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准了建造契約,最初被命名為美國(合眾國)號(United States CVN-75)。在1993年11月29日開始鋪設龍骨前,改名為杜魯門號(Harry S. Truman CVN-75)。1996年9月7日舉行宗教儀式和洗禮,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試驗,1998年6月11日建造廠商試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軍組織接收試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軍大西洋艦隊服役。
內部構造1 1998年7月25日上午9時許,美國海軍
諾福克海軍基地 12號軍港碼頭彩旗招展,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緊靠碼頭停泊,全艦掛滿旗,CVN-75巨大的舷號下懸掛著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星條旗下便是萬人矚目的主席台,盛大的航母服役典禮就在這裡舉行。上午11時,典禮正式開始,海軍儀仗隊鳴21響禮炮。由美國總統
比爾·柯林頓 出面親自主持的這一超級航母入役慶典開始。
內部構造2 航母服役是艦艇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的重要標誌,但並不是說海軍人員從這一天才開始上艦和操艦,也並不是說軍艦一服役就能夠開赴海洋去作戰和形成戰鬥力。在軍艦的整個建造期間,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都派遣專門的監造人員去現場監督和驗收。1996年5月,即在軍艦服役前兩年多就提前任命了艦長、副艦長和艦上各主要部門長,主要艦員和關鍵戰位的人員就開始就位,他們主要任務是提前上艦熟悉情況,開展軍事技術訓練,與造船廠一起組織試航,對艦上設備、設施和系統等提出意見,以便在服役前進行改進和調試。1998年6月8日至11日和23日至24日進行了兩次最後試航,造船廠工程技術人員、艦艇監造人員、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以及艦員參加了試航,對動力、航速、適航性等指標進行了測試,並從即將配屬該艦的VF-101飛行聯隊臨時調用一架
F14戰鬥機 對艦上起降設備進行了測試。
內部構造3 艦艇服役之後,距離形成戰鬥力還有較長時間,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類:一是艦載機起降訓練。航空母艦服役只能證明艦艇本身具備了服役條件,但搭乘航母的艦載機聯隊還沒有配備,飛行聯隊上艦後還要在海軍航空試驗中心的協同下對飛機起降設備進行檢驗,先挑選優秀飛行員進行起降試驗,然後再逐步開展全面訓練。二是護航編隊契約訓練。杜魯門號航母配備4至6艘護航艦艇,包括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和後勤保障艦船等,這些不同類型的艦艇將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航母戰鬥群,戰鬥群之間必須進行作戰協同訓練。三是聯合戰役協同訓練。航母戰鬥群不僅與美國空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兵力進行協同,還要與盟軍等外國軍隊進行協同作戰,航空母艦看起來像是戰術級單位,其實任何作戰行動都處於戰略級指揮和控制之下,所以如何聯合作戰和戰役協同是訓練的一個核心內容。所有這些科目訓練完畢至少再需要一兩年的時間,當然現在採用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為基礎的作戰訓練輔助系統之後時間可能大大縮短。儘管如此,也仍然做不到服役之後就立即形成戰鬥力。
內部構造4 技術特點 杜魯門號航母從艦首到艦尾總長是332米,在水線部分測量長約317米,所以
飛行甲板 的寬度達76米,在水線部分測量的寬度是41米;吃水11米;正常排水量91487噸,裝滿3個月海上航行和作戰使用的全部油料、淡水、食品、貨物之後的
