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河

哥倫比亞河

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是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源出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脈,西南流經美國,注入太平洋,全長2044千米,流域面積41.5萬平方千米,最大支流為蛇河。哥倫比亞河水量較大,河口年平均流量7860立方米/秒,且水位季節變化小。哥倫比亞河含沙量小,河谷比降大,基岩抗蝕性強,有利於興建各種水利工程,估計水能資源蘊藏量達4000-5000萬千瓦,是世界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之一。哥倫比亞河河口處,海潮可上溯220千米,遠洋海輪可直達河口以上180千米處的波特蘭港。

哥倫比亞河流域地處北緯41°-53°、西經110°-124°。流域東西最大寬度117千米、南北最大長度1316千米。流域內從西向東依次是海岸山脈、卡斯卡特山脈和落基山脈,均呈南北向穿過該流域,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哥倫比亞河流域的大部份大氣降水是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山區,冰雪融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哥倫比亞河。哥倫比亞河的總徑流量僅次於密西西比河,居美國第2位,多年平均流入太平洋的年總水量約2340億立方米。

哥倫比亞河沿乾、支流建有很多大小水壩,用於灌溉和發電。大古力水壩最著名,水庫長達233公里。用以灌溉、發電,電站發電能力196萬千瓦,主要為煉鋁、造船、原子能聯合工廠等與軍事有關的工業服務。多急流、瀑布和峽谷。下游盛產鮭魚。在主河道上有14個大壩,3個在加拿大,11個在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哥倫比亞河
  • 英文名稱:Columbia River
  • 所屬水系:太平洋水系
  • 地理位置:北美洲
  • 流經地區:加拿大,美國
  • 發源地: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脈
  • 主要支流庫特內河蛇河龐多雷河、德舒特河、威拉米特河
  • 河長:2044公里
  • 河流面積:415211平方千米
  • 平均流量:7400每秒立方米
  • 落差:808米
形成變遷,地質變遷,歷史溯源,幹流情況,地理位置,流經地區,基本數據,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流域概況,自然資源,氣候特點,生態環境,土著民族,河道治理,河口,河道,水利概況,規劃,梯級開發,防洪,航運,灌溉,水電,橋樑碼頭,俄勒岡-華盛頓段,華盛頓段,不列顛哥倫比亞段,

形成變遷

地質變遷

由於板塊構造的作用,盤古大陸的裂谷將北美從歐洲和非洲推向了泛大洋(Panthalassic Ocean)(現代太平洋的祖先),太平洋西北地區不是該大陸的一部分。隨著北美大陸向西移動,法拉隆板塊(Farallonplate)在其西緣下俯衝。隨著板塊的俯衝,它沿著島嶼弧線運載,這些弧線在北美洲大陸上生長,導致太平洋西北部在1.5億至9000萬年前形成。哥倫比亞河盆地的總體概況直到6千萬到4千萬年前才完成,但它位於大型內陸海域之後,可能會隆起。在40至2000萬年前,在始新世中新世時期,巨大的火山爆發經常改變了哥倫比亞河所經歷的大部分景觀。祖先河的下游穿過胡德山後來出現的山谷。在侵蝕和火山噴發的沉積物中,它建造了一個3.2公里厚的三角洲,位於俄勒岡州西北部韋爾尼尼亞附近海岸山脈東側的山腳下。在1700萬至600萬年前,玄武岩熔岩的大量洪水湧出覆蓋了哥倫比亞河高原,迫使哥倫比亞河下游進入現在的路線。喀斯喀特山脈(Cascade Range)在更新世早期(200萬至70萬年前)開始上升。哥倫比亞河穿過此山脈,創造了哥倫比亞河峽谷。
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時,河流及其流域遭遇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災難性洪水。密蘇拉冰川湖的冰壩周期性破裂導致了米蘇拉洪水,其排放量是世界上所有河流總流量的10倍,數千年來已達數十倍。發生在大約19,000-13,000年前。洪水衝過華盛頓東部,形成了槽化的史卡布土地(ChanneledScablands),這是一個由乾燥的峽谷狀通道構成的複雜網路,或者是經常變化並嚴重鑿入該地區深層表土下的玄武岩岩石的褶皺。許多帶有肥沃土壤的平頂丘陵高聳於混亂的槽化土地之上。幾個地方的收縮導致洪水匯集到大型臨時湖泊中,例如劉易斯湖(Lake Lewis),沉積物沉積在其中。據估計,在瓦爾內拉缺口(Walnela Gap)的水深為1380米,在邦納維爾壩(Bonneville Dam)為250米,在俄勒岡州的現代波特蘭市處,水深為120米。當Quincy,Othello和Pasco Basins的寬闊平原的洪水減緩時,沉積物也被沉積。哥倫比亞河下游高原的洪水定期淹沒沉積了豐富的沉積物,威拉米特河谷的21世紀農民“肥沃的蒙大拿土壤和華盛頓帕盧斯的粘土耕地”。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哥倫比亞河峽谷北側發生了一系列的大滑坡,將大量的碎片從桌山和綠葉峰向南送入靠近波恩維爾大壩的峽谷。最新和最重要的是被稱為波恩維爾滑坡,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土壩,填補了5.6公里的河流長度。在公元1060年至1760年之間;這可能與1700年的卡斯卡迪亞地震有關。波恩維爾滑坡產生的一堆碎片堵塞了河流,直到上漲的水最終沖走了沉積物。滑坡的大部分殘骸迫使該河在其先前河道以南約2.4公里處,形成了梯級激流。1938年,波恩維爾大壩的建設淹沒了激流以及剩餘的樹木,這些樹木可以用來完善滑坡的估計日期。
1980年,聖海倫斯山的噴發在哥倫比亞河的下部沉積了大量的沉積物,使航道的深度暫時7.9米。

歷史溯源

人類在哥倫比亞河的分水嶺居住時間已經有15000多年,過渡到永久居住的生活方式,主要基於大約3500年前的鮭魚。1962年,考古學家在靠近美國華盛頓東部帕盧斯河斯內克河交匯處的馬米斯懸岩(Marmes Rockshelter)發現了人類活動的證據,其歷史可追溯到11230年前。1996年,在華盛頓肯納威克附近發現了一名9000多歲的史前人(被稱為肯納威克曼)的骨骼遺骸。這一發現重新引發了科學界對北美人類居住起源的爭論。
許多美洲原住民在哥倫比亞河流域居住了數千年。1775年左右,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西班牙探險家可能是第一批看到河口的歐洲人。波士頓商人羅伯特·格雷(Robert Gray)於1792年駕駛哥倫比亞號船航行至此,並將其船的名字命名了這條河流。美國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隊於1805-1806年在該地區勘探,英國地理學家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為英國的西北公司(North West Company)探索了大部分河流,於1811年到達河口——卻發現美國人已經建成了阿斯托里亞堡(Fort Astoria,也稱喬治堡)。河流上游盆地於1807-1811年間由西北公司進行了勘察。其他早期的定居點包括哈德遜灣公司建的溫哥華堡(1825年)和西北公司建的沃拉沃拉堡(1818年)(1821年之後西北公司和哈德遜灣公司合併)。
1830年代早期,沃拉沃拉市(Walla Walla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附近)和1836年由馬庫斯·惠特曼博士(Marcus Whitman)在附近的Waiilatpu修建水利並進行灌溉,後來擴展到了喀斯喀特山(Cascade)以東的許多支流山谷。哥倫比亞河在其主幹流分布的範圍內,早期是無法進行灌溉的,但作為通往內陸的唯一海流程可能通航,它一直是鐵路到來之前的主要運輸動脈。到19世紀50年代,毛皮貿易商和早期移民的獨木舟和駁船已經讓位於河流輪船。許多急流到蛇河口的導航難度很大,最糟糕的地點被華盛頓的第一條鐵路規避了,這條長2.5公里的騾道,後來被一條10公里的蒸汽機車鐵路所取代。哥倫比亞河流域的農業和採礦業由波特蘭通過壟斷的河流蒸汽船和連線階段的組合主導。1882年,從波特蘭到華盛頓的沃拉沃拉,從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到波特蘭,再到華盛頓的塔科馬,第二年就在普吉特海灣完成了一條鐵路。 1887年,北太平洋鐵路直接通過喀斯喀特山脈到達塔科馬,哥倫比亞河航線的壟斷終止。

