第五章赫拉克利特:原始素樸哲學的光輝頂點
一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學的意義和特殊困難
二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的含義
三世界秩序:一團永恆的活火
四對立統一是世界的普遍規律
五赫拉克利特論生死和靈魂
六赫拉克利特論宗教和神
第六章小結性的分析探討:原始素樸哲學作為一個發展的圓圈是全部西方哲學史的開端
一哲學史“開端”的含義和確定
二原始素樸哲學作為哲學史的開端,是一個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發展中所形成的有機總體
三從整個哲學史發展來看原始素樸哲學作為“開端”的意義和它的局限
第三部分希臘古典時代的哲學發展——從巴門尼德直至亞里士多德
第一章古典時代的希臘人和希臘精神
一希臘文明中心移回本土和雅典與斯巴達的發展
三希臘和雅典的衰落
四古典希臘的自由與衝突所形成的思想特色
第二章巴門尼德和愛利亞派:古希臘哲學發展中的一次重要轉折
一巴門尼德的生平年代和思想來源”
二巴門尼德論“研究真理的途徑”:哲學中最初邏輯思維的出現,以及思維邏輯和客觀邏輯不分的樸素觀點一
三巴門尼德的“存在”論: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用純概念表示的本體論體系
四巴門尼德的存在範疇是哲學走向科學的起點
五芝諾和麥里梭的發展的意義
第三章古典時代上升時期各派哲學的交錯發展和主要問題“
第四章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戈拉和阿波洛尼亞的第歐根尼
一巴門尼德以後哲學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是如何“拯救現象”
二恩培多克勒
三阿那克薩戈拉
四阿爾刻勞
五阿波洛尼亞的第歐根尼
六簡要的小結
第五章智者文化、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
一哲學研究的中心由“自然”轉向“人”的重大變化
二人本主義思潮的興起和智者
三新的社會歷史觀和“人”觀
四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及其感覺主義和相對主義
五高爾吉亞對巴門尼德“存在”論的邏輯分析批判
一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性質、起因和結局
二在歷史變動中希臘人的精神狀態的變化
第七章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
一生平著述和思想來源
二留基波:原子論的產生
三本原是“原子”和“虛空”
四德謨克利特的認識論學說
五德謨克利特和他的時代
第八章蘇格拉底對於“善”的哲學追求
一蘇格拉底所自覺的使命與他的命運
二略論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特點和時代實質
三研究蘇格拉底的某些困難和我們的處理方法
四人生和哲學的要義是認識人自己,而人自己的本質是靈魂的“善”
五蘇格拉底的方法
第九章所謂小蘇格拉底各派的哲學
一犬儒派
二居勒尼派
三麥加拉學派
第十章柏拉圖前期的“相論”哲學
一柏拉圖的生平和思想發展
二柏拉圖哲學的思想來源
三真實存在的本體是普遍者:“相”
四柏拉圖前期“相論”對普遍者的理解是形上學的
五柏拉圖前期的“辯證法”——獲得抽象的普遍者(相)的邏輯方法
第十一章柏拉圖後期在哲學上的變化和“通種論”
一哲學的真諦是“愛情”:凡人對不朽的真善美的愛情和追求及其方式
二《巴門尼德篇》中柏拉圖對自己前期相論的批判,以及前期“辯證法”的發展
三在《智者篇》里的後期柏拉圖的“通種論”
一柏拉圖哲學的最後形式
二柏拉圖同畢達哥拉斯派學說的關係的發展過程
三從亞里士多德的論述來考察柏拉圖後期哲學中“相”和“數”的關係
四如何理解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柏拉圖的“質料”?
五《菲力布篇》中哲學的(或神學的)創世說的四元素框架
六一個簡略的小結
第十三章略論智者,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哲學發展中的地位
一智者的哲學有相對獨立的地位,在發展線索里有承先啟後的轉折點的意義
二德謨克利特原子論與柏拉圖相論的異和同
第十四章亞里士多德哲學(上)
一評價問題
二我們研討亞里士多德的方法首先應注意他的哲學體系和方法的關係
三為什麼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必要批判柏拉圖?
四《範疇篇》中對本體的初步探討和規定
第十五章亞里士多德哲學(下)
一第一哲學的總問題
二“四因”說的由來和意義
三在進一步分析“存在”或“是”中確定哲學研究的對象、研究什麼是本體和研究什麼是邏輯的根本原理
四“本體”的含義和確定它的標準
五關於形式和質料的問題
六關於潛能和現實的學說
第十六章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研究同他的邏輯學
一亞里士多德哲學中本體論同邏輯的一致
二亞里士多德研究邏輯學的大體過程
三科學與哲學、本體論和邏輯的本質,都在於事物有其必然原因,因而它們能夠相通和一致
四對普遍必然原因如何探求和確立的過程
五對於亞里士多德的小結性探討:他的哲學同他研究哲學的方法
哲學和人類思維發展的童年——第一編代總結
一古希臘古典時期的哲學也是一個圓圈式的發展過程,它同原始素樸哲學的關係
二古希臘哲學的發展同宗教和科學的關係
三人類哲學思想的發生髮展同人類社會實踐的發生髮展的關係
[附錄]資料來源和參考所用的文獻書目
一資料來源
二其他文獻書目
後記
作者簡介
楊適(曾用名楊克明),安徽當塗縣人。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暨原創文化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馬克思原著、希臘哲學和基督教、中西原創文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馬克思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述評》 (人民出版社1982年),《重讀馬克思》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西人論的衝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哲學的童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伊壁鳩魯》《愛比克泰德》(台北三民書局東大圖書公司1996、2000年),《
古希臘哲學探本》(商務印書館2003年);另有主編《原創文化論叢》第1—4輯(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