滿載排水量 97000噸以上,所以被喻為“海上鋼城”。主機採用2座
核反應堆 ,航速30節(56公里)以上,連續航行25年才需要更換一次燃料;裝有4組8000千瓦發電機,4組可提供應急動力的2000千瓦發電機,據稱其發電量相當於紐約市的總用電量。
接受補給 航空母艦本身就像是陸上的大型飛機場一樣,只是一個運載平台,作戰
的主要武器是艦載機。除少數戰鬥值班的飛機外,考慮到海上煙霧侵蝕的影響,所以艦載機平時基本上都存放在
飛行甲板 下面的機庫裡面。在機庫與飛行甲板之間有4座大型升降機,每座升降機的提升力有60噸左右,一次可運載2架飛機。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需要蒸汽彈射器和著艦阻攔索,這是航母的兩個最關鍵的設備。
彈射器 長70多米,艦上共裝有4部,可同時彈射4架飛機升空,60分鐘內可保證40架飛機起飛。飛行甲板尾部設有4個阻攔索和1個阻攔網,阻攔索用來正常攔阻艦載機著艦,阻攔網是用粗尼龍繩編織的類似於排球網那樣的強力網,主要是在飛行員受傷、飛機故障、阻攔索出現問題等意外情況時,保證飛機撞網後安全著艦的裝置。杜魯門號航母的載機能力達100架以上,正常配製為85架,編有1個航空聯隊,下轄9箇中隊,外加2個分遣隊。艦載機主要包括
F-14戰鬥機 、
大黃蜂 戰鬥攻擊機,EA―6B
徘徊者號 電子戰機 ,S-3B北歐海盜
反潛機 ,E-2C鷹眼預警機,S-60海鷹
反潛直升機 ,C-2快輪運輸機等。
行駛中 杜魯門號與同級其他航母相比,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進,主要是採用了一些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如大面積使用光纖電纜,提高了數據傳輸速率;布設了IT-21非保密型區域網路,將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作戰兵力戰術訓練系統,艦艇圖片再處理裝置、數位化綜合印刷廠及綜合資料庫等連為一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增設了保密戰術簡報室,艦員配備了數字式身份卡,還為艦載機起降配備了綜合電視監控系統。此外,艦艇總體也進行了部分改進,如提高了乾舷的安全性能,採用了固體廢品和有害廢品處理裝置,艦員使用的床鋪全部採用輕型模組化設備,還專門為女艦員配備了海上專用生活設施。
飛行甲板清潔 性能數據 船體
長
332.8米
寬
40.8米
飛行甲板
長
335.6米
寬
77.4米
吃水深度
11.9米
排水量
73973噸(標準),105500噸(滿載)
動力裝置
2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核反應堆驅動齒輪渦輪機 4組8000千瓦發電機,4組可提供應急動力的2000千瓦發電機 4組動力螺旋槳
推進功率
20.9萬千瓦
最大航速
35節
編制艦員
艦員
3500名
航空人員
2500名
海軍陸戰隊
72名
艦載武器裝備
(1)2座海麻雀飛彈發射器 (2)2座21單元RIM-116滾體飛彈 (3)3座密集陣近防系統
艦載機
90架
大型升降機
60噸×4座
彈射器
長70多米,共4部,可同時彈射
服役動態 伊拉克戰爭 杜魯門號航母第一次任務是從2000年11月28日至2001年5月23日參加
南方守望行動 。杜魯門號於2002年12月5日離開諾福克海軍基地,前往地中海和海灣地區參加
伊拉克戰爭 。
2003年5月23日杜魯門號返回母港。隸屬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的1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及1艘補給艦也於同日返回諾福克海軍基地。這一航母戰鬥群共有8000多名官兵。據悉,以諾福克為基地的另一艘航母羅斯福”號也將於29日返回母港。戰爭期間,杜魯門號航母出動戰機1280架次,在伊拉克北部共投擲了700多噸炸彈。
杜魯門號航母從2004年6月5日開始在美國東海岸到佛羅里達灣地區進行艦隊合成演習,此一演習將於6月底結束。此次演習包括複雜的航母打擊大隊訓練科目,具體包括水面艦隻實彈射擊和空地打擊等內容。本次演習部署是杜魯門號航母打擊大隊根據艦隊反應計畫“夏季脈動04”演習執行的第一次部署。