幹流情況

地理位置

哥倫比亞河流域地處北緯41°-53°。西經110°-124°。流域東西最大寬度117千米、南北最大長度1316千米。流域內從西向東依次是海岸山脈、卡斯卡特山脈和落基山脈,均呈南北向穿過該流域,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山脈之間分布有河谷、高原和盆地,位於流域東部的落基山脈,綿長寬闊,海拔一般在2000-3000米,為北美洲最主要的山脈。
哥倫比亞匯水面積約670,000平方公里。河流流域幾乎覆蓋了美國愛達荷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大部分地區,美國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最終位於大陸分水嶺以西的美國蒙大拿州、懷俄明州、猶他州和內華達州的一小部分地區,總面積與法國的面積相似。 大約1,200公里的河流長度和85%的流域都在美國。哥倫比亞河在世界河流長度排名為第12位,擁有美國第六大流域。在加拿大,哥倫比亞河的流量為801公里,排水量為103,000平方公里,該河的排水量為世界第23位,在加拿大流域部分的加拿大盆地中排名第13位。

流經地區

哥倫比亞河是一條國際河流,發源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落基山脈西坡海拔820米的哥倫比亞湖,河流從源頭向西北方向流出304千米後,急劇轉彎,繞塞爾基爾克山脈向南奔流,通過上下箭湖,接納支流庫特內河(Kootenay)的來水後,進入美國華盛頓州東部地區,繞一個大彎,後向西在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之間,形成480千米的州界,最後在俄勒岡州的阿斯托里要塞注入太平洋。

基本數據

哥倫比亞河為北美洲注入太平洋的第一大河,排水量僅次於密西西比河聖羅倫斯河馬更些河。哥倫比亞河為世界最大水電資源之一,連同其支流占美國水力資源1/3。全長2,000公里,2/5的河段(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河源至美、加邊界)約800公里在加拿大境內。
該河幹流全長2000千米,落差808米,流域面積66.9萬平方公里。上游在加拿大,長748千米,落差415米,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占全流域15%。中下游在美國,長1252千米,落差393米,流域面積56.7萬平方公里,占85%,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419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2340億立方米,來自加拿大境內占40%。

水文特徵

哥倫比亞河的天然徑流主要來自降雪,豐枯差別相當大,大古力水電站壩址處平均年水量962億立方米,最豐年達1347億立方米,最枯年僅666億立方米,豐枯年水量相差一倍。年內徑流分配也不均勻,汛期4-7月的4個月的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8%。儘管夏季出現汛期,但由於南方各支流受到融雪補給,早於北方諸支流,所以流量比較均勻。徑流不均勻係數(指超過年平均流量的水量與年水量之比)為0.35。

