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軼事
貴州貴陽流傳著許多關於周漁璜的軼事,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周漁璜在京城的時候,有一天他走進一家書店,瀏覽了一下書架上的書後,自言自語地說:"差不多都看過了。"在旁的書店老闆聽了很不以為然地說:"先生,你既然都看過,我任意指定一本,你能說出書中的大意么?"當下雙方約定第二天來檢驗,書店老闆表示如果周漁璜能做到,就把書店的書全送給他。
當天晚上,周漁璜左思右想覺得有一本《
時憲書》(即曆書)還沒有看過,連忙把時憲書找出來看。第二天周漁璜到書店去接受檢驗,老闆從書架上挑了本
時憲書叫他說出大意。老闆心想除了查黃道吉日,有誰會認真去讀
時憲書呢?哪知,周漁璜不慌不忙地把時憲書背了一遍,老闆大吃一驚,只好依約把書店的書全部送給周漁璜。這個傳說故事免不了有些誇大成分,但卻反映了周漁璜的博學多才。
周漁璜成年後出落得一表人才。附近一戶賈姓財主,想把家裡的憨女兒許配給他,托一個媒婆去說合。周漁璜父親一見是賈府提親,立即滿口答應了。事後,周漁璜卻不同意,他對父親表示:“父母之命,孩兒焉敢不從。只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周父回答:“為父親眼見過,相貌百里挑一,且嫁妝豐厚。”周漁璜又說:“相貌如春花朝露,長留不住,財富似過眼雲煙,坐吃山空。孩兒只要找個心靈手巧、知書達禮之人。
孩兒想了一上聯,不論誰家姑娘,相貌若何,只要能對上下聯,孩兒甘願娶她為妻。”說罷,寫出上聯遞給父親。俗話說:“子大爹難當”,父親只好依他,將上聯帶給賈府。賈家人一見:“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賈家人大眼瞪小眼,誰也對不上。請人代對,也沒有對出來,只好放棄了這門親事。周漁璜出對選妻的事傳到了一個跛腳姑娘耳里,她寫出下聯,托人帶到周家,說是“請教”。周漁璜接過一看:?“柑桔果熟,滿枝翡翠滿枝金。”
周漁璜頓時大喜,慶幸找到了知音。可是父親卻不同意,說是:“她不僅家貧,而且跛腳。”周漁璜說:“
諸葛亮之妻醜陋,卻滿腹錦繡,成為丈夫臂膀;這姑娘能對出下聯,可見才學不凡,孩兒情願娶她為妻。”父親見兒子態度堅決,只好同意。周漁璜與跛腳姑娘成親後,相親相愛。後來,他中進士、入
翰林院,身居高位,對妻子仍然恩愛
才華橫溢
周漁璜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在清國中國詩壇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即工詩,十四五歲時,曾賦《燈花詩》一首,傳誦鄉里。清國中國詩壇門戶之見陋習嚴重,他不為所染,博採眾長,終於獨樹一幟。他的詩以新、奇見長,在京城二十多年,初以一首《萬佛寺大鐘歌》,瑰麗特出,名城震京華。萬佛寺大鐘即華嚴經大鐘。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奪其侄帝位。
後改年號為永樂,遷都北京。一到北京,
朱棣就鑄華嚴經大鐘,意在超度"靖難"死者,減輕自己罪孽。周漁璜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寫此詩,此時正
翰林院供職,詩原名《分韻京師古蹟得明成祖華嚴經大鐘》。詩中鞭撻了
朱棣奪取皇位的殘酷,指出"南兵百萬刲羊豕"、"忠臣十族飄冤魂"、"當年殺戮成丘墟";揭示刻有二十萬字的華嚴經大鐘"一字懺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鐘聲夜發老狐鳴,頭戴髑髏暗中聽";最後沉痛地說,李闖王入京,崇禎吊死,明朝滅亡前的景象是"帝子王孫無處所,血濺長陵一抔土"。這首詩磅礴大氣,意境幽曠,沉雄悲壯。袁枚《隨園詩話》一書中,就把他《泛舟西湖夜半始歸》詩里"直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是廣寒宮",贊為使人"終身不忘"的佳句。
