咥

咥是一個漢字,讀音為dié,咥,是陝西關中、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從字面意思看,吃至極致為之咥。咥也有笑的樣子的意思。

咥,讀音為dié時,本意是收拾、拾掇。引申的意思有:咥人,很過癮的打人;咥飯,很過癮的吃飯。現在常用的意思是引申含義,本意已不使用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咥
  • 漢字拼音:dié,xī,zhì,xì
  • 總筆畫數:9
  • 漢字部首:口
  • 字義:笑;咬,齧;吃;止
基本字義,歷史典故,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漢語拼音:dié
英文翻譯:[動]咬,齧 [bite]
典故履虎尾,不~人,亨——《周易·履》
(袁可立)足履虎不咥,身恃之長城。——明 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贊》
又如:咥噬(咬食;吞吃)
方言:陝西話中出鏡率非常高的字之一,意思就是“吃”。常說的就是“咥飯”“咥面”。中原官話、福建蒲城、江西玉山方言也有這種用法。
咥 die[動] 打,揍,尅(kei),(新人辭彙意思海扁) 的意思,類似“揍”的揍人,咥你,是就是打你一頓的意思。
咥 xì [動]
笑的樣子.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詩·衛風——氓之嗤嗤》
幾乎把百鴿嘴咥的笑出口來。——《歧路燈

歷史典故

咥,是陝西關中、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種方式,從字面意思看,吃至極致為之咥。其基本特徵為老碗盛食,“狼吞虎咽”,吃出快樂,吃出氣氛。據我觀察和理解要達到咥這一境界,一般需具備如下條件:第一,身體要好、食量要大;第二,從事重體力勞動且在餓透之後進餐;第三,飯菜可口且盛食器物要大。除此之外咥時不必坐著、準確的姿勢應該是蹲,其次是站著,假若在進食時能發生讓人唾涎的聲音且汗流面臉,如此才是秦人最為標準的咥。
咥是秦人的習俗,是秦地秦人長期以來形成的進食方式。咥字在字典中有兩種解釋,一為大笑的樣子,讀音為xi(戲)。二為咬,讀音為die;(迭)。而秦人所謂的咥既不是前者,也不完全是後者,而是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另一種情景,那便是吃出高興,吃出歡樂,吃出幸福,吃出滿足,而且在個人獲得這些感覺之後還要通過聲音、動作和表情向外傳達,形成一種美好而豪放的氛圍,使吃這一本能的行為通過咥的形式變成一種具有地域和鄉土氣息的文化。
咥這種習俗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秦人與生俱來的豪情與粗獷,事事以大、以多為美,如果與秦腔中的吼聯繫在一起,秦人的咥便不難理解了。第二,咥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在過去,物質並不富足加之繁重的體力勞動,人們需要大量的食物來補充體能,因此大老碗的出現與使用便在情理之中。至於秦人用蹲或站的姿勢來完成咥的過程,是因為咥僅限於家常便飯,它是一種快餐形式。在以麵食為主的情況之下,無需坐席,無需規矩,一老碗乾麵,便在心急火燎之中吃出了激情,一個個饃饃便在咀嚼與吞咽之中咥出了豪邁。久而久之,咥便成為秦人生活習慣與特色,並且成為秦人一大審美標準,以至於在秦人眼裡將那些能吃又能幹的人們視為英雄。
咥作為秦人的生活習慣普遍存在於廣大農村,尤其是在農忙時節,這種情景比比皆是:土牆根,槐樹下,石碾旁,大門口……三五一堆,或蹲或站,有的跟前放置一盤青辣子,有的手裡拿幾頭大蒜,老碗中面如腰帶,長達半米,對付麵條咬嚼成了多餘,只靠吸和咽便可完成,常常出現麵條一半下咽一半還在碗中的情景。特別在深秋之際,碗中辣子放的更多,加之大蒜的刺激,用不了多久,熱氣蒸蒸,一個個猶如剛剛出鍋的蒸饃。這不是做秀,也不是表演,是秦人生活習性使然。
咥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生活方式,儘管如今有許多人認為咥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或者說是一種野蠻與粗魯的表現,我以為這是對文明的誤判和對風土人情的漠視。文明應該是多樣的,因為文化本身是多元的。秦風秦韻是秦人數千年的積澱,它的高亢、激昂、豪放、厚重是其它無法比擬的。咥儘管是一種吃的方式,其中所體現的正是秦風與秦韻,正像秦腔中的吼一樣,去掉它就不是秦腔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極大的豐富,秦人的咥卻漸漸退化,最為明顯的是城市,以西安市為例,還能看出或感覺到咥的意思唯有“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泡饃”,其中碩大的老碗便是秦人咥的遺存。儘管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他們依然帶著咥的習慣出入泡饃館和麵館,然而他們在所謂的現代文明的壓力之下,進食的方式不得不收斂,以至於一老碗泡饃在無聲無息之中下肚,最多達到解饞頂飽的程度,難怪許多農民工在吃完之後還覺得沒吃飽,其原因是吃的過程中並沒有進入咥的狀態,失去了咥的快感與滿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咥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廣韻》《集韻》《韻會》𠀤許旣切,音欷。《說文》大笑也。《詩·衞風》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傳》咥咥然笑也。
《集韻》《韻會》虛器切《正韻》許意切,𠀤音齂。義同。《集韻》或作唏。
《集韻》醜二切,音杘。義同。本作𧩼。
《集韻》《類篇》𠀤脂利切,音至。齧也。
《集韻》陟利切,音致。止也。《易·訟卦》咥,惕中吉。馬融讀。○按今本易訟有孚窒,惕中吉,作窒。
《廣韻》醜栗切《集韻》敕栗切,𠀤音抶。《廣韻》笑也。《集韻》或作欪。
《玉篇》虛吉切,音欯。義同。《集韻》或作咭。
《玉篇》大結切《廣韻》《集韻》徒結切,𠀤音侄。《玉篇》齧也。《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集韻》或作𠽧𪗻𪗫。
《集韻》齧堅貌。
《廣韻》笑也。
《廣韻》《集韻》𠀤丁結切,音窒。《廣韻》蛇咥氏,蕃姓。
《集韻》馨夷切,音咦。大笑也。
虛其切,音僖。與欪同。欪欪,戲笑貌。或作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