主要支流

哥倫比亞河在加拿大境內分別為748公里和10.4千米2。主要支流包括庫特內河龐多雷河、奧卡諾根河、蛇河、亞克莫河、考利茨河及威拉米特河。幹流多,瀑布多,大部分河段流經深谷,其河水流量在北美洲僅次於密西西比、馬更歇和聖勞倫斯三大河流。
哥倫比亞河流域水系複雜,水量豐沛,支流眾多,其主要支流有庫特內河、蛇克(Snake)河、龐多雷(Pend Oleille)河、德舒特(Deschute秒)河和威拉米特(Willamette)河等。見哥倫比亞河幹流及主要支流基本特性表。
斯內克河是哥倫比亞河的最大支流,全長1610千米,流域面積28.2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90立方米/秒,徑流量438億立方米。源出於美國懷俄明州西北黃石國家公園西南角,南流經大特頓國家公園中的傑克遜湖,然後向西流經愛達荷州。
此河段多陡削的峽岸和急流險灘,其中有亞美利加瀑布、特溫瀑布以及肖肖尼瀑布,後者從寬達275米的馬蹄形岩盤上下跌64米,蔚為奇觀。蛇河與博伊西(Boise)河匯合後,蜿蜓北流348千米,形成愛達荷州與俄勒岡州的界河,在勃朗里壩下游通過赫爾斯峽。該峽為美國最深的河流峽谷,深2407米,長達161千米。
哥倫比亞河支流
河流名稱主要和次要支流流經地區
1
Wallacut River
華盛頓州
2
Chinook River
華盛頓州
3
Alder Creek
俄勒岡州
4
Skipanon River
俄勒岡州
5
Youngs River
俄勒岡州
6
Frank Born Creek
華盛頓州
7
Sisson Creek
華盛頓州
8
迪普河
Deep River
華盛頓州
9
格雷斯河
Grays River
華盛頓州
10
克魯克德溪
Crooked Creek
華盛頓州
11
埃洛喬曼河
Elochoman River
華盛頓州
12
約翰戴河
John Day River
俄勒岡州
13
埃斯克林溪
Eskeline Creek
俄勒岡州
14
希爾克斯特溪
Hillcrest Creek
俄勒岡州
15
比格溪
Big Creek
俄勒岡州
16
格納特溪
Gnat Creek
俄勒岡州
17
凱利溪
Kelly Creek
俄勒岡州
18
亨特溪
Hunt Creek
俄勒岡州
19
韋斯特波特濕地
Westport Slough
俄勒岡州
20
德里斯科爾濕地
Driscoll Slough
俄勒岡州
21
克拉茨卡尼河
Clatskanie River
俄勒岡州
22
煤溪濕地
Coal Creek Slough
華盛頓州
23
美洲獅溪
Cougar Creek
華盛頓州
24
亞伯溪
Abe Creek
華盛頓州
25
米爾溪
Mill Creek
華盛頓州
26
阿伯納西溪
Abernathy Creek
華盛頓州
27
日耳曼溪
Germany Creek
華盛頓州
28
煤溪濕地
Coal Creek Slough
華盛頓州
29
考利茨河
Cowlitz River
華盛頓州
30
卡拉瑪河
Kalama River
華盛頓州
31
Lewis River
華盛頓州
32
湖河
Lake River
華盛頓州
33
Willamette River
俄勒岡州
34
華盛頓河
Washougal River
華盛頓州
35
桑蒂河
Sandy River
俄勒岡州
36
吉本斯溪
Gibbons Creek
華盛頓州
37
破碎溪
Crusher Creek
俄勒岡州
38
彩虹溪
Rainbow Creek
俄勒岡州
39
勞頓溪
Lawton Creek
華盛頓州
40
拉圖雷爾河
Latourell Creek
俄勒岡州
41
幼溪
Young Creek
俄勒岡州
42
縭溪
Bridal Veil Creek
俄勒岡州
43
庫比溪
Coopey Creek
俄勒岡州
44
達爾頓溪
Dalton Creek
俄勒岡州
45
霧溪
Mist Creek
俄勒岡州
46
瓦基納河
Wahkeena Creek
俄勒岡州
47
穆特諾馬溪
Multnomah Creek
華盛頓州
48
好熊溪
Good Bear Creek
華盛頓州
49
阿徹河
Archer Creek
華盛頓州
50
印度瑪麗河
Indian Mary Creek
華盛頓州
51
奧諾塔河
Oneonta Creek
俄勒岡州
52
馬尾溪
Horsetail Creek
俄勒岡州
53
鄧肯溪
Duncan Creek
華盛頓州
54
圖馬爾特溪
Tumalt Creek
俄勒岡州
55
伍達德溪
Woodard Creek
華盛頓州
56
哈代溪
Hardy Creek
華盛頓州
57
麥科德溪
McCord Creek
俄勒岡州
58
漢密爾頓溪
Hamilton Creek
華盛頓州
59
水杉溪
Metasequoia Creek
俄勒岡州
60
莫菲特溪
Moffett Creek
俄勒岡州
61
坦納溪
Tanner Creek
俄勒岡州
62
邦納維爾大壩和邦納維爾湖
Bonneville Dam and Lake Bonneville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63
鷹溪
Eagle Creek
俄勒岡州
64
魯克爾溪
Ruckel Creek
俄勒岡州
65
魯道夫溪
Rudolph Creek
俄勒岡州
66
德賴溪
Dry Creek
俄勒岡州
67
岩溪
Rock Creek
華盛頓州
68
卡納卡溪
Kanaka Creek
華盛頓州
69
赫爾曼溪
Herman Creek
俄勒岡州
70
尼爾森溪
Nelson Creek
華盛頓州
71
卡森溪
Carson Creek
華盛頓州
72
格雷斯溪
Grays Creek
俄勒岡州
73
風河
Wind River
華盛頓州
74
戈頓溪
Gorton Creek
俄勒岡州
75
哈芬溪
Harphan Creek
俄勒岡州
76
頂峰溪
Summit Creek
俄勒岡州
77
柯林斯溪
Collins Creek
華盛頓州
78
林賽溪
Lindsey Creek
俄勒岡州
79
奇特溪
Wonder Creek
俄勒岡州
80
沃倫溪
Warren Creek
俄勒岡州
81
卡賓溪
Cabin Creek
俄勒岡州
82
飢餓溪
Starvation Creek
俄勒岡州
83
狗溪
Dog Creek
華盛頓州
84
維恩托溪
Viento Creek
俄勒岡州
85
帕勒姆溪
Perham Creek
俄勒岡州
86
小懷特薩蒙河
Little White Salmon River
華盛頓州
87
菲爾普斯溪
Phelps Creek
俄勒岡州
88
懷特薩蒙河
White Salmon River
華盛頓州
89
亨德森溪
Henderson Creek
俄勒岡州
90
胡德河
Hood River
俄勒岡州
91
德賴溪
Dry Creek
華盛頓州
92
朱厄特溪
Jewett Creek
華盛頓州
93
莫西爾溪
Mosier Creek
俄勒岡州
94
凱瑟琳溪
Catherine Creek
華盛頓州
95
大溪
Major Creek
華盛頓州
96
羅威娜溪
Rowena Creek
俄勒岡州
97
克利克塔特河
Klickitat River
華盛頓州
98
古斯伯里溪
Gooseberry Creek
俄勒岡州
99
切諾威溪
Chenoweth Creek
俄勒岡州
100
米爾溪
Mill Creek
俄勒岡州
101
十五英里溪
Fifteenmile Creek
俄勒岡州
102
達爾斯大壩和塞利洛湖
The Dalles Dam and Lake Celilo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103
德舒特河
Deschutes River
俄勒岡州
104
約翰戴河大壩和烏提提拉湖
John Day Dam and Lake Umatilla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105
約翰戴河
John Day River
俄勒岡州
106
柳溪
Willow Creek
俄勒岡州
107
尤馬蒂拉河
Umatilla River
俄勒岡州
108
麥克納里大壩和沃盧拉湖
McNary Dam and Lake Wallula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109
沃拉沃拉河
Walla Walla River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110
Snake River
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懷俄明州
111
亞基馬河
Yakima River
華盛頓州
112
拉皮茲神父大壩和拉皮茲神父湖
Priest Rapids Dam and Priest Rapids Lake
華盛頓州
113
克拉布溪
Crab Creek
華盛頓州
114
萬邦大壩和萬邦湖
Wanapum Dam and Lake Wanapum
華盛頓州
115
石島大壩和岩石島池
Rock Island Dam and Rock Island Pool
華盛頓州
116
韋納奇河
Wenatchee River
華盛頓州
117
岩石河段大壩和恩蒂亞特湖
Rocky Reach Dam and Lake Entiat
華盛頓州
118
恩蒂亞特河
Entiat River
華盛頓州
119
奇蘭河(和奇蘭湖)
Chelan River (and Lake Chelan)
華盛頓州
120
韋爾斯大壩和帕特羅斯湖
Wells Dam and Lake Pateros
華盛頓州
121
梅荷河
Methow River
華盛頓州
122
奧卡諾根河
Okanogan River
華盛頓州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23
約瑟夫酋長壩和魯弗斯伍茲湖
Chief Joseph Dam and Rufus Woods Lake
華盛頓州
124
涅斯佩勒姆河
Nespelem River
華盛頓州
125
大庫里大壩和富蘭克林·羅斯福湖
Grand Coulee Dam and Franklin D. Roosevelt Lake
華盛頓州
126
桑波爾河
Sanpoil River
華盛頓州
127
斯波坎河
Spokane River
華盛頓州,愛達荷州
128
科爾維爾河
Colville River
華盛頓州
129
釜河
Kettle River
華盛頓州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0
龐多瑞河
Pend Oreille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華盛頓州,愛達荷州
131
庫特尼河
Kootenay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愛達荷州,蒙大拿州
132
休·基恩利水壩和阿羅湖
Hugh Keenleyside Dam and Arrow Lakes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3
沃山河
Whatshan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4
比頓溪
Beaton Creek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5
魚河
Incomappleux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6
阿雷克雷華特河
Illecillewaet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7
雷夫爾斯托克大壩和雷夫爾斯托克湖
Revelstoke Dam and Revelstoke Lak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8
黃金河
Goldstream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39
雲母壩和金籃湖
Mica Dam and Kinbasket Lak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0
卑詩省科奴河
Canoe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1
伍德河
Wood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2
布希河
Bush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3
布萊貝里河
Blaeberry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4
比弗河
Beaver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5
策馬河
Kicking Horse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6
斯皮里馬奇恩河
Spillimacheen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7
鄧普頓河
Templeton River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8
哥倫比亞湖
Columbia Lak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流域概況

自然資源

從源頭起,先向西北流,後南下經不列顛哥倫比亞高原南部,再經美國境內的哥倫比亞高原北緣和西緣,接納其最大支流斯內克河(長1609公里)後,向西穿過喀斯喀特山脈峽谷區,在俄勒岡的阿斯托里亞要塞注入太平洋。哥倫比亞河河水量大,河口年平均流量達7860立方米/秒。水位季節變化小,春季有冰雪融水補給時較高,冬季較低。河流含沙量小,河谷比降大,基岩抗蝕性強,很有利於興建水利工程,估計水力儲量達4000-5000萬千瓦,是世界中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之一。在河口處,海潮可上溯220公里。遠洋海輪可直達河口以上179公里處的波特蘭港。
20世紀30年代美國開始對河流進行綜合開發,沿乾支流興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壩。其中以大古力水壩規模最大,高168米,壩後水庫羅斯福湖長240公里,庫容量117.9億立方米,裝機容量為648萬千瓦,為美國最大的水電站。水電的開發促進了煉鋁等工業的發展,也使流域內的斯內克河平原、華盛頓州中東部以及俄岡州中北部和西部的威拉米特河谷等夏季乾旱少雨地區得到了灌溉。
哥倫比亞河中盛產鮭魚。流域內的河流、湖泊和水庫,辟有划船、釣魚等遊樂設施。

氣候特點

西北太平洋區每年雨量集中在冬季幾個月,因受高山阻隔,除北部沿海降水較多以外,其餘的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下,山間一些高原盆地的年降水量不及300毫米,氣候乾燥。哥倫比亞河流域的大部份大氣降水是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山區,冰雪融水源源不斷地流人哥倫比亞河。因此,流域內各支流冬季水量通常較少,春季水量較大。但在沿海盆地,水文條件不同,冬季雨量集中,常引起驟發洪水。夏季幾個月,水量顯著減少,河水降到最低水位。哥倫比亞河的總徑流量僅次於密西西比河,居美國第2位,河口平均流量741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達爾斯)35000立方米/秒(1894年6月),最小流量為101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入太平洋的年總水量約2340億立方米。
哥倫比亞河流域的氣候受地形影響很大,部分是大陸性的,部分是海洋性的。東部的落基山脈阻擋了大陸內陸的大部分嚴重冬季風暴,而西部的喀斯喀特山脈則保護盆地不受潮濕的太平洋空氣的影響。夏季通常炎熱乾燥,偶爾會有雷陣雨;冬季中度寒冷乾燥,偶爾下雪或甚至下雨。溫度和降水量隨海拔高度而變化很大,但在中央盆地,1月平均日溫度在-4至-1°C之間,7月平均溫度大多在21-24℃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從最低海拔不到200毫米到山麓附近約380毫米和山區1000毫米或更高。在瀑布西部,氣候受海洋影響,冬季漫長多雨,夏季涼爽乾燥。

