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水

周海水

豫劇生角。河南省滎陽縣王村鄉韓村人。原籍是河南省上蔡縣,光緒末年,他的父親周馬成因為家貧妻亡,領著自己的三個兒子往北討生,最後到了汜水縣韓村(今屬滎陽市王村鎮)落戶。1928年他還在鄭州創辦“太乙班”,集各路演員為一爐,打破門戶之別,影響甚大。後又籌資興建“長發戲院”。1930年他與胞兄周銀聚(名武生)合作,創立科班,聘請名師賈鎖、李金成、許玉川、玻璃脆(高保泰)等,致力於戲曲教育事業,衝破世俗偏見,開始招常香玉湯蘭香等大批女生入班,拜其門下。1936年底,他又率太乙班西征長安,將豫劇藝術傳播至西北。其傑出的活動,組織、管理能力,曾使豫劇人才迭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號稱“十八蘭”的毛蘭花崔蘭田、王蘭琴、郭蘭玉、秦蘭花車蘭玉、馬蘭鳳、范蘭榮、李蘭菊、羅蘭梅、陳蘭榮,汪蘭巧等一批女演員脫穎而出,在全國各地豫劇舞台奪芳爭艷。1955年周海水進滎陽縣豫劇團,1956年調開封地區豫劇團,1962年以《清風亭》一劇參加了河南省名老藝人會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海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省滎陽縣王村鄉韓村人
  • 出生日期:1894年
  • 逝世日期:1965年
  • 職業豫劇生角
  • 畢業院校:密縣小八班學戲
  • 主要成就:時號稱“一周三張”
    被豫劇界譽為“鬚生泰斗”
  • 代表作品:《清風亭》
  • 原籍河南省上蔡縣
個人介紹,生平簡介,社會評價,

個人介紹

周海水(1894—1965年),男,豫劇生角。河南省滎陽縣王村鄉韓村人。
幼年進密縣小八班學戲,科滿留班。後曾到密縣超化窯大二班、小二班、太乙老班、白寨新太乙班等處搭班。初主演丑角,活躍於豫西舞台,後改鬚生。他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獨特的豫劇鬚生表演聲腔藝術。其唱腔講究“三分唱、七分白”。念白時抑揚頓挫,唱腔則用豫西調的“下五音”,吐字清,腔調潤、噴口準確脆拔,富有力度。其表演絕技甚多,最拿手的“氣死功”,瞬間昏倒,形象逼真。於“豫西三張”之外獨闢蹊徑,自成一派,時號稱“一周三張”,並被豫劇界譽為“鬚生泰斗”。1928年他還在鄭州創辦“太乙班”,集各路演員為一爐,打破門戶之別,影響甚大。後又籌資興建“長發戲院”。1930年他與胞兄周銀聚(名武生)合作,創立科班,聘請名師賈鎖、李金成、許玉川、玻璃脆(高保泰)等,致力於戲曲教育事業,衝破世俗偏見,開始招常香玉湯蘭香等大批女生入班,拜其門下。1935年11月,他率領全班人馬第三次東進開封,一舉成功,從此打破了豫西調演員難以在開封立腳的局面。
周海水

