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學術貢獻,主要論著,人物年表,
簡介
1918年4月14日,周紹棠誕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荷泗鎮太平寺,周家歷代務農,父周輝生。他有兩兄三姊,均比他年長許多,他年幼兼祧堂叔周冠武,後隨堂叔嬸遷居廣州。堂叔當文書小職,收入微薄,但為人正直,是非分明,不屈於權勢,周紹棠因此亦受乃叔之薰陶,性格相近,以致日後工作進展頗多阻力,人生之路拐了一個大彎,很辛苦才達到人研究院深造的願望。1924年人廣州市立國小,其後考入廣州市市立第一中學,其時年方11歲。筆試及格後須逐一面試,當時監考老師問他最喜歡那一科,他答是數學。老師查閱他的筆試成績微笑點頭。又問他最不喜歡哪一科,答稱英文,相信他考得最不好。老師問他何故,他立即答稱,那是帝國主義的東西,所以不喜歡,老師們都大笑,因答案出乎所料,又表現得從容機靈,於是便被錄取。 1933年叔父病逝,他一家生活頓失所依,幸得兩位兄長支持得以繼續完成中學教育,其後更鼓勵其投考大學。二兄紹疇本勸他修習工程,唯他獨愛數學,兄亦不相逼,任其人讀中山大學數學天文學系,時為1935年。他當時受教於何衍璇、劉俊賢及胡金昌諸位教授。周紹棠生性活潑愛研討發問,尤喜問難於胡金昌教授及當時任助教之李國平教授,得益良多。1938年廣州為日本侵略軍所侵,周紹棠加入學生集中軍訓之行列,北赴坪石縣接受軍訓。行軍之際,除了禦寒衣物之外,只帶數學書籍。在照明不足的晚上,又無桌無椅的情況下,仍孜孜不倦地自修。
訓練完畢,中山大學亦已決定遷校於雲南澂江縣,願繼續學業的學生可以離隊返校複課。由粵北至澄江捷徑為經安南乘搭滇越鐵路火車而至昆明。但因旅費不足,他加入另一團,步行經廣西,貴州而入雲南。此團抵達澄江時恰趕及開課。這一學年之初在廣州遭受日軍屢屢轟炸,及後廣州失守,遷校又費時數月,學習受到嚴重影響。他只上了三四月課,於1939年就畢業了。
學術貢獻
周紹棠畢業後受聘於當時新成立的國立華僑中學,校舍在昆明,而此時雲南大學,西南聯大亦設立於昆明。周紹棠曾慕名拜訪陳省身教授,並蒙接見及介紹應讀之書籍,獲益甚多。
1940年中山大學由雲南澄江遷回粵北,校舍分布於廣東省坪石縣及樂昌縣。周紹棠自昆明返母校在師範學院的數學系當助教。當時師範學院成立不久,數學系主任為葉述武教授,另有講師二人,助教二人。另一助教為他在中山大學同班之同學潘海紅。兩人感情日增乃於1942年結婚。
其時私立之廣州大學已遷至廣東曲江縣,數學系由胡金昌教授主持。胡教授函邀他南下至該系任講師,而潘海紅則在該大學之附屬中學任教直至1943年。此時他之嬸母已自梅州來,其大女兒不久又出世,一家4口,責任繁重。鑒於曲江接近敵方,便又舉家遷至廣西桂林,分別在廣西省立中學及廣西省立女子中學任教。及至戰火延至桂林,全市緊急疏散時,他又舉家遷至百色縣,任教於廣西省百色中學,直至1945年夏抗戰勝利為止。是時私立西江學院在百色成立,文學家梁宗岱教授為創辦者之一。周紹棠早年曾拜讀梁教授所翻譯德國文豪歌德的詩,極為欣賞,今得認識,時相過從,適西江學院亟需數學教師,他逐由梁推介而入西江學院出任講師,講授代數及微積分等。
1947年劉俊賢教授倡議成立“南中國數學會”,會員包括數天系同事,數天系畢業生及任教中學數學之教師,其目的是聯絡從事數學教育的人士互相切磋,推動教學以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該學會成立之初,推選周紹棠為第一任會長,並創刊了一份“數學教育”雜誌。周紹棠為前兩期各寫了一篇文章,其題目如下:
1.西摩松線的一些性質Ⅰ,第一卷第一期,1947年3月。
2.西摩松線的一些性質Ⅱ,第一卷第二期,1947年6月。
1949年初,周紹棠全家遷香港,在香港廣州學院講授數學系之基礎課程。自1950年起又兼任香港大學數學系講師,兼在工學院講授立體三角及微分方程等。此時,大學複課不久,師資嚴重缺乏。當時數學系主任為黃用諏教授,講師有兩人,助教兩人。香港大學及其後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學制與英國相同,即系主任為教授,其他教員為高級講師,講師及副講師、助教等。直至近年大學教師之職稱才改為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等。
他於1953年成功申請了英國文化協會之獎學金,得以留學英國,在利物浦大學追隨A.G.沃克(Walker)教授研究李群及李代數。此項獎學金為期一年。該文化協會發獎學金之目的旨在介紹英國文化,但無意協助學生取得較高之學位,惟沃克教授認為周紹棠實可造之才,極力向文化協會推薦,獎學金得以延續一年,於是他即以兩年之最短期限取得博士學位。在這一年期間,除了研究工作外,他又被派為學生助教,講授利物浦大學數學系一年級的課程。