生態環境

魚類洄游
哥倫比亞河上有幾種溯河魚類,它們在太平洋和淡水支流之間遷徙。銀大麻哈魚大鱗大麻哈魚虹鱒及所有的太平洋鮭屬,都是海洋魚類,它們在生命周期結束時向河流遷移產卵。太平洋鱘魚需要25年的時間才能長到完整的大小,通常在它們的生命中數次在海洋和上游棲息地之間遷移。
大壩打斷了溯河上游的魚的遷徙路線。鮭魚和虹鱒回到它們出生的溪流中產卵,而水壩阻止了它們返回的地方,整個鮭魚群死亡。哥倫比亞河和蛇河的一些大壩修建了魚梯,這些魚梯在允許這些魚向上遊行進時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向下游到海洋的幼鮭魚存在另一個問題。以前,這段旅程需要2-3周。由於大壩減緩了河流的流動,哥倫比亞河從野生河流轉變為一系列的由電站大壩形成的淡水湖,這段旅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會增加死亡率。在某些情況下,陸軍工程兵團通過卡車或河流駁船向下游運送幼魚。大古力水壩和哥倫比亞支流上的幾座大壩完全阻擋了遷徙,這些水壩上方的河上沒有遷徙的魚。鱘魚有不同的遷徙習慣,可以在不去海洋的情況下生存。在許多上游區域,大壩與海洋隔絕,鱘魚只是居住在大壩的上游。
1994年,在美國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河流中,鮭魚捕撈量比平常小,引起了商業漁民,政府機構和部落領導人的關注。阿拉斯加州,愛達荷州和俄勒岡州反對美國政府的干預措施,這包括關閉阿拉斯加漁業11天。1994年4月,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一致批准了18年來最嚴格的法規,禁止當年從獵鷹角(Cape Falcon)北部到加拿大邊境的所有商業鮭魚捕撈。在1994年的冬天,銀大麻哈魚的回歸遠遠超過了預期,這部分歸因於禁漁令。
同樣在1994年,美國內政部長布魯斯·巴比特(Bruce Babbitt)首先提議拆除幾個太平洋西北部的水壩,因為它們對鮭魚產卵有影響。西北電力規劃委員會批准了一項計畫,該計畫為魚類提供更多的水,而減少對電力、灌溉和運輸的用水。自那以後,環保倡導者一直呼籲拆除哥倫比亞河系中的某些水壩。在哥倫比亞河流域的227座主要水壩中,位於蛇河下游的華盛頓州的4座水壩被提出要拆除,特別是在一場關於布希政府鮭魚恢復計畫的訴訟中。這些水壩和水庫限制了上游鮭魚的恢復,這些鮭魚流到愛達荷州的鮭魚河和清水河。從歷史上看,這條蛇河在春夏季生產了150多萬條大鱗大麻哈魚,而修建了大壩後數量減少到幾千條。愛達荷州電力公司的赫爾斯峽谷大壩沒有魚梯(也沒有經過下游的幼年鮭魚),因此不允許虹鱒或鮭魚在赫爾斯峽谷上游遷徙。2007年,拆除桑蒂河(Sandy River)上游的土撥鼠大壩(Marmot Dam)是該河系第一座補被拆除的大壩。計畫拆除華盛頓州鮭魚河(Salmon River)上的康迪特大壩(Condit Dam)和蒙大拿州克拉克岔口上的米爾頓大壩(Milltown Dam)也在行動中。
污染防治
在美國華盛頓東南部,一條80公里長的河流穿過漢福德遺址(Hanford Site),漢福德遺址建於1943年,是曼哈頓項目的一部分。該基地是一個鈽生產基地,在河岸上有九個核反應堆和相關設施。從1944年到1971年,泵系統從河流中抽取冷卻水,經過處理後,供反應堆使用,然後將其送回河流中。在被釋放回河流之前,用過的水被存放在一個大型的水池中長達6個小時,這個水池被稱為貯水池。長壽的同位素不受這種保留的影響,每天都有幾萬億貝克勒爾進入河流。到1957年,漢福德的8個鈽生產反應堆平均每天向哥倫比亞傾倒5萬居里的放射性物質。輻射測量一直持續到下游華盛頓和俄勒岡州海岸。
核反應堆在冷戰結束時退役,漢福德核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環境清理中心,由能源部在華盛頓生態部和環境保護局的監督下管理。附近的含水層中估計含有1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被高水平的核廢料污染,這些核廢料已經從漢福德巨大的地下儲水池中泄漏出來。截至2008年,3785立方米的高放射性廢物正通過地下水流向哥倫比亞河。如果不按計畫進行清理,預計這些廢物將在12-50年內到達河流。
除了對核廢料的關注,河流中還發現了許多其他污染物。這些包括化學殺蟲劑、細菌、砷、二惡英和多氯聯苯(PCB)。
研究還發現,魚類及其棲息在盆地內的水域中的毒素含量也相當高。魚類毒素的積累威脅著魚類物種的生存,人類食用這些魚類會導致健康問題。水質也是哥倫比亞河流域其他野生動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各州、印第安部落和聯邦政府都致力於恢復和改善哥倫比亞河流域的水、土地和空氣品質,並致力於共同努力,以加強和完成關鍵的生態系統恢復工作。人們正在進行一些清理工作,包括波特蘭港、漢福德和羅斯福湖的超基金項目。
木材採伐進一步污染了河水;西北森林計畫,1994年的一項聯邦立法,要求木材公司考慮其做法對哥倫比亞等河流的環境影響。
2003年7月1日,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克里斯托弗·斯溫(Christopher Swain)成為第一個在哥倫比亞河上游進行全程游泳的人,以提高公眾對該河環境健康的認識。

