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林(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洪林,男,1965年1月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洪林
  • 外文名:Honglin Zho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5年1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人物介紹,教授,

人物介紹

專利:"電站水渠排污裝置"解決了發電廠現有欄污柵不能自動排污,不能排淨缺點。造成水機卡塞影響發電機出力率的事故而設制的。本專利榮獲第三屆澳大利亞金鱷杯新技術、新產品國際博覽會金獎。專利:"拔苗淘秧網"解決了農民幾千年長期彎腰拔苗勞動強度大、容易拔斷秧、損傷秧苗、浪費良種的缺點而研究設制的。使用本專利產品拔秧每年一個農民能節約資金200元左右。

教授

上海人,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1966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為我國最早的美國問題研究生之一。興趣廣泛,文史哲政法經六大文科,或學歷、或開課、或著作均有實踐。尊崇魯迅、愛因斯坦,認為現實主義是最強意志、最好方法、最佳效益。主要研究方向:人的問題、知識結構與創新,注重整體、思想、創見。所著《馬克思主義人權觀〉為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地研究馬克思主義人權學說的理論專著。1984年6月27目傾放日報》發表《茶葉要新酒要陳》在國內第一個提出知識老化界定理論,認為知識確有老化,但不可一概而論、否定一切,米洛的維納斯、唐詩宋詞、兩條平行直線永遠不會相交等怎樣老化?1990年12月20日《上海教育報》整版專論;《通才:作為手段的意義》,指出鑒於知識爆炸、學科激增,當代已不可能再出現亞里士多德那樣的通才,培養通才提法不妥;應提通才教育,把它作為培養以博促專、面廣點深、一專多能、通用性強的新型專才的手段。1999年第4期上海《教育參考》刊出《創新:時代的呼喚》,其觀點為:創新是社會前進的動力、認識發展的歷程、研究水準的標誌;它比學歷學位、職務職稱、博導院士、著作等身、著名資深甚至殊榮重獎更說明問題,應成為專業研究人員業務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標。中國教育要解決知識多、創新少的突出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