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

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20世紀40年代末分別由英國經濟學家R.F.哈羅德和美國經濟學家E.D.多馬根據J.M.凱恩斯的理論,即儲蓄等於投資才能使經濟實現均衡的理論而提出的一種解釋經濟周期和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經濟數學模型及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
  • 提出人:英國經濟學家R.F.哈羅德和美國經濟學家E.D.多馬
  • 公式:G=s/C
解釋,推薦書目,

解釋

這種理論是對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長期化與動態化的一種理論擴展。利用這種理論可以分析經濟長期穩定均衡增長的條件,並說明一個國家國民收入增長過程與增長過程中儲蓄、投資、要素投入量和產量等基本元素之間的因果關係。
哈羅德增長模型假設:生產中只使用了資本和勞動兩種生產要素,而且它們的使用比例不變;生產技術不變,即不考慮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其公式是:G=s/C式中G為國民收入增長率,即經濟成長率;s為儲蓄率,即儲蓄量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為資本–產出比率,即生產一個單位的產量所需要的資本量。多馬模型是:G=s·σ式中σ為資本–產出率(一單位資本的產出率),即哈羅德模型中資本–產出比率的倒數(σ=1/C)。因此,哈羅德經濟成長模型和多馬經濟成長模型的形式和結論極為相似,且提出的時間也相近,故一般合稱為“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假定資本–產出比不變,所以模型中的資本產量比率也不改變,即C不改變。這樣,經濟成長率唯一地取決於儲蓄率s的高低。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的中心論點是資本(或儲蓄)的不斷形成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
哈羅德還用實際增長率、合意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3個概念來說明經濟在長期中穩定增長的條件和出現波動的原因。
①實際增長率。用G表示,基本公式為G=s/C,G是本期和上期之間實際的產量增加率,s是儲蓄S與總收入Y之比,C是資本存量的實際增加量ΔK(即投資)與產量的實際增加量ΔY之比,即資本–產出比。
②合意增長率,又稱有保證的增長率。用Gw表示,基本公式為Gw=Sd/Cr,式中Sd為合意的儲蓄率,表示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人們願意保持的儲蓄率,它決定了計畫的儲蓄;Cr為合意的資本–產出比率,它決定了計畫的投資,因此又表示為產出水平的改變數(ΔY)所需引致的投資量(I)。當實際的儲蓄率等於合意的儲蓄率,即實際的儲蓄等於計畫的儲蓄;而實際的資本–產出比率又等於計畫的資本–產出比率,即實際的投資等於計畫的投資時,實際的增長率就是合意增長率。在長期中能使計畫的儲蓄與計畫的投資相等,從而能使經濟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增長率。因此,實際增長率等於合意增長率是經濟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條件。
③自然增長率。用Gn表示,公式為:Gn=So/Cr式中So為一定製度結構下最適宜的儲蓄率,Cr為長期中合意的資本–產出比率。在一定製度結構下最適宜的儲蓄率(So)由人口增長率決定,長期中合意的資本–產出比率(Cr)由技術進步的程度決定,因此,這兩者之比所表示的自然增長率是指長期中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允許達到的最大增長率,即長期中人口增長與技術進步所提供增長的最大限度。因此,它是適應於勞動力增長,實現充分就業所需要的增長率,可以由年平均勞動力增長率L和年平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T決定,即Gn=L+T。自然增長率故又被稱為社會最適宜的增長率。
實際增長率與合意增長率的背離會引發經濟短期波動。當實際增長率小於合意增長率(G<Gw)時,經濟會因為投資不足而衰退,並出現失業;當實際增長率大於合意增長率(G>Gw)時,經濟由於投資過度而出現擴張現象。因此,短期內經濟的穩定增長必須滿足實際增長率等於合意增長率。合意增長率與自然增長率的背離也會引起經濟的長期波動。當合意增長率大於自然增長率(Gw>Gn)時,表明經濟中儲蓄與投資的增長率超過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需要的程度,由於勞動力不足和生產技術限制而出現儲蓄和投資過度的現象,因生產能力限制而導致經濟出現長期停滯現象;當合意增長率小於自然增長率(Gw<Gn)時,表明儲蓄和投資的增長率還沒有達到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要求的程度,由於生產的增加不會受到勞動力不足和技術水平的限制,生產能力不斷擴大,經濟因而出現長期膨脹趨勢。
所以,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是實際增長率、合意增長率與自然增長率三者相等,即G=Gw=Gn。但在既定的儲蓄率下,很難實現這3種增長率的一致。因此,哈羅德模型所給出的經濟長期的均衡條件實際上是一條難以達到的增長“刃鋒”。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重新喚起人們對增長和長期積累問題的研究興趣,開創新的動態的經濟理論,奠定現代經濟成長理論的框架,是對古典增長理論思想的復興。它突出資本積累在經濟成長中的決定性作用,由於假定不變的資本–產出比,從而經濟成長唯一地決定於儲蓄率,也就是資本積累率,從而為經濟成長找到一種似乎是合理的持久動力和源泉。它強調經濟的內生不穩定性。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的缺陷在於:假定資本–產出不變有失合理性;過分強調資本積累在經濟成長中的決定作用,從而把經濟成長源泉推向了“唯資本積累”的程度,忽視了技術進步的作用。

推薦書目

多恩布希R,費希爾S.總量經濟學.李慶雲,劉文忻,譯.6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