土著民族

許多不同的美洲原住民和第一批進入北美大陸的民族在哥倫比亞河流域的生存發展,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檔案里都有記載。在加拿大——美國邊境以南,科爾維爾斯波坎人、科爾丁、雅卡馬人、內茲佩爾塞人、凱索人、帕洛斯人、烏馬蒂拉人、考利茨人(Colville,Spokane,Coeur d'Allene,Yakama,Nez Perce,Cayuse,Palus,Umatilla,Cowlitz)和沃姆斯普林斯部落(Warm Springs)居住在美國。沿著蛇河上游和鮭魚河,肖松尼·班諾克部落(Shoshone Bannock)在此活動。 錫尼克斯或萊克斯人(Sinixt & Lakes)居住在加拿大流域的下游,而上游則是舒斯瓦普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估計整個哥倫比亞上游東部到落基山脈都是他們領地的一部分。哥倫比亞河盆地的加拿大部分涵蓋了加拿大庫特尼人的傳統家園。
美國聯邦政府認可居住在哥倫比亞河下游附近的的切努克部落的語言,稱其為威瑪爾語(Wimahl)。哥倫比亞河流經美國華盛頓州和加拿大上游箭湖區的河段,在當地土族的術語中基本上都是稱“大河”。
最初西班牙人從新墨西哥州購買的馬,通過本地貿易網路廣泛傳播,到1700年到達蛇河平原的肖肖尼人手中。內茲珀斯人、卡尤斯和弗拉特黑德人在1730年左右收購了他們的第一匹馬。隨著馬匹出現了新興平原文化的各個方面,如馬術和馬匹訓練技能,大大提高了人員的流動性,狩獵效率,遠距離貿易,激烈的戰爭,財富和聲望與馬匹和戰爭的聯繫,以及崛起的大型和強大的部落聯盟。不少部落養了大量的馬匹,並採用了一些平原的文化特徵,但與漁業和魚類有關的經濟仍然很重要。受影響較小的部落擁有少量馬匹並且採用了很少的平原文化特徵。一些群體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例如桑波爾和內斯皮勒姆人,他們的文化仍以捕魚為中心。
該地區的當地人在18-19世紀期間曾多次和遇到過外國人。18世紀後期,歐洲和美國的船隻在當地土族人的交易中探索了河口周圍的沿海地區。這種接觸對印第安部落來說是毀滅性的。他們的大部分人口被天花疫病所摧毀。加拿大探險家亞歷山大·麥肯齊(Alexander Mackenzie)於1793年越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陸。從1805年到1807年,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隊沿著克利爾沃特河斯內克河進入俄勒岡州,並遇到了許多當地人的小定居點。他們的記錄敘述了熱情好客的交易者的故事,土族人並沒有偷竊遊客的小件物品。他們還注意到黃銅茶壺,英國步槍以及與沿海部落貿易中獲得的其他文物。從與西方人的最早接觸來看,哥倫比亞中下游的土族人不是以部落聚集的,而是有些類似村莊的社會單位,更常見於家庭一級。隨著人口的流動,隨著三文魚在哥倫比亞河河流的各支流上下游,這些單位會隨著季節而變化。
在1848年在惠特曼大屠殺的影響下,美國定居者與該地區的當地人之間展開了許多激烈的戰鬥。隨後的印第安戰爭,特別是亞基馬戰爭,摧毀了當地居民,並從當地土族人的控制中爭得了大量土地。隨著歲月的流逝,土族居民沿哥倫比亞河捕魚的權利成為與各州、商業漁民和私人財產所有者爭論的核心問題。 1905年和1918年,美國最高法院維持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捕魚權,以及1974年美國訴華盛頓案,通常稱為博爾特決策(Boldt Decision)。
魚類是該地區當地人的文化核心,既是生計,也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當地人在哥倫比亞河的幾個主要地點捕魚,這些地方也是貿易站。塞利洛瀑布(Celilo Falls)位於現代城市達爾斯鎮(The Dalles)的東部,是貿易和不同文化群體相互作用的重要樞紐,這裡用於捕魚和交易的歷史已有11000年。在與西方人接觸之前,這條14公里長的的河段區域的村莊有時人口可能有10000人。該地吸引了遠離大平原的商人。
哥倫比亞河峽谷的卡斯卡激流(Cascades Rapids),華盛頓州東部的凱特爾瀑布(Kettle Falls)和普列斯特激流(Priest Rapids)也是主要的捕魚和貿易場所。
在史前時期,哥倫比亞的鮭魚和虹鱒估計每年平均有1000-1600萬條魚。相比之下,自1938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洄游是在1986年,有320萬條魚進入哥倫比亞河。據估計,當地人每年的捕撈量為19,000噸。最重要和最富有成效的本地捕魚地點位於塞利洛瀑布(Celilo Falls),這可能是北美最具生產力的內陸捕魚地點。瀑布位於奇努克人和撒哈拉人之間的邊界,並作為太平洋高原上廣泛的貿易網路的中心。塞利洛(Celilo)是北美洲最古老的有人居住的社區。
由白人定居者於1866年建立的鮭魚罐頭廠對鮭魚種群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1908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觀察到鮭魚的洄游只是25年前的一小部分。
隨著20世紀河流的發展,從1938年的卡斯卡激流開始,這些主要漁場都被大壩淹沒。隨著當地人和美國政府機構之間的廣泛談判,這一發展也得到了推進。各個部落的聯盟通過憲法,並在1938年完成邦納維爾大壩淹沒後卡斯卡激流的合流。在20世紀30年代,仍然有當地人住在河邊釣魚,隨著整個季節的魚類遷徙模式而流動。雅卡馬人這樣做的速度較慢,於1944年組建了一個正式的政府。在21世紀,Yakama,Nez Perce,Umatilla和Warm Springs部落都在哥倫比亞及其支流沿線擁有了捕魚權。
1957年,塞利洛激流段被達爾斯大壩(Dalles Dam)的建設所淹沒,當地的捕魚社區也因此而流離失所。受影響的部落獲得了2680萬美元的補償。沃姆斯普林斯部落利用其400萬美元定居點的一部分建立了胡德山以南的卡尼塔度假勝地(Kah-Nee-Ta)。

河道治理

河口

河口區潮汐作用通常比徑流對水位的影響大。主航道在逐漸變寬的岸線沿彎曲河道擺動,經過許多島嶼和淺灘,最後在失望角和亞當斯角之間進入太平洋。
哥倫比亞河口潮汐屬太平洋海岸的日不等型,帶有從高高潮到低低潮的長振幅,平均潮差1.98米,颱風暴潮最高潮位比平均低低潮位高3.54米,經測定河口潮稜柱體為5.78億立方米。
1885年攔門沙最小水深普遍只有6.1米。為了獲得9.1米深的穩定航道,1885年10月建造了一條南導堤,從亞當斯角向北延伸7.2千米,沿北岸設定了4道防波堤。1895年航道水深增至9.4米,但這種效果是短暫的,後來沿導堤北邊形成了克拉索沙嘴,並逐漸發育成與亞當斯角相連的實體,至1902年,航道分汊成3股,水深復又減小為6.7米左右,航運條件不斷惡化。
1905年實施了12.2米航道水深的口門治導規劃,延長南導堤,結合疏浚建造北導堤和防波堤,以保證2.4千米長,12.2米深的進口航道。南堤延伸後,1911年河口恢復了單一航道,通過攔門沙的航道水深增至7.3米,北導堤工程始於1913年8月,至1917年8月竣工,全長3.9千米。當時攔門沙上的航道水深已增至12.2米,以後又不斷刷深,到1927年底,水深達到14.3米。
為了適應現代遠洋航運的需要,1954年對原有口門工程進行了改造。首先,通過疏浚使整條810米寬的航道水深達到14.6米,然後,計畫在取得足夠經驗後再。沿北岸建造B導流堤。1956年和1957年的疏浚表明,儘管疏浚後航道水深可達14.6米,但一到冬季就出現嚴重淤積。這兩年大約有75%的疏浚泥沙傾倒在南導流堤尾端以南1.6千米的外海區,其餘的泥沙傾倒在口門附近的深水區。
1958年進行原型測量表明,疏浚傾倒的泥沙重又回到航道上來。因此,後來改變了疏浚拋泥方法,集中把泥沙傾倒到較遠的外海區,情況有所好轉。

河道

在哥倫比亞河流域,隨著水電工程的建設,防洪、航運、灌溉、旅遊等方面均獲得了全面發展,成績顯著,哥倫比亞河已成為世界上利用最充分的一條大河。美國對該河的開發,在規劃與綜合利用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1. 規劃先行。把規劃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以陸軍工程師團為主,編制過1931、1938、1948、1961、1972年的規劃報告,1983年又提出了新的規劃報告。作為興建具體工程的依據,使執行時有章可循。
  2. 注重綜合利用。將綜合利用作為流域規劃的一個基本原則,強調對水資源進行有效和充分利用。在重視發電、防洪、灌溉、航運等開發對象的同時,對於漁業、旅遊、生態環境等問題也作了認真的研究和相應的安排。哥倫比亞河的綜合利用問題解決得比較好,其原因主要是:①各部門有國會通過的法律作為根據,要求合理,講究實效,採取分期分步驟實施的方針;②廣泛進行科學研究,認真解決疑難問題;③其徑流主要來自融雪,在水庫庫容運用上,防洪與興利兼併;④灌溉、過魚和旅遊方面的要求具有季節性,主要在夏季,這時水庫正是蓄水階段,電網負荷也比較低,故容易滿足這些部門的要求。
  3. 逐步在上游乾支流上修建水庫調節徑流。為了使發電同航運、過魚等部門取得協調井減少淹沒損失,對哥倫比亞河和斯內克河中下游.主要採取中低水頭徑流式梯級開發,逐步將調節徑流的水庫建在上游乾支流上。已建水庫(包括加拿大境內3座大水庫在內)共17座,總的有效庫容為535億立方米,可進行多年調節。
  4. 強調經濟分析。對各項規劃,經濟論證工作都作得比較細,國家審查規劃報告,首先注重的是經濟上合理,對聯邦所屬工程,經濟比較規定採用效益與費用比率法,被選用方案的比率一定要大於1。實際上,陸軍工程師團常按淨效益最大這一原則挑選方案。