同杜魯門號航母編隊的戰艦還包括
“蒙特利”號飛彈巡洋艦 、梅森號和巴里號兩艘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爾伯克基號核動力攻擊潛艇、格魯曼號油船,以及第3艦載機聯隊。6月底,杜魯門號航母編隊在大西洋東部海域活動,6月27日,一架隸屬於航母編隊的海軍陸戰隊F/A-18“大黃蜂”戰鬥機在訓練飛行中失事。該名失事的飛行員被證實為富蘭克林·霍克斯。霍克斯當時正駕駛“大黃蜂”執行常規訓練飛機演練,飛機後於當地時間27日12時30分失蹤,該架戰機隸屬海軍陸戰隊第115戰鬥機攻擊中隊,該中隊此次隨同杜魯門航母一同執行“夏季脈動04”大規模軍演。
2004年4月25日杜魯門號駛離維吉尼亞海岸 這架“大黃蜂”戰鬥機是在大西洋東部海域距離亞述爾群島以南60英里處失事,杜魯門航母在接到失事訊息後,立即派遣救援飛機在周邊200平方英里的範圍內展開搜尋營救工作。6月28日,美海軍宣布搜救工作結束,並證實“大黃蜂”戰機飛行員霍克斯遇難。
2004年10月13日它離開諾福克再赴波斯灣,該艦去年參加伊拉克戰爭後返回美國休整。在此次部署行動中,杜魯門號上三分之二的艦員參加了去年的戰爭。在“甘迺迪”號返航以及“杜魯門”號開始作戰行動前,兩支航母戰鬥群艦隻進行了移交軍火,艦員調動等工作。10月23日,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已抵達波斯灣北部水域,並於11月20日起開始替換正在該戰區支援駐伊拉克聯軍清剿行動的甘迺迪號航母戰鬥群。
艦載機起飛 2004年它獲得美國大西洋艦隊戰備最良好的艦隻的榮譽,從2003年至2005年它連續三年獲得作戰效率獎賞。
颶風營救及日常活動 颶風“卡特里娜”在美國東海岸造成巨大損失後,杜魯門號於2005年9月1日開赴墨西哥灣海岸,成為美國海軍營救任務的旗艦。在從事營救任務五星期後它於2005年10月回到母港。
2007年,剛剛擔任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一年的吳勝利中將(時任)登上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參觀,與美國海軍第10航母打擊大隊指揮官威廉·哥特尼少將握手。
吳勝利在杜魯門號作戰室 改造升級 2011年8月20日,諾福克海軍船廠(NNSY)完成了杜魯門號(CVN-75)航母的主桅桿安裝,這是該艦歷時13個月的乾船塢計畫增量可用性維修的最新里程碑事件。新的主桅桿重112000磅,高10英尺,與2011年6月18日拆除的舊桅桿相比,重量增加了23000磅。該桅桿由諾福克海軍船廠和普吉特灣海軍船廠歷時2年多完成。除新主桅桿的吊裝工作外,杜魯門號航母項目組還將升級和改進該航母的動力裝置控制系統。
2012年,美海軍無人空戰系統項目辦公室團隊在該艦上測試通信軟體,以支持無人作戰航空系統驗證(UCAS-D)項目,旨在演示
X-47B無人機 在航空母艦上的安全起降能力;在7月19日,一架M
V-22傾轉旋翼機 (魚鷹Osprey)在該艦上完成首次起降;接著在7月22日,該艦在其新增的飛行甲板精準降落點完成首架
MH-60S直升機 的回收工作。杜魯門號航母近期所開展的一系列飛行測試,表明該航母其在新的航母艦載機時代有了更新的追求即著力提升多類型航母艦載機的起降能力。
艦載鷹眼空中預警機 空襲伊斯蘭國、伊拉克及敘利亞 隨著11月13日巴黎暴恐和隨後法國對
敘利亞 拉卡地區報復性空襲,緊張局勢升溫,美國杜魯門號航空母艦11月16日起航駛向地中海地區。
杜魯門航母編隊 2016年6月3日以來,杜魯門號航母上部署的戰機一直在執行空襲“
伊斯蘭國 ”目標的任務。
