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女王陵放棄了傳統的陵墓布局,完全按山崖谷地環境的需要把整個建築設計成疊升的三層。台階柱中央以平緩的梯道連線,最上層柱廊的後面才是殿堂本部,其內殿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為簡單的方形柱,上層側廊則為刻有凹槽的圓柱,各種廊牆面皆有彩色壁畫,柱廊外觀則以清亮純淨的色調和作為背景的懸崖相呼應。這種建築手法被認為是古代建築中和自然景觀充分結合的典範。雖然歷經3000 多年,大殿上的浮雕至今保存完整。兩層平台極其廣闊,每層平台前設廊柱和通廊,配有極細膩的浮雕,內容為女王降生、女王出訪蓬特、眾人搬運方尖碑等。
哈特謝普蘇特
人物簡介
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或譯哈采普蘇特,哈特舍普蘇特,赫雀瑟(意為最受尊敬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在位)。
戴假鬍鬚、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權杖、威嚴無比,這就是古埃及最有權力的女法老的一貫裝束。極少有人見過她本人,她的真實相貌和她的傳奇故事一樣神秘。
哈特謝普蘇特是開創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
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謝普蘇特是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與王后阿莫斯之間唯一的嫡女,圖特摩斯二世的異母妹與妻子,圖特摩斯三世的繼母。
執掌國政
哈特謝普蘇特執掌國政的期間,停止了
埃及向外的戰爭,因而使埃及在
敘利亞及
巴勒斯坦的統治權動搖,雖然如此,但哈特謝普蘇特開始了埃與鄰國的商貿,使埃及在她執政的期間變得十分繁華富庶,哈特謝普蘇特繼而利用財富開始大規模建築神廟,包括在底比斯的停靈廟(Deir el-Bahri)。
考古發現
2007年,埃及官員宣布在KV60墓發現的一具木乃伊經
DNA分析後,相信是哈特謝普蘇特本人。埃及
考古界認為,這一發現是自1922年發現
圖坦卡蒙法老木乃伊以來埃及最重大考古發現,認為它將使世界震驚。
陵墓
結構
崇信太陽神的古埃及人按照太陽東升西沒的規律興建城池:東岸是活人居住的城池,宮殿如雲,廟宇森列,無限繁華;西岸以遠則是陰間冥府之地,陵寢遍布,珍寶深積,一片哀榮(古埃及著名的金字塔都在西岸)。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67~1085 年,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首都底比斯的西岸一帶被開闢為古代最大的一個墓葬區,長達數十里的地帶內,滿布著數以千百計的古墓;在尼羅河各地邊緣的山崖與河岸之間,聳峙著法老們的巍峨祭廟,至於他們的墓室則深藏於著名的帝王谷中。由於古埃及人厚葬的習俗,這個位於西岸的亡靈城的富麗堂皇要遠勝於東岸的底比斯都城,留下的遺蹟也遠較東岸為多,其中尤以法老的祭廟最為壯麗。而新王國時期所有的祭廟建築中,最有特色也最為美觀的則當推哈特謝普蘇特的祭廟。
祭廟
祭廟是作什麼用的呢?根據古埃及人的
宗教信仰,人的靈魂不滅,肉體死亡之後的世界是一種迥異於凡間的偉大天地。但是想要獲準在那裡定居,首先要保證遺體萬無一失,其次必須得到天神在世界最終判決書中的批准,要懂得一套秘密的禮儀,而且死後要帶走一批與生前地位相稱的財富。祭廟是用以進行對法老來世的榮華富貴極其重要之儀式的寺廟,當然它還要為法老祭獻供奉一日三餐。在金字塔的黃金時代,法老的木乃伊和隨葬品都藏在巨大的金字塔內,與塔連通的祭廟,則是前者的附屬建築。然而憤怒的人民的起義和盜墓者的猖獗,迫使後世法老不得不重新考慮這種布局。從中王國(約公元前2181~2040 年,第七至第十王朝)開始,金字塔就只具象徵意義了,真正存放木乃伊的墓室則鑿建在隱蔽的山崖深處,不過,那時的墓室和祭廟還沒有截然分開。第十一王朝法老孟特霍特普二世建於尼羅河西岸的一座異形金字塔廟,可說是這種變化的開端。日後各代法老雖然沒有仿照這種形制,卻使金字塔不再成為法老陵墓的主體,而山崖中的墓室和河谷邊的祭廟卻日益重要。
