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恩(1852——1900),字伯晉,別號是園先生。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人,晚年遷居羅田石源河。幼從張之洞學,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張賞識。後就學於武昌書院。1876年優選貢生列為第一。光緒九年(1883年)舉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以其才華甚著,同湖南才子張百熙有“北周南張”之稱。1900年2月(光緒25年),周錫恩病死在石源河翰林府,年僅4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錫恩
- 別名:周伯晉,園先生
- 國籍:中國-清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羅田
- 出生日期:1852
- 逝世日期:1900
- 職業:翰林院編修
- 畢業院校:武昌書院
- 主要成就:進士
- 代表作品:《傳魯堂文集》、《傳魯堂駢文》、《黃州課士錄
生平簡介,科場舞弊案,保鄉賑災,故居是園,學說著作,
生平簡介
周錫恩(1852——1900),字伯晉,別號是園先生。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人,晚年遷居羅田石源河。幼從張之洞學,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張賞識。後就學於武昌書院。1876年優選貢生列為第一。光緒九年(1883年)舉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以其才華甚著,同湖南才子張百熙有“北周南張”之稱。在翰林院供職期間,力主“整治朝綱,振興國運”,上《變法通議》奏章,提出“運會易而氣機更,氣機更而治化因,古今之入莫之能違也”,“學有千年不變之道,政無百年不變之法”,引用大量史實,論證其見解。1888年,以陝西鄉試副主考回北京,時朝廷正議論,商討津沽,津浦兩條鐵路修建方案,大臣多主張將鐵路交外國人修建,周力排眾議,指出借外債修鐵路是下策,交抬外國人修是下下策。主張籌資自修,並提出實行方案,光緒帝稱其“留心時務”。
1893年,受任浙江省副主考。試前發現主考受賄舞弊,乃上奏朝廷.被告唆使學生反誣,以是告假回鄉。 周錫恩的人生際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晚清官場相互傾扎的激烈程度和法律解釋的隨意性。周福清能在光緒皇帝親批“斬監候”後死裡逃生便是明證。
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割地賠款,周憤甚,向朝廷質問:“對日寇一忍再忍,是何道理?”其學生王葆心為之耽憂,周卻說:“即以此獲重譴,亦在所不辭!”不久,在縣城附近老塔山創辦義川書院,推行縣學教師俸給制度,以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後在黃州興辦經古書院,首開義理,考據,經濟,詞章四項課目,以倡導新學。主張“今日之學,必擇前人所未有,後世所不可無者為之。”
科場舞弊案
l893年,魯迅12歲,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回家奔喪時,捲入浙江科場舞弊案,當時浙江紹興府有馬、顧、陳、孫、章五姓大家,互為親友。想在這年的鄉試中,為自己的孩子弄個舉人名份,因孩子學業不佳,便想走旁門,去聯合行賄主考官,他們找到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周福清在京城做“內閣中書”,居喪在家,開始周福清不同意,但經不住眾人的再三請求,只好礙著情面答應給主考官寫信“通關節”,並在照顧的名單後面加上了自己的兒子周伯宜(即魯迅的父親),沒想到事情敗露。
“那年正值浙江舉行鄉試,正副主考都已發表,已經出京前來,正主考殷如璋可能是同年吧,同介孚公是相識的。親友中有人出主意,招集幾個有錢的秀才,湊成一萬兩銀子,寫了錢莊的期票,由介孚公去送給主考,買通關節,取中舉人,對於經手當另有酬報。介孚公便到蘇州等待主考的到來,見過一面,隨即差遣“二爺”(這是叫跟班的尊稱)徐福將信送去。那時恰巧副主考周錫恩正在正主考船上聊天,主考知趣,得信不立即拆看,那跟班乃鄉下人,等得急了,便在外邊叫喊,說“銀信為什麼不給回條?”這件事便戳穿了。交給蘇州府查辦。”
“這所謂科場案,在清朝是非常嚴重的。往往交通關節的,雙方都處死刑,有時要殺戮l0幾人之多。清朝末年這種情形有改變,官場多取敷衍政策,不願深求;因此介孚公一案也得比較從輕,定為‘斬監候’罪名,一直押在杭州府內。前後經過八個年頭,至辛丑年,乃由刑部尚書薛允升上奏,仗照庚子年亂中出獄的犯人,事定後前來投案。悉予免罪的例,也把他放免了。”
這場引起光緒皇帝關注的科場舞弊大案,無疑對魯迅未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吶喊》自序中,他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團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幾年以後,魯迅進了南京水師學堂,他“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這種選擇為他後來尋找一條民族的新路作了充分準備。而作為小說家,他在這次變故中,有機會到農村,對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人們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並能夠深入地、準確地表現他們的苦難,也為探討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最初的準備。
