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哋凡、德萬
- 外文名:Thomas. T. Devan
- 逝世日期:1846年10月
- 職業:傳教士
- 信仰:基督教
- 代表作品:《中國語啟蒙》
- 宗教機構:美國浸理會、法國浸理會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哋凡是浸禮會成員,在美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此外他還學習神學,並被按立為傳播福音的牧師。哋凡同莉迪亞·黑爾(Lydia Hale)結婚後,接受美北浸禮會的派遣前往中國人中傳教。1844年他和夫人一起離開美國,10月22日抵達香港後暫時寄住在叔未士的家中。此後不久,他便在當地開設了一家診所。1845年4月初,哋凡帶著全家移居廣州。1846年10月18日,哋凡夫人在廣州去世,她的遺體被葬在黃埔附近的深井島上。之後,哋凡前往香港,不久便起程返美。後來他加入了法國浸禮會。
個人作品
英文
1.the Beginner' s First Book in the Chinese Language(Canton Vernacular)(《《中國語啟蒙》(廣州方言)》),8開本;161頁;香港;1847年。
《中國語啟蒙》(The Beginner's First Book in the Chinese Language(Canton Vernacular), Prepared for the Use of the House-keeper, Merchant, Physician and Missionary),1847年由香港“China Mail”Office出版,中文題為後人所擬,另有譯為《初學者入門》或《初學者啟蒙書》等,全書共166頁。除去前言和書中拼字方法介紹之外,正文共分15個部分,體制上先按照字母順序列出英文,後為中譯名,最後以拼音形式給出中譯名的讀法。
醫學(medicine)是該書的第14部分,又分為四類,分別為anatomy(113—120),disease(120—123),remedies(123—128)以及phrases(128—139),總計26頁,約占全書的15.7%,系全書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個部分,可見作者對該部分是比較重視的,這可能是由於德萬本人即是一個在香港和廣州兩地工作的傳教醫生。然而,醫學辭彙雖然在該書中占相當比重,但從該書的前言即可窺知作者編纂這部分的目的並不在於醫學術語的創製。德萬在前言中說:“我們所希望達到的核心目的在於為初學者提供一本廣東方言的啟蒙書,以便於他們與人們進行日常交流,而並不是為了幫助其讀書。”由此可知,該書的編纂只是要為在廣東方言區內初學漢語的外國人提供一個簡單易用的辭彙手冊,以便於日常交流,而與書本知識層面的問題無關,對其中的醫學部分而言,自然也不可能上升到術語的高度上。而且該書各個部分的次序也反映了這個問題,他從最常用的數字開始,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越高的辭彙越是靠前,其次滿足商人、主婦的日常最基本需要,最後是為傳教士和醫生提供一些最常用的辭彙和語句。
在該書的“醫學”類之下,“medicine phrases”達11頁,總計99個句子,所占比例是比較大的,其所涉內容完全為醫患之間的基本對話,且均為典型的廣東方言,如:I am indisposed. 我見唔自在咯。Do you see clearly? 你眼睇野明唔明呀?顯然,該書在醫藥部分中所收錄的醫學語句完全是為日常行醫和醫患交流服務的,是專門領域的語言入門手冊性質的讀物。而該書所收錄的醫學辭彙,也具有同樣的性質。
這些醫學辭彙比較豐富,數量也比較大,其中anatomy共收136個詞條,又細分為head,upper,trunk,extremity,lower extremity和general五個小類。diseases共收77個詞條,Remedies共收60個詞條。(表1—表3)
雖然以上所列出的僅為一部分辭彙,但從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該書中所錄辭彙所具有的特點:(1)突出的口語化和方言化特徵。書中所涉醫藥辭彙基本上全部來自於日常生活中通俗的口語化說法,並不是正式的書面用語。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典型的廣東方言說法,其使用具有很強的地域局限性。(2)未涉及新造詞。首先,醫藥類辭彙中所占篇幅最大的當屬anatomy,但作者並未給出這一辭彙的中文譯名,而在此類目之下所列出的辭彙實際上也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解剖學辭彙,因為這其中並不存在需要藉助於西方解剖學才可獲知的知識和辭彙,而這其中人體器官之類的名稱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也是相應存在的,只需簡單的對照譯出即可,沒有創造新辭彙。其次,疾病名稱也是按照中國民間傳統的說法給出的,如熱、肉瘤、生癩(itch)、發癲(insanity)、內傷(consumption or pneumonia)等病名,其說法含糊不清,科學性較差。再次,書中的藥劑名稱都是在當地藥鋪即可買到的一些常用中藥,沒有引入西方化學藥劑,不存在新名詞。
總之,《中國語啟蒙》在當時對生活於粵語方言區的外國人是比較實用的,1847年出版之後,在1858年和1861年又先後兩次進行增補和修訂,影響較大。這本書首次以中英對譯的形式開列了上百種醫藥類辭彙,但這些辭彙並不具有術語的基本特點,並未在醫學術語的創製上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