水利概況

規劃

由於哥倫比亞河流域涉及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國西北部,因此,只有通過合作與協調才能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這一水資源。
一、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成立之前的協調規劃。1920年美國通過了聯邦水力發電法,多目標開發第一次受到重視。該法要求非聯邦實體在建設水電工程之前必須獲得許可證。其方案應保證不因發電而影響航運、防洪、旅遊和河流的其它用途。在20世紀20年代,一家公用電力公司根據聯邦水力發電法興建了石島水電站。
1927年,美國國會授權陸軍工程師團進行河流普查,以編制最有效地利用河流滿足航運、發電、防洪和灌溉等目標的總體規劃。1931年完成了哥倫比亞河於流規劃報告。建議在大古力建高壩蓄水灌溉,解決灌溉中部華盛頓高原肥沃而乾旱的土地問題。當時認為防洪是一個次要的問題,可以通過在局部河段修建防洪堤求得解決,但1948年的大洪水證明當時不重視防洪問題是一個重大的失誤。30年代初,政府決定作為聯邦工程,由陸軍工程師團負責修建以航運和發電為主的邦納維爾水電站,由墾務局負責修建大古力水電站,主要的目標是灌溉和發電。
193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防洪法,該法規定“幹流通航河段及其支流的防洪由聯邦政府專門管理”。雖然該法沒有立即對哥倫比亞河幹流的開發方案產生影響。然而,在1938年它導致核准在人口眾多的威拉米特河流域建一系列多目標的水庫。
193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邦納維爾工程法案,從而解決了邦納維爾水電站大古力水電站電力銷售問題。同年,美國內政部成立了邦納維爾電管局,專門負責輸送和銷售邦納維爾水電站的電力。
1938年陸軍工程師團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對1931年的流域水資源開發規劃報告進行了重新審查,提出了修訂報告。報告建議在斯內克河下游增加一系列通航梯級。報告為1945年國會授權興建麥克納里水電站和斯內克河下游工程提供了依倨。
1934年成立了西北太平洋區域規劃委員會,這是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協調規劃的首次嘗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委員會停止了活動。1946年成立了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
二、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與四北太平洋流域委員會的協調規劃。成立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目的在於協調聯邦、州和其它公共事業單位對該區水資源開發工程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是由美國農業部、陸軍、內政部、聯邦電力局和邦納維爾電力管理局5個機構的代表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其中有7個州的代表參加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的會議,報告本州的活動,但他們沒有表決權。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是一個諮詢與協調機構,而不是規劃組織。
1948年陸軍工程師團受命重新審查哥倫比亞河水資源開發規劃報告,井於1948年完成了研究工作。規劃報告包括廠所有的支流,其成果被稱為控制性規劃總報告。報告將發電放在首位,其次是灌溉,再次是防洪。1948年5月,即該報告編制工作安排後不久,哥倫比亞河遭受了一次洪水襲擊,波特蘭及其相鄰地區洪災尤為嚴重。這次洪災使防洪問題得到重視,於是,將發電與防洪的一致性列為規劃原則。
在陸軍工程師團完成規劃報告的同時.美國墾務局也完成廠對哥倫比亞河流域的第一次綜合規劃報告。在規劃一系列大型蓄水水庫的問題上,兩報告有不同的見解。鑒於這點,兩個機構針對各自的規划進行了協調,最後,向國會遞交一份統一的規劃報告。
從20世紀30年代起,該地區大部分的電力是由聯邦水電工程提供的。邦納維爾水電站、大古力水電站、亨格里霍斯水電站、麥克納里水電站、阿爾本尼瀑布水電站、契夫約瑟夫水電站和達爾斯水電站及幾個小型水電站均由聯邦政府授權並投資興建。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聯邦政府採取鼓勵私人公司參與興建水電工程的政策,致使發電量大大增長。雖然他們無力興建較大的水電工程,但是,他們聯合起來可以興建普里斯特灘水電站、瓦納普姆水電站、石河段水電站韋爾斯水電站等工程。
1958年陸軍工程師團完成了對哥倫比亞河流域資源開發規劃報告的修改工作,這次研究通過對蓄水庫方案的比較使一系列上游蓄水庫的規劃工作前進了一步,報告中建議將位於清水河下游已建的德沃夏克水電站作為上游蓄水庫群的一個組成部分。
1961年哥倫比亞河的第三個規劃經美國第87屆國會通過。該規劃的主要內容是興建有調節特大洪水能力的水力發電工程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改善哥倫比亞一斯內克河航運系統,提高灌溉供水量,並與加拿大政府談判興建加拿大境內的哥倫比亞河諸水庫。
在哥倫比亞河流域加拿大境內興建上游蓄水庫的願望已有多年。1961年1月17日.美加兩國政府簽訂了共同開發哥倫比亞河水資源條約。該條約規定通過共同開發哥倫比亞河水資源,確保水力發電、防洪和其它各種效益,使美加兩國共同受益。條約的內容包括在加拿大境內和美國境內建一些蓄水工程,發電和防洪效益由兩國均分。
根據這一條約,加拿大政府決定在其境內的哥倫比亞河段修建庫容為180億立方米的水庫群,以控制和調節哥倫比亞河的流量。為達到這一目的,加方將修建以下幾座大壩:①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麥克里附近,攔截哥倫比亞河,修建一個庫容為86億立方米的水庫;②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阿羅湖河口,修建一個庫容為95億立方米的水庫;③在鄧肯湖附近,利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庫特奈河下游的一個或一個以上壩址,修建庫容為17億立方米的水庫。
哥倫比亞河條約於1964年9月生效,在此之前,曾就下述事項達成了協定:①兩國政府就條約的附屬檔案達成協定,詳細闡明條約各條款的內容;②加拿大政府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簽訂工程承包契約,並規定加拿大的興建工程及履行條約的職責;③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水利電力管理局和美國電力公司共同體之間簽訂一項電力買賣契約,加拿大方面將各水庫所發的電力賣給美國,供電限期為30年。
西北太平洋區域的水電工程發展得相當快。僅哥倫比亞河水系,就有已建和在建大型工程47個。另外,本區域還有約100個附屬水利工程。
三、1965年以後的規劃。196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水資源規劃法,自此,河流規劃與管理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67年成立了西北太平洋流域規劃委員會,作為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的替代機構。該委員會肩負著對該區水資源及相關土地資源的開發、管理和保護的規劃協調工作。西北太平洋流域委員會不同於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因為該委員會在為聯邦、州、州際、地方和私人企業對哥倫比亞河水資源及其相關的土地資源開發、管理和制定綜合協調計畫時具有法律效果。
70年代末國會又一次指示陸軍工程師團重新審查哥倫比亞河流域的水資源的開發規劃報告。這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已建的一系列工程。研究這些工程運行方式的改進和搞清這此些工程應增建的附屬工程。1983年完成了修改後的系統規劃報告。
1945年成立的哥倫比亞河水源管理局作為原來哥倫比亞統一委員會(後為西北太平洋流域委員會)的一部分,負責監督哥倫比亞河日常管理活動。哥倫比亞水源管理局由哥倫比亞河流域的7個州代表和主要的聯邦機構的代表,如邦納維爾電力管理局、美國陸軍工程師團、墾務局、以及國家氣象局、水土保持局和漁業及野生動物機構的代表組成。該管理局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審查諸如1977年旱季如何為魚類的遷徙提供足夠的河水流量,如何保持城區在7月份有足夠高的水位這樣的水系管理問題。哥倫比亞河水源管理局沒有管理權,它的任務是進行協調工作,在過去的34年裡,該管理局起到了協調作用。

梯級開發

乾支流梯級開發方案:1932年,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向國會提出美國境內哥倫比亞河幹流的開發規劃。據此,1933年開工興建大古力和邦納維爾兩座大水電站。1948年哥倫比亞河發生了一次洪水,受災嚴重,防洪問題開始受到重視。當年重新提出了包括防洪在內的綜合利用流域規劃,以後又經多次修改補充。規劃建議美國境內的哥倫比亞河幹流分12級開發(見哥倫比亞乾、支流大水電站位置示意圖)。主要在大古力建高壩,回水至加拿大邊境。其餘各梯級壩都不高,水庫不大,基本上為中、低水頭徑流電站。另外,在支流上布置了一系列水庫,總計有效庫容301億立方米,以便共同調節徑流,這樣,乾支流大小水庫合計總庫容633億立方米,相當於年徑流總量2340億立方米的27%,對防洪和發電所需的調節庫容還是不夠的。
經過多年的研究協商,加拿大在幹流上游修建了3座水庫,共提供有效庫容191億立方米,對其下游美國一系列水電站可增加平均出力280萬千瓦,還有防洪作用。這些效益由兩國平分。

