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復

周而復

周而復(1914年1月3日-2004年1月8日),原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生於南京。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代著名作家書法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20世紀30年代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中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歷任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共重慶市委黨刊《民眾》編輯,《新華日報》、新華社特派員,《文學叢報》《小說家》《小說》《收穫》編輯,香港《北方文叢》主編,中共中央南方局香港工委文化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秘書長,上海市委統戰部、宣傳部副部長,全國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及副秘書長,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顧問、名譽委員等。

著有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長城萬里圖》等,中短篇小說集《山谷里的春天》,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周而復散文集》(四卷)等。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

2004年1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作品,出版圖書,

人物生平

周而復(1914—2004),現代作家,原名周祖式,旌德縣人,生於南京。自幼入私塾學詩詞習書法,1933年秋考入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在光華大學曾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被捕。讀書期間,他積極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參與創辦《文學叢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夜行集》。
1938年,周而復大學畢業後奔赴延安,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任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2月入黨,同年秋作為邊區文協與八路軍總政治部派遣前方文藝小組第五組組長,赴晉察冀民主抗日根據地參加反“掃蕩”、百團大戰等戰鬥,記錄了許多生活素材,寫了不少短小的報告文學和短篇小說。
1943年,周而復在延安參加整風學習,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鼓舞下,創作了秧歌劇《牛永貴受傷》、話劇《子弟兵》、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片斷》《海上的遭遇》等。1944年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大會上,被授予“模範文藝工作者”稱號。是年冬,調重慶《新華日報》社工作,編輯《民眾》周刊,參與文藝界統戰工作。期間出版短篇小說集《第十三粒子彈》。
周而復
中年時的周而復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而復以新華社、《新華日報》特派員身份,隨軍事調查處赴各地採訪,寫出長篇報告文學《隨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三將軍巡視華北記》。這期間,周而復採訪了聶榮臻、賀龍、劉伯承、羅榮桓、彭真等將軍及國民黨的一些愛國將領和民主人士,並作了大量報導。在東北三省巡訪期間,創作出版了報告文學《東北橫斷面》《松花江上的風雲》和《晉察冀行》。1946年後,周而復歷任香港中共華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主編《北方文叢》,介紹出版解放區文藝作品。期間創作了《白求恩大夫》《燕宿崖》和中篇小說《西流水的孩子們》,出版短篇小說集《高原短曲》《翻身的年月》。
1949年5月,周而復按黨組織指示,帶領李達、王亞南、舒繡文、於立群等100多位文化界人士赴北平。之後,隨第三野戰軍進入上海,歷任華東局統戰部秘書長、上海市委統戰部第一副部長、上海市政協黨組書記、華東局上海市委外賓接待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上海分會秘書長等職。他廣泛團結各界人士,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統戰、工商、文藝、宗教政策。1950年,周而復參與創辦《民眾文藝》半月刊,普及文藝,培養工農兵作家。次年,作為“五反”工作隊員,在上海一個棉紡廠和商店參加“五反”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為創作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奠定了基礎。
1954年秋,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周而復參加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成功出訪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出版了《東南亞散記》。1955年起,周而復先後任上海市政府文藝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主管文藝工作。參與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大型文藝雙月刊《收穫》。1958年,率中國雜技藝術團訪問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智利,增進了中國與拉美國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撰寫了《永恆的光輝》、《瓜地馬拉的仇恨》,出版中篇小說集《山谷里的春天》。
1959年後,周而復歷任對外文委委員、黨組成員,兼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協和中拉友協副會長。先後率中國代表團出訪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國。期間寫了報告文學《長良川畔》《在古巴前線》等。出版了散文集《火炬》、遊記《航行在大西洋上》和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第一、二部。
周而復1978年12月起,先後任文化部副部長、對外文委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率中國政府或友好代表團,訪問五大洲數十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
周而復
在病房的周而復先生
1979年後,周而復出版《上海的早晨》第三、四部,散文《掠影集》《懷念集》,文藝評論《文學的探索》和《周而複選集》(第一卷)。從1987年至1995年,出版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期間還出版了《周而復書琵琶行》《周而復書法作品選》;散文集《浪淘沙》《歐美風情錄》;報告文學集《難忘的征程》。1997年至2000年,陸續出版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雜文文藝評論集《六十年文藝漫談》《周而復散文集》《往事回首錄》等。
周而復是一位多產、高產作家,作為中國作協顧問、名譽委員,中國書協副主席、顧問,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常務理事等,對中國文化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70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出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雜文和文藝評論等,總計1200萬字。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日、越、俄、英、意等國文字,許多名篇被收入教科書,拍成影視劇。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陸定一讀了前四卷後致信“看了些外國知名小說和中國的知名小說,能和此書相比的不多。這部小說的出版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周而復書法藝術造詣頗深,郭沫若稱其書法逼近“二王”。趙朴初詩讚《周而復書琵琶行》:“歐書端嚴可南面,氣清骨重胎羲獻。白公長歌千載傳,琵琶實勝長生殿。”啟功詩云:“神清骨秀柳當風,實大聲洪雷繞殿。初疑筆陣出明賢,吳下華亭非所見。”
周而復
周而複寫書法

人物作品

周而復在70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出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報告文學、雜文和文藝評論等,總計1200萬字左右。創作有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其中長篇小說《長城萬里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文學獎。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周而復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
《白求恩大夫》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人物傳記電影,由張駿祥、李舒田、高正執導,譚寧邦主演,村里、英若誠、吳雪、楊在葆、田華等出演,於1965年完成,1977年正式上映。該片根據周而復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