呾叉始羅城址

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古代城市遺址。位於今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西北約35公里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呾叉始羅城址
  • 外文名:Dan fork beginning Rochester site
  • 性質: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古代城市遺址
  • 位置: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
歷史沿革,考古發現,

歷史沿革

該城自公元前第 1千年中葉起,即為犍陀羅地區重鎮。前6世紀時為十六列國之一的犍陀羅國的都城。前 4世紀末已成為南亞次大陸西北地區最大城市。孔雀王朝時期接受佛教。其後歷經大夏、塞人和安息統治。至公元1~2世紀貴霜帝國時期達到了極盛。3世紀後逐漸衰落,8世紀後荒廢。呾叉始羅是佛教犍陀羅藝術主要中心,融匯本地及外來的希臘伊朗文化,在南亞、中亞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皆曾到過此地。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有關呾叉始羅詞源的傳說:“竺剎屍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以為名。”玄奘到此時,城已荒涼。
遺址於19世紀被發現,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英國學者J.H.馬歇爾和M.惠勒先後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該地現已建有考古博物館,為巴基斯坦考古工作重點之一。
呾叉始羅城址按時代先後可分為三個部分:①比爾丘屬前6世紀至前2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遺蹟保存甚少。②位於比爾丘之西北的錫爾開普,屬大夏、塞人和安息統治時期(前2~公元1世紀)。城市為大夏王朝的統治者希臘人所建,街道和街區等有希臘特色,遺址中發現的希臘式及仿希臘式的遺物較多。③位於錫爾開普西北的錫爾蘇克,此即貴霜帝國統治時代建造的都城(1世紀末~3世紀)。城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長約1400米,寬約1100米,有城牆環繞,其方形街區的布置和錫爾開普近似。在這三個城址內和它的四郊,發現有各類宗教遺蹟,而以佛教的為最多。重要的佛教遺蹟有達磨拉吉卡和莫赫拉莫拉都,前者兼有佛塔及僧院,後者則以僧院為主。

考古發現

呾叉始羅城址出土的遺物中,以反映希臘風格和佛教藝術者為最著。錫爾開普城址中曾出土33件石刻梳妝盤。盤內浮雕出男女嬉戲、酒宴、希臘諸神以及海馬葡萄藤等圖案,具有濃厚的希臘風格。還出土有希臘神像的浮雕陶塑及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柱頭等。從佛教的遺物中也看到印度和希臘風格的融匯,例如達磨拉吉卡佛塔的石刻吊鉤上刻有印度仙女形象,但卻以希臘式渦卷花草紋為裝飾。此後屬貴霜時期的錫爾蘇克城址已有典型的融匯印度、希臘風格的佛像、菩薩像以及佛傳浮雕作品出土,表明呾叉始羅已成為犍陀羅藝術的中心。呾叉始羅的佛塔塔身高聳,層級甚多,和窣堵婆式圓冢不同,獨具特色。呾叉始羅的佛教藝術和建築等對中亞有較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