墓葬
古埃及墓葬形式的巨大變化始於新王國的圖特摩斯一世——哈特謝普蘇特之父。他懷著極大的勇氣經過慎重的權衡利弊之後,把自己的墓室同祭廟分開,二者相距近1.6 千米。這種大膽的措施對他的靈魂極為不利,甚至也給自己死後的永生帶來了威脅,因為靈魂要通過在死者的祭廟裡按宗教節日舉行祭祀才能生存,而且據說靈魂是不離遺體左右的。然而圖特摩斯一世的遺體卻藏在了遠離祭廟的地方,希望冀此保證自己不再遭受與前人同樣的騷擾。他的率先入駐標誌著帝王谷建築活動時期的開始。
對法老陵墓這截然分開又不可或缺的兩部分:墓室和祭廟,我們採取了這樣的辦法:《圖坦卡蒙墓》篇專門介紹墓室,而此篇則重點介紹祭廟,因為正如圖坦卡蒙墓以其完整的墓室出名一樣,哈特謝普蘇特墓(Hatshepsut’s Tomb)也以其宏大壯麗的祭廟而垂名建築史。哈特謝普蘇特(公元前1489~1469 年在位)是古埃及王國時期唯一的女法老,也是埃及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偉大女性之一。她和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也是她的丈夫圖特摩斯二世從公元前1496 年起共同執政,直到公元前1490年圖特摩斯二世英年早逝。他們二人只有一個女兒涅弗魯瑞,圖特摩斯二世指定其偏房所生兒子(即圖特摩斯三世)為繼承人時,便令二人成婚,這種王室內部成婚的習慣可以保證王位的更加鞏固,像圖特摩斯二世本人的婚姻就是如此。然而,哈特謝普蘇特新寡後不但攝政,而且翌年為自己加冕,聲稱自己擁有所有的權力與國王的頭銜。為了使她的王位名正言順,掌權之後,她在祭廟的牆壁上仔細記錄並描繪了她“從神所生”,並且在壁畫中,她由父王——圖特摩斯一世加冕為王。這位以“阿蒙——拉神之女”的名義進行統治的傑出女性“使埃及向她低了頭”,她的長期執政,對埃及來說是一段和平與繁榮的時期。許多偉大的建築在她的時代聳立起來:她修復了很多被希克索斯人①破壞了的建築,並在卡爾納克神廟立起了兩座高達30 米的方尖碑,不過,其中最偉大的建築則非她的祭廟莫屬。
哈特謝普蘇特祭廟由女法老寵信的公共事務大臣森馬特設計。在它的南側是孟特霍特普二世墓(約建於公元前2050~2010 年),後者開始摒棄金字塔單純、原始的藝術構思,一方面另建墓室於別處,一方面把金字塔置於雙層的外沿圍繞柱廊的土台上,塔身變得很小,有如柱廊中央的屋頂。這種塔廟合一的建築甚為獨特美觀,給了哈特謝普蘇特祭廟很好的啟發。後者的造型的確部分參考了前者,但它則完全淘汰了金字塔的造型,並且放棄了傳統的神廟布局,而完全按照山崖台地景觀的需要來從事設計和建造,使整體布局更加宏大開闊,與周圍環境的結合也更為密切。
這座祭廟建在半圓狀的梯形峭壁中,背依山岩峭壁,巧妙地利用了斷崖伸出的寬闊平台來建造主體建築。整個建築設計成迭升的台階柱廊,有明確的縱深軸線,用平緩的坡道貫穿層疊的柱廊。最上層柱廊後面是殿堂本部,內殿則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用簡單的方柱形,簡潔明快;第一層平台上的側廊採用刻有凹槽的圓柱,形制優美;第二層平台上的柱廊則採用
國王祭廟特有的奧西里斯柱,每支立柱前安放一尊身著奧西里斯式服裝的女王像。這些柱廊比例協調,莊嚴而不沉悶,外觀色調清亮純淨,與作為背景的懸崖互相呼應。 這座祭廟的裝飾非常精美。各種廊廡的牆面上都有華麗的彩繪壁畫和浮雕。一些浮雕描述了女王神聖的誕生和她統治期間的大事,包括派遣貿易船隊遠征朋特(今索馬里海岸),搬運碑石到卡爾納克神廟,以及一些宗教活動。
哈特謝普蘇特祭廟因成功地利用了天然地形和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從而被認為是古代建築中和自然景觀結合得最好的傑作之一。其對傳統的突破,充分表露了埃及藝術家創新的才能,而這在君主專制的制度下是非常難能可貴而且也難得一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