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風箏

哈氏風箏

《哈氏風箏:風箏世家哈亦琦口述史》內容簡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自然衍變發展中呈現的形態是豐富多樣的,這決定了我們採取的保護方式也應是多樣的。

基本介紹

  • 書名:哈氏風箏
  • 作者:王文章任曉姝
  •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3月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 哈氏風箏:風箏世家哈亦琦口述史
哈氏風箏
作 者:王文章任曉姝
出版時間: 2010年03月
ISBN: 9787511700315
開本: 16開
定價: 398.00 元

內容簡介

但對於傳統手工技藝類的項目,採取生產性保護的方式應當是一種恰當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這些技藝的持有者將自己本身的技藝作為一種生產和生活的手段,既可以因此而獲得勞動的報酬,也可以因此而使技藝傳承,並在自己的作品與使用者的對應中,使技藝的繼續與創新具有激發創造智慧的基礎。這套“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叢書”,記錄了這些傳承人技藝傳承的歷程,他們的技藝如何精湛,以及他們對技藝的思考;展現了他們如何以生產性保護的方式,使這些不同的技藝在傳統的浸潤中也融入了新的藝術元素,並得到人們的喜愛,而他們也因此具有了持續傳承的經濟基礎。

作者簡介

王文章,男,1951年3月生,山東壽光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副部長,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曾發表60餘萬字藝術理論、評論文章,主編《中國學者眼中的科學與人文》、《京劇大師程硯秋》、《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中國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發展史》等。曾獲全國文化新聞一等獎,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圖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
兼任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名譽會長。
任曉姝,女,漢族,1981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2003年畢業於瀋陽大學美術系藝術設計專業。2008年至今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師從美研所王海霞研究員,攻讀民間美術專業。學習期間參與“中國民間美術著名傳承人創作現狀調查”、“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傳承人口述史資料庫”等多項國家級重點課題研究,並對北京麵塑藝術、河北大廠景泰藍、銀藍花絲製作技藝、河南濬縣泥咕咕、山西廣靈剪紙、臨汾木版年畫、湖南湘西土家族織錦等民間藝術傳承人進行了深入的調研。2007年底,加入“中國民間藝術傳承人口述史叢書”訪談寫作組,承擔《哈氏風箏》一書的訪談與整理工作。

圖書目錄

總序
口述人哈亦琦簡介
哈亦琦,男,回族,1954年生於北京市,北京哈氏風箏第四代傳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風箏協會副秘書長,北京一級民間工藝大師。
第一章 哈亦琦口中的中國風箏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在宋朝之後數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四大風箏產地。它們以各自的本土文化為依託,互相影響,互相借鑑,形成了今日各具特色的風貌。
一、風箏的歷史
二、風箏是飛機的前身
三、中國主要的風箏產地
四、我所了解的北京風箏
第二章 哈氏風箏家史篇
哈氏家族祖先在清代考中武狀元後遷居北京,後家道中落,族人只能自謀生計。哈氏風箏第一代哈國梁本來靠糊燈籠為生,後來見賣風箏利潤較大,便開始製作風箏出售。他可能沒想到,從此他的後人製作的風箏能在北京城內叫響。
上篇 哈晶漪講述哈氏風箏三代傳人
(一)哈國梁
(二)哈長英
(三)哈魁明
下篇 我的風箏人生
(一)忘不了的童趣
(二)第一次做風箏就成功了
(三)在風箏公司的12年(80年代初——1993年)
(四)投身商海有苦有甜
(五)送給風箏的掌聲
(六)風箏讓我結交了許多朋友
第三章 哈氏風箏的六藝
以前民間放風箏有不少忌諱。如果風箏斷了線,落到哪家,哪家就認為是種不吉利的兆頭,就要把風箏給撕毀,用意是把不吉利的兆頭給破了。有時風箏落到附近鄰居的院子裡,失主很快到了,鄰居不好意思撕毀,就會在風箏上捅幾個洞,這樣也算是把不祥的兆頭戳破了。
一、哈氏風箏的材料與工具
(一)製作材料
(二)工具
二、代表作品牡丹蝶的製作過程
(一)扎制過程
(二)糊制過程
(三)繪製過程
三、注重放飛的哈氏風箏
(一)放風箏的風俗與禁忌
(二)風箏的飛行原理
(三)風箏的放飛環境
(四)特殊的放飛技巧
(五)風箏的回收方法
(六)風箏附屬檔案的玩法
(七)聲響器的玩法
四、風與線
(一)風
(二)線
第四章 哈氏風箏的工藝特色與文化內涵
哈氏風箏歷經百餘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造型、色彩和繪畫特點,哈氏風箏在裝飾圖案上既有細膩典雅的特點,也有粗獷誇張的民間趣味,這種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一直延續至今。
一、哈氏風箏的工藝特色
(一)造型特色
(二)用色特點
(三)繪畫技巧和用筆特點
(四)構圖與布局特點
(五)圖案與裝飾特點
(六)沙燕製作的固有程式
二、獨特的畫譜文化
(一)畫譜內涵
(二)畫譜賞析
第五章 哈亦琦的新探索
就因為我做新東西,父親曾經三天沒跟我說過話。我那時做完創新的風箏,都掛牆上。每次出門時我都把門鎖好,或者把風箏藏好,不讓父親看見。後來父親也慢慢理解了,但建議我還是應該學習傳統到一定程度,再去搞創新。
一、微型風箏
二、新型風箏
三、異形風箏
第六章 回顧與展望
民間藝術的傳承,不能要求每一代人都有創新和提升。有時候在某代人那裡能夠有所提升,有時候是平穩繼承的,只要傳承不斷就可以了。作為繼承者只要保持住哈氏風箏現有水平,不斷代就行。每代都能創新也是不客觀的。
一、哈氏風箏發展的三個階段
二、幾代人身份的變化
三、把風箏傳下去是我的責任
附錄(一)哈亦琦業務成果簡介
附錄(一)哈氏家族四代年表
後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