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祖晃
- 別名:敬生,中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西臨桂縣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59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武昌陸軍中學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主要成就:“桂系宿將”之稱
人物經歷,晚年時期,個人履歷,
人物經歷
民國14年(1925年)參加北伐。1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8旅16團團長。18年任1師29旅旅長,後調任15師副師長兼43旅旅長。1932年從百色移防桂林整訓,兼桂林民團指揮官。1934年任第7軍19師師長,曾率部參加圍堵長征紅軍。1936年任第7軍副軍長。
民國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7軍中將軍長,率軍北上抗日,參加了淞滬、徐州、台兒莊戰役,有“桂系宿將”之稱,28年春任46軍軍長,不久升第16集團軍副總司令,參加了廣西崑崙關等戰役。
30年秋任武(武鳴)、色(百色)、保(天保)民團總指揮官。31年冬調任粵桂邊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官。
抗日戰爭後,不願參加內戰而於1946年8月退役回鄉。
民國38年(1949年)8月—9月,先後被任命為桂林綏靖公署副主任、國民黨廣西省政府委員、軍政督導團團長。10月,任國民黨廣西桂北軍政區司令官兼13軍軍長,統轄兩個行政區14個縣、3個師和1個獨立團。11月22日清晨率部撤離桂林前往百壽,留下上校參議龍建雲在桂林與解放軍聯絡,令警察局留下1 箇中隊維持市內秩序。11月29日與解放軍取得聯繫後,即派副司令兼參謀長霍冠南為代表前往桂林談判。12月13日與解放軍代表、13兵團副司令李天佑簽署“和平解決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從百壽(今永福縣)開往臨桂縣的兩江鎮集結接受解放軍改編,至12月28日,周祖晃所屬部隊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編完畢。後他向全省各地通電,希望廣西各地國民黨官兵放下武器棄暗投明。
晚年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周祖晃任廣西人民政府委員、省參事室主任、自治區政治協商會議常委。
1959年在南寧病逝。
個人履歷
周祖晃(1891—1959)
1914年11月軍校畢業後派任廣西陸軍第2師(師長譚浩明)第3旅(旅長陸裕光)第1團(團長馬鋆)少尉見習官。
1916年5月出任湖南陸軍第2師(師長趙恆惕)中尉排長。
1928年2月第1師改稱第33師(師長李明瑞),仍任少將副師長。9月第33師改編為第4集團軍暫編第2師(師長夏威)第4旅(旅長李明瑞),降任少將副旅長。10月暫4旅改稱第15師(師長夏威)第43旅(旅長李明瑞),仍任少將副旅長。11月19日調升第4集團軍暫編第10師(師長廖磊)中將副師長兼第29旅(轄三團)旅長。
1929年1月20日所部改稱第53師(師長廖磊)第158旅(轄三團),仍任中將副師長兼旅長。3月第158旅改編為第15師(師長李明瑞)第43旅(轄兩團),仍任中將副師長兼第43旅旅長。9月辭職後寓居桂林。
1930年10月出任廣西第1民團區(桂林區)中將指揮官。
1931年12月調任第7軍(軍長廖磊)中將參謀長。
1932年3月調任第19師(轄三團)中將師長。
1936年1月29日敘任陸軍少將。6月升任第7軍中將副軍長兼第19師師長。9月辭去師長兼職。
1937年1月1日獲頒三等雲麾勳章。3月13日晉任陸軍中將。10月19日升任第7軍(轄第170師、第171師、第172師)中將軍長。
1938年6月21日因指揮作戰失利被撤職。
1939年2月出任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中將高級參謀。
1940年5月1日調任第46軍(轄第170師、第175師、新編第19師)中將軍長。
1942年12月2日升任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中將副總司令。
1945年4月調任軍政部(部長陳誠)中將部員。10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7月31日退為備役。
1949年9月出任桂林綏靖公署(主任李品仙)中將副主任兼人事委員會主任委員、軍政督導第2團團長。10月11日兼任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委員。同月25日兼任桂北軍政區司令官、新編第13軍軍長(轄新編第37師、新編第38師、新編第39師)。12月13日在廣西百壽率部投誠後出任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雲逸)委員。
1950年3月15日兼任廣西省人民清算過去反動統治罪行委員會(主委張一氣)副主任委員。5月9日被國民政府以“叛國投匪”罪免官奪勛通緝。8月調任廣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參事。11月當選廣西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兼主席張雲逸)常務委員。
1955年2月當選政協廣西省(主席陳漫遠)委員。
1956年12月當選民革廣西省(主委陳此生)委員。
1957年12月辭去參事室主任職。
1958年3月當選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劉建勛)常務委員。10月當選民革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委陳此生)委員。
1959年3月在廣西南寧病逝。著有《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