防洪

哥倫比亞河的洪水歷時較長,而且比較有規律,一般都在5-7月,而以6月最大。綜合利用水庫在汛前留出防洪庫容,汛末蓄滿,可將防洪和興利較好地結合。哥倫比亞河的防洪標準,按歷史最大洪水,即1894年發生的3.5萬立方米/秒考慮。上游乾支流水庫攔洪調節後,下游約翰迪水庫再專留防洪庫容24.7億立方米,可使最大流量降至2.2萬立方米/秒,配合下游地區的堤防,足以滿足防洪要求。
1972年哥倫比亞河曾發生了一次大洪水,天然洪水流量達29500立方米/秒,由於乾支流水庫攔洪,使下泄流量降到17600立方米/秒,下游范庫佛市的洪水位比天然情況降低了3米,避免了2.5億美元洪災損失。這次洪水中各水庫起到的攔洪作用:加拿大在上游建的兩水庫占28%,大古力水庫29%,約翰迪水庫3%,幾座支流水庫22%。

航運

哥倫比亞河口至波特蘭市和范庫佛市河道長185千米,開闢水深12.2米、寬183米的航道,可通過2.6萬噸海輪。在范庫佛市以上,沿哥倫比亞河幹流上溯到支流斯內克河的劉伊斯頓市計長500千米,落差210米,現已在幹流和斯內克河上建成8級共9座船閘。

灌溉

哥倫比亞河流域可灌農田60萬公頃,1984年該流域所在3個州的灌溉面積已發展到325.4萬公頃,占全國灌溉面積的13%,其中噴灌面積186.7萬公頃,為該區灌溉面積的57%。

水電

哥倫比亞河在整個流域內已建成39座裝機容量超過25萬千瓦的大型水電工程,其中,幹流14座,支流25座。美國聯邦機構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哥倫比亞河流上修建了29座主要的水壩。聯邦修建的這些水壩,不但提供了洪水控制、灌溉、魚類洄游、魚類和野生物種的棲息,而且具有發電、航運和娛樂等綜合效益。由於這些大型水電站的修建,客觀上促進了縱橫交錯的超高壓和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推動了美國西部電網的發展和與其它電網的聯網。同時也促進了非聯邦機構修建其餘的中下型水壩。
哥倫比亞河的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全流域可開發水電站裝機容量638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2485億千瓦·小時,其中加拿大境內可開發裝機容量871萬千瓦,年發電量347億千瓦·小時;美國境內可開發裝機容量5509萬千瓦,年發電量2138億千瓦·小時。至1991年底,全流域已裝機3600萬千瓦,年發電量1606億千瓦·小時,分別占可開發水能資源的65%和75%,其中加拿大境內已裝機540萬千瓦,年發電量232億千瓦·小時,美國境內3060萬千瓦,年發電量1374億千瓦·小時。
加、美兩國在哥倫比亞河幹流上共分16級開發,加拿大已建3級,美國已建11級,共14級,利用水頭735米,水庫總庫容583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32億立方米,現有總裝機2199萬千瓦,最終裝機可達2998萬千瓦,年發電量881億千瓦·小時,後期發電量可達1155億千瓦·小時。其中100萬千瓦以上的水電站有8座,最大為大古力水電站,現有裝機649萬千瓦。
加美兩國在全流域大小支流上規劃興建的大、中、小型水電站1053座,總計有效庫容426.4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934萬千瓦,年發電量1088億千瓦·小時。現已有裝機容量1289萬千瓦,年發電量558億千瓦·小時,開發利用率分別為44%和51%。其中加拿大規劃可開發裝機容量270萬千瓦,年發電量127億千瓦·小時,已建電站裝機182萬千瓦,年發電量96億千瓦·小時,分別為可開發數的67%和76%。美國境內可開發裝機容量2664萬千瓦,年發電量961億千瓦·小時,已建電站總裝機1107萬千瓦,年發電量462億千瓦·小時,分別為可開發數的42%和48%。兩國在各支流上已建258座大、中、小型水電站,其中單站裝機25萬千瓦以上的大水電站16座。2.5萬-25萬千瓦的中型水電站40座,2.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站202座。
哥倫比亞河流域主要水電站分布圖哥倫比亞河流域主要水電站分布圖
美國西北地區的水電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系統之一,其水電開發、水電布局和水電調度都極為引人矚目。在聯邦修建的29座水壩中,有14座水電站最為關鍵,詳見下表:
哥倫比亞河流上修建的14座水電站
名稱概 述
漢格瑞豪斯水電站  (Hungry Horse)漢格瑞豪斯水電站 (Hungry Horse)
位於加拿大蒙大拿州南福克的弗拉特黑德河(Flathead river)河流,由美國墾務局1952年10月29日建成投產。總裝機容量28.5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洪水控制,灌溉和漁業。蓄水型水庫。平均泄流量3517立方英尺/秒,庫容為316萬英畝-英尺(ACRE-FOOT,美國常用的容量單位)。
力比水電站  (Libby)力比水電站 (Libby)
位於加拿大蒙大拿州福里瑞FLATHEAD河流KOOTENAL河流上。由工程師兵團修建,1975年8月13日投產.總裝機容量52.5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洪水控制,漁業和野生動物棲息。蓄水型水壩。平均年泄流量11350立方英尺/秒,庫容198萬英畝-英尺。
奧貝尼水電站  (Albeni)奧貝尼水電站 (Albeni)
位於美國愛達荷州龐多瑞河(Pend Oreille)河流上,由工程師兵團修建,1955年4月1日建成投產。裝機容量2000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行洪水控制,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蓄水型水壩。平均年泄流量25340立方英尺/秒,庫容116萬英畝-英尺。
大古力水電站  (Grand coulee)大古力水電站 (Grand coulee)
位於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流。墾務局修建,1941年9月28日投產,裝機容量649.4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洪水控制,灌溉,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蓄水型水壩。 平均年泄流量107700立方英尺/秒。庫容519萬英畝-英尺。
約瑟夫酋長水電站  (Chief Joseph)約瑟夫酋長水電站 (Chief Joseph)
位於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流。工程師兵團修建,1955年8月20日投產,裝機容量206.9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灌溉,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平均年泄流量108000立方英尺/秒。
德沃沙克水電站  (Dworshak)德沃沙克水電站 (Dworshak)
位於愛達荷CLEARWATER河流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73年3月1日投產,裝機容量40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蓄水型水壩。 平均年泄流量5820立方英尺/秒, 庫容202萬英畝-英尺。
下花崗水電站  (Lower Granite)下花崗水電站 (Lower Granite)
位於華盛頓蛇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75年4月3日投產,裝機容量81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灌溉,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 平均年泄流量49680立方英尺/秒。
小鵝水電站  (Little Goose)小鵝水電站 (Little Goose)
位於華盛頓蛇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70年5月26日投產,裝機容量81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平均年泄流量47230立方英尺/秒。
下紀念碑水電站  (Lower Monumental)下紀念碑水電站 (Lower Monumental)
位於華盛頓州境內哥倫比亞河的支流蛇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69年5月28日投產,裝機容量81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灌溉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平均年泄流量47670立方英尺/秒。
冰港水電站  (Ice Harbor)冰港水電站 (Ice Harbor)
位於華盛頓州境內哥倫比亞河的支流蛇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61年12月28日投產,裝機容量60.3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平均年泄流量47680立方英尺/秒。
麥克乃瑞水電站  (McNary)麥克乃瑞水電站 (McNary)
位於華盛頓和俄勒岡交界的哥倫比亞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53年11月6日投產,裝機容量98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 平均年泄流量169800立方英尺/秒。
約翰戴水電站  (John Day)約翰戴水電站 (John Day)
位於華盛頓和俄勒岡交界的哥倫比亞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68年7月16日投產,裝機容量21.6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 平均年泄流量172400立方英尺/秒。
達拉斯水電站  (The Dalles)達拉斯水電站 (The Dalles)
位於華盛頓和俄勒岡交界的哥倫比亞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57年5月13日投產,裝機容量178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 平均年泄流量177900立方英尺/秒。
邦納維爾水電站(Bonneville Dam)邦納維爾水電站(Bonneville Dam)
位於華盛頓和俄勒岡交界的哥倫比亞河上。工程師兵團修建,1938年6月6日投產,裝機容量105萬千瓦。主要功能為:發電,娛樂,航運,漁業及野生動物棲息。徑流式水電站。 平均年泄流量183300立方英尺/秒。
其他
各部門年效益的計算,均有具體的規定。例如,水電的年效益等於其可能作為替代電量和容量的經濟價值;防洪的年效益等於減去洪災的年平均損失;航運的年效益等於同替代方案相比的年費用節約。各部門的年費用則包括每年償還建設投資的本息和運行維修費等。
聯邦所屬工程,均由國會批准撥款興建,並規定防洪、航運、漁業、野生動物保護、遊樂設施等部門的投資,均不償還,灌溉工程要償還投資,但不計利息,發電和供水工程的投資要計息償還,投資償還的期限,大體上按各工程的使用年限確定,如水力發電工程為50-100年,灌溉工程為50年。
對於綜合利用工程的總投資,規定覆行投資分攤。因為通過分攤可以將總投資劃分為上述要償還和不要償還兩部分,各部門必須按各自的分攤投資進行各自的經濟分析,分攤方法規定採用“可分費用一剩餘效益法”。