生平簡介

周海水原籍是河南省上蔡縣,光緒末年,他的父親周馬成因為家貧妻亡,領著自己的三個兒子往北討生,最後到了汜水縣韓村(今屬滎陽市王村鎮)落戶。
當時,汜水、滎陽一帶鄉村廟會較多,廟會上又盛行唱戲。當地有許多戲班,唱的主要是豫劇。周馬成落戶韓村後,帶著孩子以在廟會賣湯餅為生。由於天天跟著戲班子轉,周海水也漸漸愛上了唱戲。周海水開始學的是丑角,後來因嗓音高亢、清脆動聽而改鬚生。他字正腔圓,演技出眾,逐漸馳名。到了40歲,他成了豫劇界的一介名流。當時,周海水與滎陽的張同慶、賈峪的張小乾、密縣的張福壽,合稱河南梆子豫西調“四大鬚生”。
周海水
20世紀30年代,周海水開創了不同地域風格的大融合,推動了豫劇的發展。豫劇過去的念白多是地方方言,無韻味,周海水吸收京劇里演唱、道白、做工方面的精華,融會在豫劇裡面,首創了“豫劇京白”。他的念白抑揚頓挫,噴口音合度自然,富有力度,唱腔為豫西調的下五音。周海水還常請人改進劇情,剔除糟粕,精煉戲詞,不斷完善劇本。周海水是西府調藝人,他打破流派界限,1936年兩次到開封演出,與祥符調藝人張子林在省城開封合演《收吳漢》,使不同風格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兼容並蓄,融會貫通。當時,13歲的常香玉隨團演出,在開封以新編《六部西廂》一炮打紅。同年底,他又率戲班進西安演出,擴大了豫劇在西北的影響。
周海水重視以言傳身教培養豫劇新秀,特意成立了一個“小窩班”,他要求嚴格,言傳身教,並把自己的各種演唱技藝精心教給他們。常香玉9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拜周海水為師。崔蘭田5歲隨父母逃荒到鄭州,11歲拜周海水為師。1938年蔣介石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致使鄭洛一線難民雲集。周海水為解決難民子女生活問題,又在鄭州杜嶺中街路南的一座小院裡,建成“太乙新班”,招收學徒,傳授技藝。周海水的科班很重視學徒學戲學方法,要求不單純模仿老師的唱腔,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去唱,唱出自己的特色,培養了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藝苑新秀。僅以“蘭”字為名的就有18名,“十八蘭”的名氣越傳越大,戲班子一進村,孩子們就前後跑著喊:“要看戲,十八蘭,四生四旦四花臉……”“十八蘭”成了無聲的廣告。
20世紀30年代末“十八蘭”真正唱響,她們的走紅之地就在滎陽、汜水一帶。1940年春,鞏縣小關鎮有廟會。相鄰的汜水有名紳商牛師孔喜歡看對台戲,先請名聲頗大的“三張”之首張同慶,又請周海水率班前來打擂台。演出前,“太乙新班”生、旦、淨、醜18坤伶,牛師孔均以“蘭”字命名寫出海報,廣為張貼。據海報上“十八蘭”的名次為:湯蘭香、車蘭玉、毛蘭花、羅蘭梅、崔蘭田、劉蘭玉、張蘭寶、劉蘭英、李蘭菊、陳蘭榮、馬蘭芝、王蘭琴、馮蘭青、馬蘭鳳、郭蘭雲、秦蘭花、汪蘭巧、周蘭鳳。“十八蘭”中,生、旦、淨、醜俱全,各有千秋。兩台戲對唱,觀眾多者自然勝出。周海水提前做好準備,《桃花庵》、《賣苗郎》、《秦香蓮》等幾齣戲中的生、旦、淨、醜均安排讓“十八蘭”唱主角,她們一人兼老生、青衣兩角兒。在對演中,“太乙新班”三獲全勝。這次演出後,被譽為豫劇泰斗的張同慶感嘆地說:“我班聲譽,今日竟輸於這群小妮手上!”因此,就有了“三張不如一周”之說。
周海水
新中國成立後,周海水很受鼓舞,率領全班演員多次舉行義演,慰問部隊。還與常香玉馬金鳳等遠赴上海、南京公演,捐款支援抗美援朝。1955年周海水進滎陽縣豫劇團,1956年調開封地區豫劇團,1962年以《青風亭》一劇參加了河南省名老藝人匯演。因積勞成疾,1964年10月11日病死於鄭州杜嶺中街寓所。他的靈柩由其門徒和豫劇界的同仁百餘人護送安葬於老家滎陽韓村。

社會評價

他字正腔圓,演技出眾,逐漸馳名。到了40歲,他成了豫劇界的一介名流。當時,周海水與滎陽的張同慶、賈峪的張小乾、密縣的張福壽,合稱河南梆子豫西調“四大鬚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