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縣政府,行政區劃,
發展歷史
現代哈爾尤縣政府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17年,而哈爾尤縣的歷史更可以追溯至公元一世紀。公元一世紀時,愛沙尼亞開始坑朵戀出現了政治區劃和行政區劃,而當時的哈爾尤縣名為哈爾尤瑪縣(愛沙尼亞語:Harjumaa)。當時,愛沙尼亞出現了兩個主要的一級區劃:教區(愛沙尼亞語:kihelkond)以及縣份(愛沙尼亞語:maakond)。當時,一個教區都會包含幾個村莊,而幾乎所有教區均至少擁有一個堡壘。所有地區防禦均由當地的最高官員,即教區長老來掌控。幾個教區則會組成一個縣應敬份,而縣份亦是由教區長老來統治。到了13世紀,愛沙尼亞正式制定了以下的主要地區:薩列馬島(阿薩列阿)、萊內縣(路塔利亞或馬里提瑪)、哈爾尤縣(哈利亞)、雷瓦拉縣(雷瓦利亞)、維魯縣(維朗尼亞)、耶爾瓦縣(耶弗瓦)、薩卡拉縣(薩卡拉)、以及烏乾大(烏乾尼亞)。
縣政府
哈爾尤縣的縣政府(愛沙尼亞語:Maavalitsus)是由一個縣長(愛沙尼亞語:maavanem)領導,而這位縣長是由愛沙尼亞政府任命,任期為五年。自2009年以來,哈爾尤縣縣長為烏爾·拉賈沙魯。
哈爾尤縣縣政府建立於1917年3月30日,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自1917年起,哈爾尤縣議會的成員便是由自治市的代表選出來的。哈爾尤縣議會的首次會議舉辦於1917年7月1日,地點為塔林座堂山城堡。哈爾尤縣議會的首次會議選出了約翰內斯·賴因托爾作為哈爾尤縣議會主席。當時的會議亦決定了所有會議的語言均為愛沙尼亞語。
哈爾尤縣人大代表理事會執行委員會成立於1941年1月,是由蘇聯設立的。於1941年秋,德國占領了哈爾尤縣,而哈爾尤縣政府被解散。1944年秋,蘇聯重奪哈爾尤縣,並重新設立哈爾尤縣政府。但蘇聯卻於1950年以一個新的行政樂嘗故劃分取締哈爾尤縣,而哈爾尤縣人大代表理事會執行委員會亦被哈爾尤區勞工代表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取代。1990年,蘇聯進行改革,讓哈爾尤縣重新建立。
從一開始,哈爾尤縣政府的結構就包括以下部門:拜轎定
- 綜合部(組織管理不同委員會的工作)
- 食品部(提供食品註冊和存儲服務,並將食品提供予人民和軍隊)
- 道路部
- 保健部
- 農村學校部(後改為教育部)
- 行政部門
以下為歷史上的哈爾尤縣議會主席:
- 1917年–1920年:約翰內斯·賴因托爾
- 1920年–1922年:奧斯卡·蘇羅薩迪
- 1922年–1927年:馬丁·古拉斯馬
- 1927年–1936年:魯道夫·古里斯
- 1936年–1940年:卡爾·羅伯特·魯亞斯
- 1940年–1941年:古斯塔夫·阿貝爾
- 1940年、1941年–1944年:保羅·馬尼卡
- 1990年–1991年:安蒂·柯沙魯
- 1991年–1994年:馬蒂·斯蘭德
- 1994年–1999年:美·科立特
- 1999年–2004年:奧簽墊照文·華爾臣
- 2005年–2006年:家安·馬克
- 2006年–2009年:凡拿·路斯曼
- 2009年–今:烏爾·拉賈沙魯
行政區劃
哈爾尤縣下分六市十八鎮。於2011年,內部事務部和哈爾尤縣縣長討論了關於新哈爾尤縣政治劃分的事宜。而他們亦決定了對現有的縣份進行重新劃分、更改邊界、以及合併和分割蘭乎堡備。
六市為:
- 凱伊拉
十八鎮為:
- 艾菲度(自治市鎮)
- 安尼亞堂區(包括卡拿鎮)
- 哈古堂區
- 佑亞拉燥婆元習瑪堂區
- 凱拉堂區
- 卡努堂區
- 基里堂區(包括基里自治市)
- 高絲堂區
- 古薩魯堂區
- 科畏堂區
- 尼西堂區
- 巴地塞堂區
- 拉色古堂區
- 利爾堂區
- 薩古堂區
- 薩烏爾堂區
- 瓦薩理瑪堂區
- 溫斯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