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咄咄吟
- 外文名:Chengchengyin
- 作者:貝青喬
- 朝代:清朝
- 體裁:詩歌
詩集介紹,詩歌其一,詩歌原文,創作背景,詩歌注釋,詩歌其二,詩歌其二,創作背景,詩歌注釋,作者簡介,
詩集介紹
清朝詩人貝青喬於鴉片戰爭爆發後隨同揚威將軍奕經赴浙江抗英,把他兩年多所見所聞之種種咄咄怪事寫成大型紀事組詩一百二十首,名曰《咄咄吟》,組詩編定於1843年。原來每詩之後附錄一短文,簡述所詠之事,可謂以文證詩,以詩證史。
詩歌其一
詩歌原文
咄咄吟(一百二十首選二 其一)
貝青喬
滿城兵燹淚痕多①,風雨姚江放艇過。
他日不堪重記憶, 一村牛與一村婆②。
創作背景
本詩下原注云:“夷陷餘姚,知縣彭松年適赴省,遂執典史林朝聘恐嚇之。朝聘唯唯,乃捨去。余於十二月初八日過其地,見城外民居毀成平地,後清門橋亦毀於炮。舟子云:‘有群夷挾一村婦,婦故健,手搗衣杵亂擊,夷乃逸。又有黑夷縛一牛,牛知其將殺己也,奮觸黑夷斃。’兩事俱目擊者。”
詩歌注釋
①兵燹:因戰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
②村牛:村中的牛,即“說明”中所敘述的以牛角挑觸侵略軍士兵的那條牛。村婆:村中的婦人,即“說明”中“手搗衣杵亂擊”者。
詩歌其二
詩歌其二
咄咄吟(一百二十首選二 其二)
貝青喬
頭敵倉皇奮一呼①,飛丸創重血模糊②。
憐伊到死雄心在③,臥問鯨鯤殲盡無④?
創作背景
本詩附文真實記錄浙江沿海反抗帝國主義侵略中鄉勇頭目謝寶樹奮勇殺敵的英勇行為,歌頌了他臨死猶牽掛寧波戰事的愛國精神,文云:“金川土守備哈克里攻擊招寶山炮台,群夷用大炮轟擊,而火性炎上,不能及遠。屯兵登山最心急,猱身而上,搶入威遠城。群夷將遁,適一夷船自金雞山駛至,用炮仰擊,哈里克兩面受敵,遂不能支,退下山麓。遇前鋒策應聶廷楷,相與布陣,將復鏖戰。群夷不滿三百人,見我兵眾,不敢衝突,相持久之。鄉勇頭目謝寶樹奮勇先進,誤中炮子,撲入深澗中,餘眾欲退。時劉天保、凌長星已自鎮海城下敗去,廷楷恐腹背受敵,遂亦棄營退回駱駝橋。謝寶樹者,河南祥符縣廩生,善技擊,誤入紅鬍子黨,縣官捕之急,遂竄名鄉勇中,思立功自贖。及被傷,其同伴救歸。鉛子深入腹內,無術可出,呻吟一晝夜而死。臨絕時大聲問其同伴曰:‘寧波得勝仗否?夷船已燒盡否?我則已矣,諸君何不去殺賊耶?’余聞之,不禁淚下。”
詩歌注釋
①頭敵:敵人的炮台在山上,如同在頭頂一般,故稱“頭敵”。倉皇:慌慌張張的樣子。奮一呼:這裡是指謝寶樹自己奮勇衝殺並大聲招呼同伴的情狀。
②飛丸:飛射而來的槍彈。創重:傷重。
③伊:吳語中的第三人稱,即“他”。
④鯨鯤:兩者皆為大魚,這裡指英國侵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