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倫貝爾羊
- 外文名: Hulunbeier sheep
- 標準號:GB/T 26613-2011
- 發布日期:2011-06-16
發展過程,外貌特徵,經濟利用,品種特性,適應性和抗逆性強, 耐寒耐粗飼,生長發育速度快,採食能力強,性情溫順, 合群性好,肉質好,生活環境,呼倫貝爾羊羔羊的科學管理,搞好棚圈建設,嚴把羔羊出生關,羔羊轉舍的方法,新生弱羔羊的科學護理,餵養技術,推廣前景,改進意見,國家標準,
發展過程
20 世紀 40 年代中期—80 年代初期是呼倫貝爾羊的自然選擇時段, 也是呼倫貝爾羊從古老品種向培育品種過渡階段;1981—2002 年,呼倫貝爾羊的育種逐步進入有目的、有計畫的科學人工選育及飼養階段。 2000 年 1 月,由內蒙古自治區技術監督局頒布實施《呼倫貝爾羊品種標準》和編制說明;該品種羊 2002 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的驗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呼倫貝爾羊;2002年開始至今,呼倫貝爾羊的養殖步入規模化、集約化階段,據 2004 年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年度統計顯示,呼倫貝爾肉用羊存欄數已達 424.8 萬隻,其中達到呼倫貝爾羊標準的肉羊有 261.3 萬隻,達標羊中基礎母羊有 151.6 萬隻。 呼倫貝爾羊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同類綿羊品種的領先水平,2006 年 12 月該品種培育項目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 1 等獎。
1981~2002 年期間,逐步走向有目的、有計畫的科學選育階段。成立育種委員會,制定統一的育種規劃和實施方案,堅持“本品種選育”的培育原則和肉用型的培育目標,進一步最佳化核心群和育種群,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呼倫貝爾羊育種工作。以呼倫貝爾羊育種工作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牲畜“種子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為契機,建立了呼倫貝爾羊種羊場,相繼在嶺西牧業四旗組建擴繁場,形成了以種羊場為核心、擴繁場為骨幹、養殖戶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的良種繁育體系。同時增加品種內優良個體的比重,重點加強血液純度和體型外貌整齊度的選擇,保持品種純度並提高整個品種質量。採取選種選配、品系繁育、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加強疫病防治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使呼倫貝爾羊成為耐寒耐粗飼、生命力強、體大早熟、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適宜牧養、遺傳性能穩定的地方良種。
外貌特徵
呼倫貝爾羊由巴爾虎品系 (半橢圓狀尾) 和短尾品系(小桃狀尾)2 種品系組成,2 個品系除具備品種共同的特性(結構勻稱,體格強壯;頭大小適中,耳大下垂,鼻樑微隆;頸短粗;四肢結實,大腿肌肉豐滿,站姿端正;肋骨弓圓;背腰平直,後軀發達,體軀寬深,尻部平寬,略呈長方形;被毛為白色異質毛,頭部、腕關節及飛節以下部分有色毛;公羊部分有角,母羊無角)外,巴爾虎品系羊的耆甲和十字部高度基本相等, 尾相對大而下垂, 尾端兩邊往中心縮成半圓狀,使尾的整體呈半橢圓狀,臀部向後略顯突出;短尾品系羊的耆甲略低於十字部高度,向前傾斜,尾短小扁寬,側面看臀部和飛節呈直線。
經濟利用
2002年9月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畜牧業廳組織的呼倫貝爾羊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驗收,並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呼倫貝爾羊。