1955年利物浦大學給周紹棠頒發了博士學位,他的論文題目是:“可度量化之李群及李代數”(Metrizable Lie Group and Lie Algebra),論文指導教授沃克教授而校外考試主考則為Leeds大學的H.S.魯斯(Ruse)教授,論文評語為“罕有的好成績”(Exceptional Merit)。
周紹棠1955年回到香港,被香港大學聘為副講師(Assistant Lecturer)直至1958年始升為講師。此時講授四年級課程及研究院課程。當時香港大學為三年制,修畢,獲學士學位,若多讀一年讀至四年級,所得學位稱為特別榮譽學士學位(Specia1 Honour B.Sc Degree),這一年為攻讀高級學位者必備的階梯。他在1958至1963年間除了基礎課程外亦講授泛函分析及指導研究生作研究,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生。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剛成立,周紹棠即應聘為聯合書院數學系高級講師兼系主任及理學院長。當時中文大學由三所學院所組成,即聯合書院、崇基書院及新亞書院。周紹棠主要講授研究院中的李群,泛函分析,拓撲學等課程,而他在研討會中的課題更涉及有拓撲學,李代數,同調代數及微分拓撲等,這都是當時國外最流行的數學課題,令當時香港的數學界耳目一新。
周紹棠除了在大學負責教研工作外亦參與香港數學教育的工作,其中重要的有如下各項:
1.數學計畫工作小組主席
此項工作由香港教育署委派。工作性質是研究在中學課程中引入新數學概念的可行性。新數學是指有別於當時的傳統的數學課程。代數方面強調數系(number system)概念,用較嚴密的邏輯方法以證明數學上的定理。前人依賴歐幾里德幾何來訓練邏輯思維,在新數學課程里,主要是削減歐氏幾何的非基本命題或非基本而繁複的命題而致力於更有趣的項目。課程中加入集合論的概念邏輯,二進法等,務求學生更能發展思維並為將來作更進一步研究打好基礎。
2.課程及教科書委員會的委員(數學小組)
此任務由香港教育署委派,制訂課程的標準,此任務由1958年起至1979年止。
3.數學夏令會議之主講人
4.中學數學教科書之編撰
他於1979年退休,此後仍有興趣於環論和布氏環(由他留下之筆記而知之),整數論等。他還重新自修法文,以測試自己的記憶力。此外,他愛讀古文及詩詞,將愛誦之詩詞以硬紙卡抄出,考究並詳列其中典故,閒時順手拈來,便即朗誦。他向來喜愛古典音樂,家中存有多位音樂家作品的唱片,錄音帶,錄映帶及CD碟等。音樂家如貝多芬的交響曲,奏鳴曲,都蒐集了許多,而且也講究演奏者都是有名氣的,他尤愛G.馬勒(Mahler)的作品,其中“四首嚴肅之歌”據說是譯自李白的四首詩,這是他常播放的音樂,那沉鬱的旋律也許與他聽時的心情共鳴。
1989年冬,周紹棠得了肺癌,用放射療法治療後一度好轉,精神頗好,得病兩年內仍能如常生活。對整數論,詩詞及音樂繼續不疲。但後來其健康日漸衰退,病灶擴散,無法醫治,於1993年8月23日凌晨逝世,時年75歲。
主要論著
1 周紹棠.西摩松線的一些性質I.南中國數學會,1947,1(1)
2 周紹棠.西摩松線的一些性質Ⅱ.南中國數學會,1947,1(2)
3 Zhou Shao-tang (with A. G. Walker). Metrizable Lie geoups ans Li algebras. 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of Edingburgh, Vol. LⅩⅣ Part Ⅲ, 1957, 290—304
4 Zhou Shao-ta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trisable Lie Algebras Proceedings of Royal Society of Edingburgh, Vol. LⅩⅣ, Part Ⅱ, 1963,116—127
5 Zhou Shao-tang. Theory of set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ted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6 Zhou Shao-tang, et al. Modern Mathematics Book Ⅰ-Ⅴ. Mathematics studying Monoid, United College Press, 1966
上述文獻6,7兩套書,周紹棠是主編,其他編輯是半群學社的社員,包括何兆倫、潘偉棠、徐思明、鄭肇楨、潘振邦及潘海紅。
人物年表
1935-1939年 在中山大學學習,1939年畢業。
1939-1940年 任(昆明)國立華僑中學教員。
1943-1945年 任廣西省立中學教員。
1945-1946年 任西江學院講師。
1951-1953年 任香港大學全職助教。
1955-1958年 任香港大學講師。
1993年8月23日 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