橋樑碼頭

俄勒岡-華盛頓段

圖片名稱概述
阿斯托利亞·梅格勒大橋阿斯托利亞·梅格勒大橋
Astoria-Megler Bridge
總長6550米
跨度376米
俄勒岡州克拉索普縣
茱莉亞·巴特勒·漢森橋茱莉亞·巴特勒·漢森橋
Julia Butler Hansen Bridge
總長742米
跨度120米
華盛頓州沃凱亞庫姆縣
劉易斯和克拉克大橋劉易斯和克拉克大橋
Lewis and Clark Bridge
總長2.5千米
跨度366米
華盛頓州朗維尤市到俄勒岡州雷尼爾市
伯靈頓北部鐵路橋9.6伯靈頓北部鐵路橋9.6
Burlington Northern Railroad Bridge 9.6
總長856米跨度142米
州際大橋州際大橋
Interstate Bridge
總長1078米
跨度161.8米
俄勒岡州波特蘭
到華盛頓溫哥華
格倫·傑克遜紀念大橋格倫·傑克遜紀念大橋
Glenn L. Jackson Memorial Bridge
總長5400米
跨度227米
眾神之橋眾神之橋
Bridge of the Gods
總長565米
跨度215米
俄勒岡州至華盛頓州史蒂文森縣
胡德河大橋胡德河大橋
Hood River Bridge
總長1346.67米
跨度79.92米
俄勒岡州胡德河
至華盛頓鮭魚河
達拉斯大橋達拉斯大橋
The Dalles Bridge
總長1018米
跨度176米
俄勒岡州的 Dalles
至華盛頓的Dalle sport
俄勒岡幹線鐵路橋俄勒岡幹線鐵路橋
Oregon Trunk Rail Bridge
總長730-1020米
跨度90米
已被達拉斯大壩蓄水淹沒
山姆山紀念大橋山姆山紀念大橋
Sam Hill Memorial Bridge
總長783米
俄勒岡州比格斯路口
到華盛頓的馬瑞希爾
烏馬提拉大橋烏馬提拉大橋
Umatilla Bridge
材料鋼(南行)
混凝土(北行)
總長
1,008.3米(向南)
1,046.4米(北行)
跨度182.9米(向南)
俄勒岡州尤馬蒂拉
到華盛頓州普利茅斯

華盛頓段

圖片名稱概述
聯合太平洋鐵路橋聯合太平洋鐵路橋
Union Pacific Rail bridge
總長388米
跨度122米
華盛頓州奧馬哈
BNSF鐵路橋BNSF鐵路橋
BNSF Rail Bridge
總長856米
跨度142米
華盛頓州
帕斯科到肯納威克
埃德亨德勒橋埃德亨德勒橋
Cable Bridge
總長762.9 米
跨度299米
華盛頓州
帕斯科到肯納威克
藍橋藍橋
Blue Bridge
總長768.1米
華盛頓州
帕斯科到肯納威克
182號州際大橋182號州際大橋
Interstate 182 Bridge
總長594.4米
華盛頓州
帕斯科到托里克蘭
弗尼塔大橋弗尼塔大橋
Vernita Bridge
總長604米
漢福德遺址西部
貝弗利鐵路橋貝弗利鐵路橋
Beverly Railroad Bridge
總長243米
華盛頓貝弗利
萬蒂奇大橋萬蒂奇大橋
Vantage Bridge
總長763.2米
跨度160米
華盛頓萬蒂奇
岩島鐵路橋岩島鐵路橋
Rock Island Railroad Bridge
總長267米
跨度127米
華盛頓岩島
參議員喬治塞拉爾橋參議員喬治塞拉爾橋
Senator George Sellar Bridge
總長368米
跨度150米
華盛頓州韋納奇至東韋納奇
老韋納奇橋老韋納奇橋
Old Wenatchee Bridge
總長323米
奇蘭縣到道格拉斯縣
理察·奧達巴希安大橋理察·奧達巴希安大橋
Richard Odabashian Bridge
總長度430米
華盛頓州溫納奇
畢比橋畢比橋
Beebe Bridge
總長374米
華盛頓切蘭縣
布魯斯特大橋布魯斯特大橋
Brewster Bridge
總長109米
華盛頓布魯斯特市
布里奇波特大橋布里奇波特大橋
Bridgeport Bridge
總長349.6米
跨度91.4米
華盛頓布里奇波特
大古力橋大古力橋
Grand Coulee Bridge
總長331.9米
跨度167.6米
華盛頓庫利大壩
水壺瀑布橋水壺瀑布橋
Kettle Falls Bridges
總長386.2米
跨度182.9米
華盛頓水壺瀑布
北港大橋北港大橋
Northport Bridge
總長469.4米
跨度163.6米
華盛頓北港

不列顛哥倫比亞段

圖片橋樑名稱概述
特雷爾橋特雷爾橋
Trail Bridg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特雷爾市
金奈德大橋金奈德大橋
Kinnaird Bridge
總長365米
跨度3×80米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卡斯特里加
加拿大太平洋側卡姆登區鐵路橋加拿大太平洋側卡姆登區鐵路橋
Rail bridg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卡斯特里加至托羅布森
卡斯特拉加-羅布森鐵路橋卡斯特拉加-羅布森鐵路橋
Castlegar-Robson Bridge
同上
尼德爾斯渡口尼德爾斯渡口
Needles Cable Ferry
使用一對直徑為25毫米的纜繩牽引,穿越段長約1公里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Needles-Fauquier
阿羅湖公園碼頭阿羅湖公園碼頭
Arrow Park Ferry
阿羅公園西部至東部
阿羅湖上游碼頭阿羅湖上游碼頭
Upper Arrow Lakes Ferry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加勒納灣至托舍爾灣
大渦橋大渦橋
Big Eddy Bridg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雷沃斯托克
布雷克斯托克鐵路橋布雷克斯托克鐵路橋
Rail bridge
同上
雷沃斯托克大橋雷沃斯托克大橋
Revelstoke Bridge
同上
踢馬道大橋踢馬道大橋
Kicking Horse Drive Bridge
戈爾登,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峽谷溪大橋峽谷溪大橋
Canyon Creek Bridge
總長:237.7米
最大跨度:76.2米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尼科爾森
費爾蒙大橋費爾蒙大橋
Fairmont Bridge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費爾蒙特溫泉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