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和闐采玉
- 作者:弘曆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體裁:雜言詩
《和闐采玉》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雜言詩。作品原文 和闐所采玉,仍成采玉圖。于思宛玉人,可識裴楷無。春貢秋貢任土是,諷刺那解韋詩旨。勤劬公務遠方誠,漢唐以來寧有此。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三為陝西藍田玉、遼寧岫玉和河南獨山玉)。傳統狹義範疇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以和田“子料”為代表聞名於世;廣義的和田玉指軟玉(真玉) [112]。和田玉雖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並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而是一類產品的名稱。中國把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
《和闐采玉行》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雜言詩。作品原文 和闐昔于闐,音訛傳致差。今之和闐惟采玉,昔之于闐乃採花。採花信無用,太白寓意蜚詞華。采玉供追琢,琅嘆埋泥沙。然玉亦有別,珷玞貌似寧足誇。和闐采玉人,抱玉出水涯。何曾璞里之,不掩瑜與瑕。刖足之語本荒誕,千秋紀載百無一實真堪嗟。
新疆歷代和闐玉博物館是中國首家經政府批准註冊的省級和田玉專題博物館,博物館擁有藏品上萬件,是新疆和田玉歷史文化展示中心,也是業務輻射全世界的珍品創意設計基地。新疆歷代和闐玉博物館成立於2006至2013年已有7年館史,這裡展示的是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中能夠延續幾千年之久而從未中斷過的罕見物質文化。館藏文物 歷代...
賢德仁哲共賞,何能深藏無名?長於蜿蜒河谷,生於深山冰層,破風雪,越溝壑,億年修,成其形。隨凝日月之輝,得天地之靈,攜天精地華,蘊山川之秀,故謂之:和闐白玉王耶!闐玉者,依世界巔峰,三陸所育,其質為上。《天工開物》有語:“凡玉,貴重者盡出於闐。”闐玉五彩,白者為尊,仿佛兮若飄灑人間...
灑金皮羊脂玉籽料 灑金皮白玉籽料《安居樂業》灑金皮羊脂玉籽料《春江水暖鴨先知》紅皮籽料《明月高掛》金皮白玉籽料《雙魚》紅皮白玉籽料《拜月》葛洪作品《天龍地虎》金皮羊脂玉籽料 墨玉《五鼠運財》蘆花皮白玉籽料《虎》青玉籽料《太平景象》美玉源 尋寶圖 玉人的故事 采玉人的一天 羊雁會 羊脂玉籽料虎面紋...
該帶的原生和田玉開發在歷史上創有兩個記錄。一是開發歷史最早,如元代時就在大同和闐玉礦建有礦山,設有碾玉作坊。二是開採規模最大,密爾岱玉礦清代開採盛期,采玉工人超過三千名。鐵克里克塔格古陸生緣地塊可分為三個礦化地段:1、大同地段:位於塔什庫爾乾縣東部的大同村北,葉爾羌河之西,距最近的分路線約...
新疆自治區且末縣有新發現:一塊重達逾3噸的且末和闐青白玉,這塊采自崑崙山北麓且末縣玉礦塔它里克蘇礦區重達2847公斤的玉塊,是有史以來世界采玉史上最大的和闐青白玉。它比原先獲得大世界上海基尼斯之最的重達1502公斤的且末和闐青白玉重1372公斤。古往今來,且末是盛產巨大和闐玉的地方。1992年且末產的一塊...
乾隆24年(1759),清政府在和闐設有辯事大臣,和闐城設三品阿奇木伯克,以加強統治,收羅貢玉。那時,和闐采玉充貢,歲有常例。此地因產羊脂玉,所以,采玉人不少。清代詩人肖雄記載,大、小騾馬地"兩地產棗紅皮脂玉,在沙灘中掘取,當是生長其間者。"謝彬於1916年到和闐,在《新疆遊記》說:"小胡麻地,前...
和闐(今新疆和田)地處崑崙山麓,叢山環繞,風物淳樸,和闐一帶是天山南路主要通道的必經之地,也是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繁衍、生息和辛勤勞動的地方,那裡一向以生產美麗瑩潤的玉石而著稱於世,史稱“和闐玉”。畫卷尾段真切地描繪了和闐采玉的具體情景,畫面上河水蕩漾,波浪起伏,卵石鋪排有度:群山重疊,層巒復幛排列...
《故宮文物寶藏玉器篇-山川的寶藏》是一本圖書,作者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 內容簡介 玉的定義,古代和現代有著很大的差距,古代的人玉石不分,凡是美麗的石頭,都成為玉。並將玉敲擊打磨,做成可用的工具跟裝飾品,一般將新疆所出的閃玉跟緬甸北部的輝玉視為真正的玉,新疆和闐是中國古老的采玉場所稱為和闐玉,本...
在御製《和闐玉》詩中,乾隆寫道:“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並說:“回城定全部,和闐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為了使人形象地了解當時新疆開採山料玉的情景,他還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闐采玉圖》山子(1765年),題詩於背面:“于闐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
1952年李濟在《殷墟有刃石器圖說》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這七件玉器的質料全是南陽玉。《安陽殷墟五號墓的發掘報告》中也指出,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七百餘件玉器,其中四十餘件標本經初步鑑定,“其多數與現代遼寧岫巖玉接近,少數與河南南陽玉接近,極個別的與新疆和闐(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