據2004年牧業年度統計,呼倫貝爾肉用羊存欄已達 424.8萬隻,其中達到呼倫貝爾羊標準的肉羊有261.3 萬隻,達標羊中有基礎母羊151.6萬隻。
品種特性
適應性和抗逆性強, 耐寒耐粗飼
由於呼倫貝爾羊是在冬季漫長、無霜期短、枯草期長的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草原上,在嚴寒氣候生態環境中,終年放牧條件下選育而成,因此,其遺傳性能穩定,對粗放和惡劣環境條件的抗逆性強,善於行走採食,發病率低,抓膘速度快。 呼倫貝爾羊可在冬春枯草季節進行大群長期遊牧, 羊圈一般不需要暖棚舍條件,當出現特大暴風雪時,一般用帆布或葦帘子在羊圈外圍上風口處圍一圈即可。 在冬季無水的草場上,在僅靠吃雪維持所需飲水量的條件下, 仍然可以很好地維持膘情及正常生理活動。 1984 年和 1988 年,呼倫貝爾草原發生了特大雪災,在這 2 次雪災中,局部地區的改良羊和細毛羊的死亡率達到了 50%~60%,而呼倫貝爾羊在雪層厚度 20 cm 以上的雪地里能長時間刨雪吃草以維持生命, 死亡率低於15%。
生長發育速度快
繁殖率高,呼倫貝爾成年公羊平均體重 82.1 kg,母羊 62.5 kg,平均日增重 150~250 g,平均淨肉率 42.9%;母羊保母性強,產羔率為 110%,繁殖成活率和保畜率分別超過了 96%和 98%;在條件較差的天然草場上,羔羊仍可較快地生長發育。
採食能力強
呼倫貝爾羊嘴尖齒利,唇薄且靈活,再加上其上下顎強勁有力,吃草的能力很強。 對於牛和馬不能採食的短草和雜草,呼倫貝爾羊均可食用,因此在牛馬已經放牧過的草地上,進行呼倫貝爾羊的放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草場。 此外,呼倫貝爾羊作為反芻家畜的一種,具有非常發達的胃腸道等消化器官, 對各種雜草和農副產品等粗飼料均可充分利用。
性情溫順, 合群性好
呼倫貝爾羊的性情較其他家畜溫順,較易調教訓練,便於羊群的放牧管理。 但其溫順的性格也易被害獸侵擾,故對羊群進行放牧時,要注意狼等害獸的攻擊。
肉質好
呼倫貝爾羊肉質鮮美、無膻味、營養豐富。據內蒙古農牧業漁業生物實驗研究中心檢驗,由於肉中所含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較低,因此呼倫貝爾羊肉的脂肪品質很好。肌肉的脂肪酸含量較高,達到 91.5%,主要由豆蔻酸、軟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亞麻酸組成;各種胺基酸含量較高,特別是相對於其他品種的羊肉,其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較高,使呼倫貝爾羊肉鮮美可口,口感極佳。
生活環境
呼倫貝爾羊羔羊的科學管理
搞好棚圈建設
因呼倫貝爾市屬於高寒地區,首先要搞好羊舍的棚圈建設,尤其在春季,要防止“倒春寒”,接羔室及育羔室最好是磚瓦結構,有灰棚。有條件的要有土暖氣,無條件的有地龍、火牆或鐵爐也行,燒柴可就地採用牛糞、羊糞或煤碳,一般羔羊舍溫度保持在 10 ~15 以上。
嚴把羔羊出生關
做好接產、消毒等方面的工作,對新出生的羔羊應立即握住羔羊的嘴,擦淨口腔、鼻眼內的羊水,並將羔羊移到母羊視線內,讓母羊舔羔羊,促進胎衣的脫落,使母羊很快接受羔羊的吮乳;初產母羊如不舔羔羊的身體,可以用乾草束或乾淨的紗布擦乾羔羊軀體後再做處理;對出生後呈假死狀的羔羊應及時搖動羔羊的後腿,動作要快而有力。同時,用手指彈擊心臟部位或做人工呼吸。具體方法是將羔羊仰臥,背靠墊草,轉換伸屈前肢,輕壓胸部,使其恢復正常狀態。
羔羊轉舍的方法
羔羊生後 2~4h 可將其轉入育羔室,轉出前套用塗料在母子體側打上同一編號,單羔編在左側,雙羔編在右側。編號目的是便於查找核實是否新生母子和生產登記用。弱羔可以晚幾天轉出。轉到羊舍後,應注意保溫,防潮,乾燥,無過堂風,最好順牆鋪墊一層乾草或乾羊糞,墊草均勻。每天應及時清掃,保持室內衛生。
羊舍內圈養母子群,開始以母子群 15~20 對,每群羔羊的日齡和發育儘可能一致,雙羔母羊單組群,頭數不宜多。同樣,弱羔母子群頭數也要調整,為的是方便照顧,若羊群過大,弱羔找不到母親,不能按時哺乳容易消瘦。當母子群內絕大多數羔羊能很快找到母親時,母子群可以另並群,隨羔羊生長逐步擴大母子群,羔羊 20 日齡時,一個母子群可擴大到80~100 只母羊。氣溫適宜時讓羔羊隨母羊外出活動,7 日齡後可以在室外活動 2~3h,15 日齡後可在室外全天活動,晚上或天氣不好時應圈於室內;防止羔羊躺臥在冷地面或有過堂風處,以免傷風感冒。
