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范君三章

《哀范君三章》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12年悼念好友范愛農所寫的一組五言律詩

第一章寫范愛農憤世嫉俗的性格和他被迫致死的不幸遭遇。第二章著重寫范愛農的失望與悲觀,並指出了范愛農致死的客觀原因。第三章依然是寫范君,但卻側重於表現作者魯迅失去摯友的痛惜。三首詩反覆詠嘆,層層深入,極盡哀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哀范君三章
  • 創作年代:1912年
  • 作品出處:《魯迅全集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魯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哀范君三章1
  • 其一
風雨飄搖日2,余懷范愛農。
華顛萎寥落3,白眼看雞蟲4
世味秋荼苦5,人間直道窮6
奈何三月別,竟爾失畸躬7
  • 其二
海草國門碧8,多年老異鄉9
狐狸方去穴10,桃偶已登場11
故里寒雲惡12,炎天凜夜長13
獨沉清洌水14,能否滌愁腸15
  • 其三
把酒論當世,先生小酒人16
大圜猶酩酊17,微醉自沉淪18
此別成終古19,從茲絕緒言20
故人云散盡21,我亦等輕塵2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范君:即范愛農(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號愛農。
  2. 風雨飄搖:指政治形勢的險惡和動盪。辛亥革命後的第二年,英俄帝國主義相繼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國內政局很不穩定。
  3. 華顛:頭髮花白。華指顏色花白。顛:頭頂。萎:枯萎。寥落:稀疏,指頭髮禿落。
  4. 白眼:《晉書·阮籍傳》說阮籍“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表示藐視。雞蟲:杜甫《縛雞行》:“雞蟲得失了無時。”這裡用來比喻那些爭權奪利的政客。
  5. 荼(tú):苦菜。這一句說世態炎涼,使人覺得有秋荼似的苦味。
  6. 直道:正直的道路。窮:困苦。
  7. 竟爾:竟然。畸:不正,奇異。畸躬即畸人。《莊子·大宗師》:“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即與世人不合而合乎正道。范愛農為人正直而到處受排擠,所以作者也稱他為畸人。
  8. 海草國門碧:李白《早春於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海草三綠,不歸國門。”說草綠了三次(過了三年),還沒有歸家。這裡是說范留學日本多年。
  9. 老異鄉:指久住日本。
  10. 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剛離開巢穴,就是說清朝的統治剛被推翻。
  11. 桃偶:用桃木做的木偶,這裡指辛亥革命後上台的官僚。
  12. 故里:故鄉,指紹興。寒雲惡:比喻局勢很壞。
  13. 炎天:夏天。凜(lǐn):寒冷。這句寫范愛農悽苦的心情:即使炎夏之夜也像凜冽的長夜一樣難熬。
  14. 獨沉:有主動投水的意思。作者猜測范愛農是自殺的,所以這樣說。清洌(liè):清澈而寒冷。洌,清澄。
  15. 滌:洗。
  16. 小:看輕。 酒人:嗜酒的人。范愛農是個有志於改革社會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論當世”的時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塗蟲。
  17. 圜(yuán):同圓。大圜: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稱天為大圜。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樣子。
  18. 沉淪:沉沒。
  19. 終古:永久。這一句是說這一別成了永別。
  20. 從茲:從此。緒言:開頭的有啟發性的話。這一句說,從此再也聽不見范愛農的議論了。
  21. 故人:老朋友。雲散:像雲一樣被吹散。
  22. 輕塵:喻微不足道。這是作者悲憤之語。