周漁璜的《桐埜詩集》,清代就有四種刻本流傳:初名《回青山房》,又名《稼雨軒》,又名《燕山塵土》,後定名為《桐埜詩集》,其弟周起濂刻於北京,稱
北本;周漁璜的朋友同榜進士汪千波再刻於江蘇
吳縣(蘇州),稱為南本;三刻於貴陽,為貴築人謝廷薰,稱為謝本;四刻於
獨山莫友芝,為鹹豐二年(1852年)印於貴陽。今之常見《桐埜詩集》,即
莫友芝的鹹豐本,分為四卷,第一卷六十八首,第二卷七十七首,第三卷八十九首,第四卷一百一十八首,總計三百五十二首詩。記錄了周漁璜在
翰林院供職期間的見聞和感想,是詩中精品。1999年11月,貴州人民出版社有校注本《桐埜詩集》問世。
備受重視
周漁璜17歲中舉,23歲取得貴州鄉試第一名。30歲金榜題名,中三甲進士,以優異成績被選入
翰林院,後來晉升“
贊善” “待讀學士”等職。他充當過皇宮內庭的“日講起居注”官,最後任“詹事府詹事”,是康熙皇帝近臣,人稱“周宮詹”。
康熙皇帝曾問
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陳廷敬:當代詩人數誰?陳廷敬回答:要數
周起渭(漁璜)和史宇義(蕉飲)。可見周漁璜當時在全國詩壇上已是數一數二的頂尖詩人。晚清"西南大儒"鄭珍在瞻仰周漁璜的遺像後贊說:"詩當康熙,如日正中。起問漢大,惟漁璜公。桐埜一篇,眉山
放翁。經緯宮商,繼盛長通。"他認為周漁璜是繼承盛覽(長通)之後,堪與蘇東坡(
眉山)、陸游(
放翁)媲美的詩人。周漁璜的詩造詣很深,成就很高,當代美術大師
劉海粟在《詩人周漁璜小傳》中稱他為"黔中詩帥",認為"這位開一代風氣的人物,論學術成就之高,閱歷之廣,反映民間疾苦之深,他不如
鄭珍(子尹)、
莫友芝(郘亭)、
黎庶昌(
純齋)(黎在刻畫生民多即方面不如鄭、莫),而才氣或在三家之上"。
文學成就
周漁璜的另一些學術成就是奉詔參與編纂《皇輿表》、《康熙字典》、《淵鑒內涵》等書。《皇輿表》即《大清地輿圖》,是清初編成的地理學重要圖籍。《康熙字典》是
張玉書、
陳廷敬等奉旨編纂的,周漁璜名列二十七名篡修者之第三名,擔當重任。該書收字47053個,是《中華大字典》出版前我國最大的一部字典,是查找漢字的古音、古義和生僻怪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書,該書的編纂是清代我國學術上的一大成就。《淵鑒內涵》是一部類書,采自《唐內涵》、《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玉海》等十七部古類書,分為天、歲時、地、帝王、文學、武功、人、草、木、鳥、獸等四十五部,共四百五十卷,集我國清代以前類書之大成。周漁璜任該書校錄官。
政績斐然
他為官清廉,奉公守職,是一位難得的賢吏。他奉命主試浙江,出任過“順天府學政”。他秉公持正,優選賢能,正直不阿,不懼權貴,不怕頂頭上司的壓力。他宦遊京華二十年,最顯達的日子是“代天巡狩”,以天子的名義祭奠禹陵,以
欽差大臣的身份檢閱江淮軍兵。他嚴肅操守,注重實績,敢於揭露剋扣冒領軍餉的劣行。所行政事不僅為皇上和大臣們讚賞,而且為老百姓所稱道。
對地方的文化建設,周漁璜也做過貢獻。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年僅27歲的周漁璜參加了貴州巡撫衛既齊組織的《貴州通志》修篡工作,擔任分篡。當時貴州著名文人
吳中蕃主持該項工作,十分器重周漁璜的才能,認為他年少有為,前途無量。
吳中蕃曾贈詩云:"欲覓替人欣已得,可知倒屣自難禁。原將絕俗超凡事,慰我相期無限心。"周漁璜擔任分篡的(康熙)《貴州通志》,全書三十六卷,後又增《雜記》,總計三十七卷,史料豐富,篇幅浩大,是貴州省地方志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