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茶詞》是北宋詞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詞。該詞把作者當時日常生活中心裡雖有而言下所無的感受情趣表達得新鮮具體,既表現出作者對茶的喜愛之情,又蘊染著他一腔念舊懷遠的滄桑之感,巧妙貼切,耐人品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品令·茶詞
- 作品別名:詠茶詞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宋詞
- 作者:黃庭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品令①·茶詞
鳳舞團團餅②。恨分破③,教孤令④。金渠⑤體靜,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⑥,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⑦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⑧。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品令:詞牌名,雙調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
②鳳舞團團餅:指龍鳳團茶中的鳳餅茶。團餅印有鳳舞圖案,北苑御焙產。宋徽宗趙佶皇帝《大觀茶論》贊:“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龍團鳳餅為宋代御貢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屬所制;體靜:靜通淨,整個碾具乾淨。
⑥湯響松風:烹茶湯沸發的響聲如松林風過。
⑦醉:說明茶也能醉人;一個醉字帶出下面浪漫主義的想像。
⑧省:知覺,覺悟。
白話譯文
幾隻鳳凰在鳳餅茶上團團飛舞。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鳳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將茶餅用潔淨的金渠細心碾成瓊粉玉屑,但見茶末成色純淨,清亮晶瑩。加入好水煎之,湯沸聲如風過松林,已經將酒醉之意減了幾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氣持久。飲茶亦能使人醉,但不僅無醉酒之苦,反覺精神爽朗,漸入佳境。就好比獨對孤燈之時,故人從萬里之外趕來相逢。此種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惟有飲者才能體會其中的情味。
創作背景
黃庭堅所處的宋代有尚茶、愛茶的歷史背景,這為黃庭堅的詞作提供了創作素材。黃庭堅生長於茶鄉修水,從小耳濡目染鄉親們種茶、採茶、賣茶的生活,它對茶和茶農懷有深厚的感情。黃庭堅一生輾轉沉浮,流浪多地,與家鄉漸行漸遠,茶的氣息中蘊染著作者一腔念舊懷遠的滄桑之感。作者為了表現對品茶的喜愛之情與對家鄉的懷念之情,寫下這首詠茶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詞上片寫碾茶煮茶。開首寫茶之名貴。宋初進貢茶,先製成茶餅,然後以蠟封之,蓋上龍鳳圖案。這種龍鳳團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許分賜從臣,足見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著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講究,須先將茶餅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無非形容加工之精細,成色之純淨。如此碾成瓊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時水沸如松濤之聲。煎成的茶,清香襲人。不須品飲,先已清神醒酒了。
換頭處以“味濃香永”承接前後。正待寫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以如飲醇醪、如對故人來比擬,可見其愜心之極。
作者在《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詞中也提到“醉鄉”:“三徑雖鉏客自稀,醉鄉安穩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風碗,靈府清寒要作詩。”懷中之趣,碗中之味,確有可以匹敵的地方。詞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處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幾句話,原本於蘇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詩:“我官於南(時蘇軾任杭州通判)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胸中似記幫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點染,添上“燈下”、“萬里歸來對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層,形象也更鮮明。這樣,作者就將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樁事,巧妙地與品茶糅合起來,將口不能言之味,變成人人常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