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魯廣達

《哭魯廣達》是陳朝末年江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該詩通過對為國捐軀赴難的魯廣達的稱讚,表達出對魯廣達之死的痛惜和對陳朝亡國的痛心。該詩緊緊抓住最被人們崇景仰慕的“義”,表現了死者的高尚品格。

全詩語言淺白平易,似脫口吟呼而出,不加雕飾,但表達的感情則熾烈而深沉,在淡語中寄寓深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哭魯廣達
  • 創作年代:陳朝末年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江總
  • 作品出處:《江令君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哭魯廣達
黃泉雖抱恨,白日自留名。
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魯廣達:字遍覽。扶風邱(今陝西眉縣)人。事見《陳書》卷三一、《南史》卷六七。
②黃泉:在中國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後所往之地,也就是陰曹地府。

白話譯文

黃泉之下死而有憾,捐軀義舉青史留名。
悲傷廣達為義而死,不肯負恩苟且偷生。

創作背景

至德二年(584),隋將賀若弼卒師渡江,攻拔南徐,直逼金陵。金陵失陷後,金陵守將魯廣達猶督殘兵苦戰不息,兵敗被俘。陳朝覆滅,廣逢憤慨而卒。據《陳書·孝行傳》載,廣達死後,“尚書令江總撫柩慟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為詩曰……”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的前兩句是說,魯廣達雖抱遺恨而死,但留名世上,自如白日經天,後兩句的意思是,魯廣達激於大義而死,不作負思苟活之人,使人悲痛。後人評論此詩時認為,這是一篇很有血性的作品,和詩人早期侍宴應制之作明顯不同。這當然說得不錯。再深入剖析會發現,除了由於國破人亡而激發出來的血性,這首詩還表現了一種自悲和自慚的心情。
從表面上看,詩人之悲,在悲魯廣達,“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然而,在經過奮力抵抗終不免於國破的悲劇發生以後,有血性的男兒為國而死,雖然令人悲痛,卻也有一種崇高悲壯的氣概。相反,那些在國家危亡之際不抵抗,國破之後甘做奴僕,負恩偷生的人,又是多么可悲和可憐。江總哭魯廣達,是在陳滅後又人隋作官的時候,再聯繫他在陳後主時還是朝廷第一位權臣,他在哭魯廣達時的自悲和自慚就不難體會。
據《陳書·江總傳》說:“後主之世,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後主游宴後庭,共陳暄、孔范、王瑗等十餘入,當時謂之狎客。由是國政日頹,綱紀不立……君臣昏亂,以至於滅。”由此看來,陳為隋滅,江總不僅負有一般意義上的作為重要權臣的責任,而且負有更直接的昏臣的責任。有陳後主這樣的昏君,有江總這樣的權宰,就是再有多少個力戰的魯廣達,也難挽回陳朝滅亡的命運。作為當事人,在隋滅陳後,江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應負的責任,因而他才說魯廣達“黃泉雖抱恨,白日自留名”。
這首詩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畫外之情”,即注重含蓄。使這短短四句的詩篇顯得十兮豐滿,從而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沈德潛《古詩源》:“不嫌自污,真情可憫。”

作者簡介

江總(519—594),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人。梁時歷任丹陽佐史、尚書殿中郎、太子中書舍人等職。侯景之亂,流寓嶺南。人陳,累官尚書令,世稱“江令”。日與陳後主游宴後庭,製作艷詩,與陳暄、孔范等10餘人號為狎客。入隋拜上開府。善五、七言詩,然多色情之作。著作有《江令君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