對失去或找不到母羊的羔羊,可採用牛奶進行人工哺乳。應選擇乳脂率高的牛奶,30 日齡前不宜用乳脂少的鮮奶,最好選用其他羊的乳汁,奶溫以 30 左右為宜。開始 5d內按 3~5 次 /1d 喂,5d 後可逐減減少次數,但每日不應少於3 次 。餵量為 1~5d 300g 牛奶,5~15d 400g 牛奶,15~20d500~800g 牛奶,20d 後可適當增加牛奶量(注意羔羊的消化或腹脹、腹瀉等症狀)。羔羊 10 日齡可以開始訓練吃草料,每日每隻補餵精料 100g 左右。欄內添加柔嫩的青乾草,讓羔羊自由採食。
新生弱羔羊的科學護理
在養羊生產中,新生羔羊體溫過低是體弱、死亡的主要原因。羔羊的正常體溫是 39 ~40 ,一旦低於 36 ~37時,如採取措施不及時會很快死亡。出現羔羊體溫過低的主要原因是:(1)出生後 4~5h 之內全身未擦乾,散熱過多造成的。(2)出生 6h 以後(多數是在 12~48h)因吃奶不足,導致飢餓而耗盡體內有限的能量儲備,而自身又難以產生需要的熱能。(3)羔羊舍內溫度過低或照顧不周導致死亡。護理體溫降低的羔羊,要儘快使其體溫恢復到 37 以上,(1)要有專人護理,用木箱紅外燈距羔羊 120cm 進行增溫或採取其他增溫措施。(2)要儘快哺乳,增加羔羊的抵抗力及抗病能力。
餵養技術
呼倫貝爾羊養殖要掌握好飼餵技術,呼倫貝爾羊餵養最好進行補飼,可優先滿足懷孕後期母羊、育成羊及種公羊的需要。因為懷孕母羊體內胎兒體重的90%以上是在懷孕後1/3時間內長成的,而且將面臨產仔、泌乳、哺育仔羊的繁重營養消耗,良好的補飼可使仔羊初生重大,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產後有充足的哺乳。育成羊處於強烈的生長期,營養貯備能力差,要補飼較多的飼料才能滿足生長和維持生命的需要。種公羊由於冬季繁重的配種消耗,體內營養貯備需要在春季及時補充才能保持健康。呼倫貝爾羊養殖可以利用青飼來飼喂,在牧草生長季節,對舍飼圈養的羊逐日割取牧草飼餵。這需要事先合理制定牧草的青飼論供計畫,按計畫落實草種和品種的種植。儘量做到充分利用牧草生長期,通常採用幾個草種錯開高峰生長期,達到青草的均衡供應,並儘可能延長青飼供應期。一般可選擇:hn-mc苜蓿草,hn-mc三葉草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豆科牧草青飼時不可空腹一次大量飼喂,應在羊吃過半飽後逐漸添加豆科青草。最好與禾本科草搭配飼喂,比如hn-mc黑麥草進行混合飼喂,以防止發生鼓脹病,並為羊只提供均衡的營養。
推廣前景
呼倫貝爾羊由於其突出的抗逆性,較強的適應性、穩定的遺傳性,較高的產肉性能,特別是生長在綠色、無污染、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得到廣大養殖戶的歡迎。同時所具有的瘦肉率高、高蛋白、低脂肪、肉質鮮美、富含人體所需多種胺基酸和脂肪酸等特點,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呼倫貝爾羊新品種的育成,為呼倫貝爾草原牧區肉羊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示著呼倫貝爾肉羊業廣闊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改進意見
呼倫貝爾羊還需進一步加強選育,充分發揮其優良的特性,繼續鞏固、發展培育成果。提高早期生長發育能力,改進體型外貌,提高產肉性能和繁殖率。擴大優秀種公羊數量,提高質量,以滿足市場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使呼倫貝爾羊在草原牧區實現永續利用。
國家標準
實施日期Execute Date: 2011-11-01
首次發布日期First Issuance Date :2011-06-16
標準狀態Standard State: 現行
計畫編號Plan No. :20079760-T-326
中國標準分類號(CCS) :B43
標準類別Standard Sort: 基礎
主管部門Governor :農業部
歸口單位Technical Committees: 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Drafting Committee: 內蒙古自治區家畜改良工作站、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畜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