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將出征儀

禮制名。古代皇帝任命將領出征前舉行的禮儀。清代凡皇帝命將出征,均舉行隆重的儀式。自崇德初年,太宗命睿親王多爾袞等征明,臨行前祭堂子、纛神,其儀制如親征儀。

順治初,命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出征, 臨行前,舉行出征儀。先期,午門外具鹵簿,丹陛上張黃幄,設御座,陳敕印。王公百官齊集,大將軍率出征官詣拜位,跪受敕書、敕印, 乃出發。順治十三年(1656)定,軍隊出師前一日,於午門前給出征將領頒發衣馬弓刀,賜宴。出行日頒敕印。康熙十三年(1674)命將出征,皇帝出長安右門送行。雍正七年(1729)定,命將出征前一日,遣官祭告太廟。出征日,祭告奉先殿。至乾隆十四年(1749) 定, 命將出征儀制三:一為授敕印,經略大將軍出師,皇帝臨軒頒發敕印,設鹵簿、樂懸,若帝不御殿,即不陳;二為祓社禮;三為祖道禮。又定出征儀二:一為整旅;二為過境,即與經過地方之守土官相見禮。出發禮仍如前。參見各專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