這場引起光緒皇帝關注的科場舞弊大案,無疑對魯迅未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吶喊》自序中,他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團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幾年以後,魯迅進了南京水師學堂,他“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這種選擇為他後來尋找一條民族的新路作了充分準備。而作為小說家,他在這次變故中,有機會到農村,對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人們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並能夠深入地、準確地表現他們的苦難,也為探討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最初的準備。
這場科舉舞弊案,給副主考周錫恩帶來了厄運。是周錫恩揭穿科場舞弊案的。但他卻因此而捲入官場紛爭,並因此影響了仕途,這顯示了當時法度責罰不明。一個政府法律的嚴肅性受到挑戰時,他的權威也受到了挑戰。周錫恩的一生透露了晚清政府必然崩潰的歷史的必然性。
保鄉賑災
1896年,羅田遭受水災,周將家中積穀除留下“十日之糧”外全數獻出,並向朝廷呈請賑銀2000兩,米5000擔救濟災民。為防止地方官從中剋扣,貪污,親自下鄉查點災民人數,造具名冊,點名發放。遭地方官忌恨,以其娶族女一事,聯各控告。1900年2月,終以“專事浮誇,不顧行檢”罪名,革職“送交羅田地方官嚴加管束。”周悲憤交加,憂鬱成疾,同年病卒於故里。
l898年,戊戌變法,然而國事日非,時遇膠州、廣州租借案糾紛再起,為保家園,周錫恩回響朝廷民間辦團防的旨要,先設穀倉,以備不測荒年,並在羅田大修寨堡,光緒25年至26年,先後修復了平湖白雲、青雲、慶雲三個寨堡,因主持團練聲勢過大,再加上他在賑濟過程中,堅持原則,得罪了一些人,結果被人控至督撫衙門,此事傳開,人人驚異。當然,也有數十人為周錫恩申辯,但當時朝廷正謀廢立之事,慈禧及後黨深惡變法之人,大學士徐桐以“甄別翰林”例奏請將周錫恩予以“勒休編管”,即罷去他的功名,編籍為民。以一在籍翰林而入甄別案,這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周錫恩受此打擊後,精神抑鬱,於光緒25年,病死於石源河。年僅47歲。
故居是園
l898年,戊戌變法,周錫恩憂於時局,他在鳳山鎮西南石源河建“是園”(據傳有99間半房屋),種桑近萬株,準備頤養天年。
“是園”還殘留著一棟青磚瓦房,門窗為杉木,呈赭紅色。雕龍畫鳳。做工頗精巧,70年代後期,因“治河改道”工程,被拆。周錫恩的墳墓文革時被紅衛兵毀壞,現僅存墓穴。羅田縣石源河鄉合家畈村,有大半姓周,“是園”附近有大周灣、細周灣、周家沖等村落,但與周錫恩無直接關係。周錫恩無後。周晚年遷居於石源河,可能因此處周姓人家較多,有認同宗的考慮。
學說著作
周錫恩主要研習國小和經學。並致力於“學以致用”,他認為有清一代的先輩文人,治學的方法著述的精審,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而今天所需要的學術,應該選擇前人所未有,後世不可無的東西,在《變法通論》中,他提出了“學有千年不變之道,政無百年不變之法”、“抑思我君我祖之所以興者,豈非革前代之弊乎”等見解,並用大量的史實揭示了“燧人氏變茹飲而火化”到“文武周公變質而尚文”的萬古如一的“變”的歷史發展規律。這些見解得風氣之先,顯示了一個舊官吏的開闊胸襟,對後來康有為、梁啓超變法思想產生了極大影響。
周錫恩著有《傳魯堂文集》、《傳魯堂駢文》、《黃州課士錄》等著作,兩湖總督張之洞在《傳魯堂文集》的序言中,表達了自己對後學周錫恩的讚佩之情:“近今20年江漢人才為甚,博學雅才,余識其大半,殆罕有先於伯晉者矣。”《羅田縣詩精選》中,錄有周錫恩詩三首,詩質樸少文,顯示了晚清詩歌的特點。但能看出作者憂於時事,渴望一展抱負的雄心,今錄於此,以饗讀者:
(一)
鬱郁蒼髯叟,所喜住岩壑。移根入華屋,風煙遭束縛。有如魯仲連,強之受秦爵。盆盂置高堂,縱貴非所樂。憐爾強直性,蜷曲隨眾作。根學蛐蚓蟠,心容螻蟻嚼。園丁當解事,殷勤放棕索。縱爾反東崗,豈無千歲鶴。
(二)
海水橫飛起颶風,砰訇帝怒震瑤言。雷霆忽駭驚天下,頗牧謠傳出禁中。公法幾條頒萬國,詔書一尺罷三公。漢文有道師黃老,一為匈奴謫武功。
(三)
旗山高聳鼓山連,盤折閩江石峭然。已報雞籠煤窯奪,更驚馬尾炮聲傳。賈生漢室才無幾,房官陳陶事可憐。坐使魯連悲嘯發,茫茫滄海盡風煙。
鬱郁蒼髯叟,所喜住岩壑。移根入華屋,風煙遭束縛。有如魯仲連,強之受秦爵。盆盂置高堂,縱貴非所樂。憐爾強直性,蜷曲隨眾作。根學蛐蚓蟠,心容螻蟻嚼。園丁當解事,殷勤放棕索。縱爾反東崗,豈無千歲鶴。
(二)
海水橫飛起颶風,砰訇帝怒震瑤言。雷霆忽駭驚天下,頗牧謠傳出禁中。公法幾條頒萬國,詔書一尺罷三公。漢文有道師黃老,一為匈奴謫武功。
(三)
旗山高聳鼓山連,盤折閩江石峭然。已報雞籠煤窯奪,更驚馬尾炮聲傳。賈生漢室才無幾,房官陳陶事可憐。坐使魯連悲嘯發,茫茫滄海盡風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