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民間舞蹈

哈薩克族民間舞蹈是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它廣泛流傳於新疆境內的哈薩克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哈薩克族民間舞蹈
  • 民族:哈薩克族
  • 意思: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
  • 類型:舞蹈
黑走馬,阿嘎加依,

黑走馬

黑走馬,哈薩克語“卡拉角勒哈”,是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它廣泛流傳於新疆境內的哈薩克族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居住區。
黑走馬
卡拉角勒哈是哈薩克語,意為“黑色的走馬”。哈薩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的兩支翅膀”。馬是哈薩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夥伴,而“黑走馬”更是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壯,通體黑亮,走時步伐平穩有力,姿勢優美,蹄聲猶如鏗鏘的鼓點。騎上黑走馬,猶如進入一種藝術境界,人在舞,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間舞蹈和同名樂曲。
卡拉角勒哈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舞蹈,關於它的來源,在哈薩克族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薩克族小伙子發現了一群野馬,他揮動套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馬。小伙子歷盡種種艱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它馴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馬。當他騎著黑走馬回到阿吾勒(家鄉)時,鄉親們聞訊紛紛前來祝賀。小伙子在馬上和馬下,用各種動作自豪而詼諧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馴化黑馬的整個過程。從此,以騎馬為題材的表現草原上駿馬賓士時矯健姿態的卡拉角勒哈舞蹈便在哈薩克族民間流傳。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動作輕快有力,剛健蒼勁,模仿黑走馬的走、跑、跳、躍等姿態,在全身一張一弛的律動中表現狙獷、剽悍和豪放的風格。女性的動作優美舒展、活潑含蓄,如顯示姑娘美麗而自豪的“花兒贊”,窺視戀人的“羞窺”,前俯後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這些動作,都包含著特定的內容,與表演者的內心情感和幽默詼諧的面部表情融為一體,並根據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發揮,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和動作。表演者時常把勞動和生活中具有濃厚特色的各種動態揉進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語彙和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並由此衍化出諸如“擀氈舞”、“擠奶舞”、“繡花舞”、“拉麵舞”等舞蹈。
卡拉角勒哈既可以在歡樂的大型集會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氈房裡進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單獨跳,也可以雙人對跳或多人集體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異。視當時的氣氛和環境,有輕鬆愉快的表演,有剛強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從而得到各種不同的藝術效果。哈薩克族人在放牧、勞動之餘,常常伴著冬布拉的琴聲跳卡拉角勒哈,高歌歡舞達旦。
卡拉角勒哈以同名樂曲伴奏。這種樂曲的節奏感極強,明快活潑,旋律宛如駿馬在草原上馳騁。它由哈薩克族的傳統樂器冬布拉彈奏,按照舞蹈的快慢來變換節奏,並形成了大同小異的地方特點和個人演奏技巧。
卡拉角勒哈可以隨時隨地即興起舞表演,即興表演時不需要專門的服飾和道具。在民俗活動等演出時需要戴氈帽,穿襯衫和帶彩色圖案的坎肩,穿長褲和靴子,扎牛皮腰帶

阿嘎加依

“阿嘎加依”是哈薩克語,故鄉的意思,哈薩克族人只要一提到“阿嘎加依”就會想到阿勒泰。大型哈薩克民族歌舞詩《阿嘎加依》以詩的抒情方式表達哈薩克族歌舞,以現代藝術手法演繹草原文化,反映了新疆大地上哈薩克族的歷史與傳統、生活與夢想,是一部美輪美奐、有靈魂、充滿想像力的作品。
《阿嘎加依》演出陣容龐大。作品演出時間為90分鐘,分《序幕》、《生命達斯坦》、《英雄達斯坦》、《愛情達斯坦》、《狂歡達斯坦》和《尾聲》6個部分,在所涉及到的節目內容中,80%以上都是哈薩克民族傳承下來的受國家或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典文化元素。獨特的民族服飾、原生態的歌舞文化、優美的音樂和超凡的舞美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