白話譯文

  • 其一
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我懷念著好友范愛農。
早生的白髮,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幾根,翻起眼白,蔑視那些爭權奪利的害人蟲。
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處處碰壁,無地容身。
為什麼才離別了三個月,就失去了這樣一位剛毅不屈的友人?
  • 其二
祖國海濱的春草綠了又綠,你卻長年流落飄泊在異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剛剛下台,騙人的桃偶軍閥又上了場。
在那寒雲翻滾,氣候險惡的故鄉,就連熱天也得打冷顫,夏夜也難挨到天亮。
你終於獨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請問能否洗盡你深沉的憂愁和悲傷?
  • 其三
拿起酒杯把人世來評論,你鄙視那幫隱身避世的酒徒。
醉生夢死的世界啊,微醉猶醒的你,斷送了生命。
從此以後我們永遠分手了,再也聽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議論。
啊,老朋友們一個個雲消霧散而盡,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輕微的灰塵!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12年7月22日,范愛農是作者魯迅的好友,也是魯迅的同鄉,後來又一起留學日本。辛亥革命後,魯迅做紹興浙江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的臨督(校長),請他做學(監教務長)。魯迅因對當時的“督軍”王金髮和黑暗的社會現象不滿憤而辭職。一次,范愛農跟朋友去看戲,坐船回來,在大風雨中落水淹死。他水性很好,魯迅疑心他是投水自殺。故作了此組詩以示悼念友人。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組悼人的詩。詩篇三章,各五言八句,每章融景、情與被悼者的形象於一體,分開時各自獨立,合在一起又上下貫通,氣韻相連。全詩從社會、自然環境寫到人物的外在形象,從相知相交的過程寫到微妙的內心世界,從情趣愛好寫到世態炎涼,道出了作者在面對好友身亡事件上極其複雜的心態和深刻的人生體驗。
“風雨飄搖”奠定了全詩的基調。魯迅作此詩的夜晚適值風雨大作,這既是對自然環境的實錄,也暗示了時局的動盪不安,著意烘託了范愛農致死的社會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風雨與政局的飄搖融合在一起,造成淒冷哀痛的氛圍。緊接著兩句展示了一個頭髮花白、精神不振卻傲骨十足的知識分子形象,顯示出作者以形傳神的功力。“雞蟲”與“幾仲”諧音,紹興府學堂的何幾仲正是范愛農的死對頭,魯迅這裡一語雙關,神來之筆。頸聯從范愛農的處境繼續寫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愛農所飽嘗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樣苦澀,而他所處的“人間”,就因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處處碰壁。尾聯感慨:怎么才分別了短短的三個月,你這樣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達了作者魯迅對范愛農不幸遭際的深切同情,對惡勢力強烈的鞭撻和控訴。“畸躬”一詞,再次強調了范愛農的不同凡俗的個性。
驚嘆了好友之死對自己的震撼之後,第二章進一步揭示造成范愛農死因的社會原因並對其自裁方式發出疑問。先從留學異國寫起。“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一下引到當年他們在日本留學的情景。為了追求新的知識、思想,尋求救國途徑,他們孜孜不倦,意氣風發,“海草三綠,不歸國門”。回到祖國後,辛亥革命的爆發和紹興的光復,點燃了他們許多希望。但是,惡勢力對革命政權的掌握以及“換湯不換藥”的輪番執政,給滿腔熱血的知識分子以沉重打擊。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范愛農悲劇的社會根源。魯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並把它和范愛農的死聯繫到一起,增強了全篇的社會意義,提高了范愛農自殺的社會價值。“故里”句將鏡頭回落紹興,從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抒發了對故鄉險惡環境、污濁空氣、人世冷酷的憤郁。作者禁不住問自己也問死者:在這樣一個悲哀的時代,以死抗爭,能否滌盪愁腸,能否成為有益的犧牲,此章從與范愛農在日本共同鬥爭的精神寫到獨沉江堤的淒冷沉淪,從辛亥革命前的對社會極高的期望到革命後木偶般登場的政治局面,短短八句,概括了范愛農的一生,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第三章依舊寫范君,卻側重於作者失去摯友的痛惜和由此生髮的無限感慨。憂世傷時、卓爾不君的形象傳神地勾勒出來。此句一方面說明範愛農的死,是由社會逼迫所致,而不是當時盛傳的“醉酒自沉”。另一方面,也為下句作鋪墊,在整個社會都醉生夢死的情況下,你這個些微飲酒的小酒人卻訣別於世,這個社會是何等不公,這種清醒者的痛苦是何等的悲哀。“此別成終古,從茲絕緒言”,生者與死者間永遠不能逾越的鴻溝,使作者魯迅再也聽不到范愛農與世抗爭的聲音,也喪失了可傾訴衷腸的知音。由范愛農的死,作者魯迅聯想到諸多並肩奮爭過的戰友的消亡,因悲而憤,因憤而悶,因悶而致空虛,以至於自視如輕塵。
通觀全詩,不僅可以了解范愛農一生的不幸遭際,深悟導致他死亡的社會因素,也反映了魯迅和他的親密關係,全詩語句凝鍊,有起有落,有情有景,開合自如。詩風悲憤沉鬱,把哀痛、惋惜、怨憤與無奈之情融為一體。

名家點評

著名學者周振甫:這三首詩的表現方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有力地刻畫逼死范愛農的環境,象“風雨……"、“大圜……”,是就總的形勢說。“桃偶……”是就政局說,這樣由大環境歸結到小環境“故里……。”這樣的環境,對范愛農來說,就象秋荼那樣苦,使他感到“人間……”,無路可走了,於是作者有力地寫出范愛農當時的心情…“·,炎天是熱的,但他覺得涼;炎天是夜短的,但他卻覺得夜長,這是加一倍來寫他感到人世的冷酷,寫他心情的愁苦,這正如汪中《自序》說的“秋荼之甘,或雲如薺”,秋荼是苦的,有人卻說它甜,這正說明那人的處境比秋荼更苦到不知多少倍,所以秋荼也變成甜了。這樣寫並不是沒有根據的,是真切地寫出范愛農的心情的。
著名學者曹禮吾:首章就範之本身言之。於政權危殆,風雨淒其之日而懷亡友,明非僅哭其私也。次聯申“懷”字意,即寫愛農之憤世嫉邪,狂狷之態如見。“秋茶苦”承“寥落”言,“直道窮”承“白眼”言,上聯實,寫其印象,此聯虛,寫其感想。收以“畸躬”,則愛農之自處與世之處愛農者皆可見,而形象益鮮明矣。次章就當時之形勢言,亦即愛農至死之因也。首雲去國多年,以示對祖國期望自更殷切,反振下文。中二聯則當時祖國自中央至地方之現實也。國人尚若懵無所知,而愛農竟以憤死,故曰“獨”。
廣東魯迅研究學會會長鄭心伶:情貴乎真,不尚華飾,言貴乎切,毋須雕琢。……全詩有熱有冷。熱者,對友人感情濃烈,語言沉痛,冷者,對當時的政局、世道的無限憤慨,以“白眼”視之。全詩反覆詠嘆,層層深入,既寫出了風雨飄搖的典型環境,又對范愛農作了形象描寫,既對友人有至深至痛的哀情,又有對敵人的冷嘲熱諷,既從社會看到個人,又從個人反映整個社會,深沉強烈的詩的感情與嚴竣犀利的批判鋒芒很好地結合起來了。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
哀范君三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