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未士

叔未士(Rev.J.L.Shuck,1812—1863年)生於美國佛省亞歷山大城,是由美國浸信會差派來華的第一位傳教士。道光十六年(1836年) 九月,他攜夫人抵達澳門,不日即赴廣州考察傳教之機,無法立足,旋返澳門。道光十七年(1837年)首次為一位華人信徒施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舉家遷居香港,在此建立了兩所小教堂和一所學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遷來廣州,創辦了浸信會“廣州第一支會”。卒於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叔未士
  • 外文名:Rev.J.L.Shuck
  • 出生地:美國佛省亞歷山大城
  • 出生日期:1812年
  • 逝世日期:1963年
  • 職業:傳教士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美國浸聯會差派來華的第一位傳教士
人物簡介,個人作品,相關人物,

人物簡介

叔未士曾是維吉尼亞浸信會神學院(現在的里奇蒙大學)的學生,後在全美三年一次的浸信大會上被委員會批准加入該教會,並被按立為傳教士,前往中國傳教。
1835年9月8日,叔未士同享麗埃塔·霍爾(Henrietta Hall) [注釋: 即叔何顯理女士,一譯註]結婚。10日,他和達文波特牧師(Rev. R. D. Davenport)以及他們的同事結束了在里奇蒙第一浸信會的工作。第二天,這一傳教士團體乘船前往波士頓,沿途曾在巴爾的摩費城以及紐約停留,最終於16日到達波士頓。22日,他們乘坐“盧浮號”(Louvre)起程,同行的還有一大批傳教士,其中有同樣前往中國的阿蘭森·里德夫婦(Rev. A. and Mrs Reed)。
1836年的2月4日,他們來到了胡格利河口的凱吉累(Kedgeree),有一部分乘客在這裡下船前往加爾各答。6日,船再次出發,20日抵達奄哈士,在毛淡棉度過了一個星期後,叔未士夫婦乘上“盧浮號”繼續他們的行程,此時同行之人已大大減少。3月15日,他們到達檳榔嶼,在那裡停留到20日,29日抵達新加坡,叔未士開始在新加坡學習中文,同時也學了一些馬來語。9 月,他們來到澳門並在此安頓下來。之後,叔未士前往廣州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考察。
1838年5月下旬,叔未士因健康原因前往香港; 11月來到廣州,但因妻子病重被召回。
1839年夏天,他和家人一起到香港進行了短暫的遊歷,當聽說了1842年初浸信會的失敗後,叔未士認為有必要尋找一些方法暫時彌補不足。3月,他攜全家移居香港,在那裡擔任了一段時間的《中國之友報》的編委。然而,這並沒有妨礙他繼續傳教:他利用在外國僑民中募集的資金,在香港建立了兩座禮拜堂和一所學校; 每個禮拜日他還定期用中文和英文宣道。
1843年在香港召開關於《聖經》翻譯工作的傳教士大會時,叔未士出席了除8月22日第一場外的其他全部會議。
1844年11月27日,當第4個兒子亨瑞·富勒(Henrie Fuller)出生時,叔未士夫人結束了她在塵世的生涯。
1845年初,叔未士認為有必要整他兩個最大的孩子送回美國。4月初,他和其他一些人一起移居廣州,並於該年10月21日乘坐“東京號”(Tonquin)起程赴美國。
1846年10月,叔未士在阿拉巴馬州同莉齊·塞克斯頓(Lizzie sexton)結婚。之後,他轉入南部浸信會
1847年8月和叔未士夫人一起回到香港,同行之人還有同一差會的諸牧師(Rev.Mr. Tobey)和晏牧師(Rev. Mr. Yates)以及他們的夫人。同年,他們移居上海,並以此為永久駐地。
1850年夏天,《舊約》翻譯代表委員會成立,叔未士被推選為上海的代表。翻譯工作從8月初開始,他連續參加了當年以及第二年的委理會會議。
1851年11月,叔未士夫人因難產去世。之後不久,叔未士回到美國,同他的第三任妻子結婚。
1854年,他按受里奇蒙的浸信會傳道會任命到加利福尼亞州的中國人中傳教,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859年。
1863年,叔未士在南加州去世。

個人作品

中文
1.《卜卦之論》(Discourse on Divination),4頁,作者自署“花旗味(口士)叔”。
2.《三字經》(Three Character Classic),19頁;上海;1848年,該書以麥都思同名作品 (見麥部思作品第2號) 為模式而作,最後一頁是關於三位一體的費美詩,作者署名花旗國叔士人”。
3.《怕死(口否)》(Are you afraid of Death? ),6頁,上海;1848年,該篇用上海土白寫作,後在上海重版,共5頁,篇末有兩篇讚美詩,第三版作者署名“叔士人”。
4.《獨耶穌救魂靈》(Jesus the only saviour of the soul),9頁;上海,該篇用上海土白寫作,最後一頁(即封底)印有一首四行的讚美詩,作者署名“叔士人”。
5.《畫經比喻講》(Pictures Allegorized),11頁;上海,這是有關基督教主題的一系列短篇寓言,插圖為美國木刻版畫,作者署名同前。
6.《真神十誡》(commentary on the De-ca1ogue),9頁;上海;1849年,前有序言,後附讚美詩一理以及1849年的安息日日曆,作者署名同前,1851年在上海出版了一個較大開本的版本,共4頁;無日曆,但序言之後插有一篇禱告文,傳口為清朝大臣耆英所作,但已被證明是偽作。
7. 《張遠兩友相論》(Dialogues between Chang and Yuen),35頁; 上海;1849年,這是米憐博士同名作品的修訂本(參見米憐為仁作品第11號)。
8.《真神總論》(Discourse on God),4頁;上海;1850年,這是馬若通《漢語札記》(Notitia Linguae sinicae)中的一篇文章的修訂版,在術語方面改動尤其大。
9.《新年勸誡文》(New year Exhortations),上海;1852年,這是張宣傳單。
10.《士等在本國》((We) Scholars in our nativeland),“士等在本國”是一張無標題宣傳單的開篇之詞,作者署名“美國學者叔未士、托比和耶茨”。
英文
11.Portfolio chinensis(《中國政府檔案集成》)。這組公文表明了目前在中國所發生事件[注釋:指鴉片戰爭,-一譯註]的形勢,此外還有翻譯、評論和導高,xvI十191頁;澳門,1840年

相關人物

叔未士夫人
享麗埃塔·霍爾是愛迪森·霍爾牧師(Rev. Addison Hall)的女兒。1817年10月26日出生於維吉尼亞州的基爾馬諾克,是家中六個孩子中的老大。14歲那年,姓進入了弗雷德里克斯堡利特爾夫人的學校,學習動勉,堪稱典範。1831年8月,在蘭開斯特縣的浸信會信徒野餐集會上,她吸依我主; 9月2日由摩拉迪克(Morattiico)、浸信會的傑特牧師(Rev J. B. Jeter)為她施洗。1835年9月8日亨利埃塔同叔未士牧師結婚之後,她的命運就此同她的丈夫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她支持丈夫的工作,分享他的快樂和悲傷。1844年11月27日,亨利埃塔去世,她的遺體葬在香港的新教徒公墓中。
叔未士夫人的作品:
英文
Brief Sketches of some of the Scen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中國景觀和特徵概述》),該書主要是編輯而成的,最後一章出自馬禮遜教育協會的布朗先生筆下,後在英國重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