美國海軍第六艦隊3日發表聲明說,多架戰機從美軍部署在地中海的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起飛,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與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這是近兩年來美軍首次以地中海為據點,從西翼向該極端組織發動攻勢。聲明說:“哈里·杜魯門航母戰鬥群3日在地中海執行了作戰飛行任務,以支持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聲明沒有提及這次飛行任務是否為空襲,也沒說明是否命中任何目標。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透露,美軍3日向其扶持的一支敘利亞武裝空投了彈藥。但不確定這次任務是否由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派出的戰機執行。
美國於6月16日從地中海和波斯灣同時向“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發動攻擊,這是美軍第一次從兩大水域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國”目標進行轟炸。部署在波斯灣水域的美國海軍
拳師號兩棲攻擊艦 16日開始展開攻擊行動,以呼應在地中海東部水域的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對“伊斯蘭國”進行的空襲行動。
艦載機起飛盤旋 美國哈瑞·S·杜魯門號航空母艦2016年6月21日抵達希臘
克里特島 ,5500名船員在海上度過7個月,執行了超過2000個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目標的任務後終於可以稍事休息。美國海軍延長了一個月杜魯門號的部署以保持對“伊斯蘭國”的壓力,直到
德懷特·D·艾森豪號航空母艦 抵達接替。
常規戰備巡航及演習 該艦2017年7月份完成維護,2018年2月份完成艦員訓練,隨後奔赴第六艦隊轄區,不過不幸沒能趕上空襲敘利亞。在今年4月份,在英法美空襲敘利亞後,杜魯門號航母奔赴地中海海域。她待到6月份,隨後沿著直布羅陀海峽回到了西歐水域。按照慣例,回到西歐威懾俄羅斯,但是由於執行“神出鬼沒”計畫,她一反常態直接在7月21日返回諾福克港,進行短暫的補給修正後於8月份直接重新出發,於9月份直奔英國北海。隨後在美國新組建第二艦隊後,又在9月末奔赴
巴倫支海 ,在北極圈進行了兩個月的戰備值班;在10月29日,杜魯門號航母來到挪威附近,參加了冷戰後最大規模的北約演習“
三叉戟接點 ”;演習結束後,11月份,又重新南下奔赴地中海,前往波斯灣地區執行值班任務。在結束了幾個月的奔波以後,杜魯門號航母最近幾周的部署還算平靜:11月份起這個打擊小組駛往地中海較為溫暖的水域,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沿海以及義大利東部的亞得里亞海作業。12月4日,這艘航母經過
直布羅陀海峽 返回大西洋,返航諾福克基地。
航母通過直布羅陀海峽 2019動態 2019年09月10日訊息,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的配電系統發生了故障,需要進行分析修理。目前,該艦工作人員正與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的技術人員密切合作,確定問題的原因和影響範圍。因為這一故障,杜魯門號航母的部署計畫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杜魯門號航母的故障影響了該艦的部署,那么美國海軍在東海岸將只有一艘艾森豪號航母處於隨時可用的部署狀態,這顯然無法滿足美國的防務要求。
左起甘迺迪號、羅斯福號、企業號、杜魯門號
《防務新聞》2019年3月4日稱,美國軍方準備取消杜魯門號的中期大修計畫,不再為該航母添加核反應燃料棒,而是逐步讓它退役,以節省運營經費。
幾乎所有訊息都指出,提前退役杜魯門號是軍方的意願。到本世紀30年代,美國海軍試圖將艦艇總數增至355艘,將這艘航母的服役期縮短一半至25年,能省下約234億美元費用,足夠建造12艘驅逐艦,或用於建造無人駕駛艦艇或潛艇。但軍方的構想在立法部門面前更像一廂情願。美國國會傾向於維護國防工業特別是造船企業的利益,一直是航母的堅定捍衛者。現在,白宮的表態為國會和軍方的矛盾畫上了休止符,這也意味著,美國海軍的預算要求更容易獲得立法部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