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伊川擊壤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司馬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⑴
靈台無事日休休⑵,安樂由來不外求。
細雨寒風宜獨坐,暖天佳景即閒遊。
松篁亦足開青眼⑶,桃李何妨插白頭⑷。
我以著書為職業,為君偷暇上高樓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邵堯夫:邵雍(1011-1077年),北宋理學家,字堯夫,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業。安樂窩:西京留守王拱辰為邵雍治園建屋,名安樂窩。職事:職事官,宋沿唐制,官員之有執掌者稱職事官,此處為戲稱。
⑷插白頭:插在白頭上。
⑸偷暇(xiá):趁有空。上高樓:看春色。
白話譯文
心靈寧靜無事天天都一樣悠閒,安樂從來不必到身外去謀求。細雨寒風的時日宜於獨自靜坐,天氣和暖景色佳麗就出外閒遊。松竹蒼翠足以令人雙眼愉悅,艷美的桃李花又何妨插在白頭。我把著書當作自己的職業,為了盼待你共賞春色我偷暇登上高樓。
創作背景
此詩《司馬文正公集》未收,附載於邵雍《伊川擊壤集》卷十,熙寧七年(1074年)作。邵雍原詩題為《安樂窩中吟》,司馬光和詩題目亦無“職事”二字。但雍詩第一首第一句云:“安樂窩中職分修”。一些選本遂在和詩題上加了“職事”二字(如陳衍《宋詩精華錄》)。邵雍長期住在洛陽,把自己所居寢息之處取名叫安樂窩,並自號安樂先生。熙寧三年,司馬光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力請守郡。四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來到洛陽,始與邵雍相識(見《邵氏聞見錄》卷十八),並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在哲學思想上,二人都講究象數之學,在政治上,都反對王安石新法,只是表現形式上不同。他們經常在一起作詩唱酬,司馬光所和邵雍詩,多附載《擊壤集》中。這就是其中的一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道出了“養心”的妙諦,心中無事就是最大的安樂,不必“命里無時卻強求”。這是對邵雍“誠明本是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詩意的概括。這種以無求、無思、無為作為樂天知命的依據,體現了老莊思想,也是詩人在政治上失意後的一種自我安慰。
頷聯和頸聯是安樂窩中職事的具體描述。邵雍有詩云:“重寒盛暑多閉戶,輕暖初涼時出街”,和頷聯的意思相仿。這是“和”詩最常用的一種寫法。頸聯中“青眼”對“白頭”頗為有趣,不但十分工整,且富有諧趣。用阮籍的“青眼”看松竹,表現出詩人對松竹精神的熱愛,也是自己人格的頑強表現。儘管官場失意,而作人的品格卻一點兒也沒丟。把桃花李花插在“白頭”上,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耍老風流,十分風趣,十分幽默。讀者在會心一笑時,應還有其他含義需要挖掘。詩歌中的諧趣往往寓莊於諧,在諧謔中飽含著莊嚴的主題──憤世疾俗。撇開詩人和王安石之間的是非不說,起碼有一點,王安石對韓琦、歐陽修、蘇軾和司馬光等當時賢良之士的排擠、打擊,乃至網羅罪名加以迫害,重用李定、蔡京等奸佞之徒,詩人不能不憤不疾。
尾聯表達了詩人和邵雍之間親密的友情。詩人退居洛陽,安貧樂道,編寫史學鴻篇巨著《資治通鑑》,繁忙之中也會偷閒登樓,虔誠迎接朋友的到來。這也應和了邵雍“花似錦時高閣望,草如茵處小車行”這兩句詩。
此詩充滿著知命之感,應是司馬光自己退居洛陽著書時的真實情感體驗。
司馬光在宋代不以詩名,但所寫亦往往工穩、勻貼,清切有味,詩風比較平實。這首詩對邵雍的思想、生活、性格、品質進行了形象概括,同時還表達了彼此間的深厚友情。從上述引證可見,他的詩確是語無虛設,都是從生活實況中提煉出來的。
名家評價
成都大學教授白敦仁:“‘宜獨坐’、‘即閒遊’寫的是邵雍生活情況,但與邵雍原作比,詩句更覺清秀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