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林書法集》是2009年10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洪林。本書是一本書法臨摹字帖,作者以學者書法為探索方向,將歷史傑出人物的作品以時間為線索串聯起來,表述我們中華民族的心路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周洪林書法集
- 作者:周洪達
- ISBN:9787309065244
- 頁數:92
- 定價:¥98.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0-01
- 裝幀:精裝
- 開本:8開
-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人說80歲學吹打,壽長氣短;我是70歲出集子,眼高手低,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之苦啊!
所謂眼高,是指在作品的書寫、編排、體例上,試圖以學者書法為探索方向,以書寫形式與文字內,容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為選擇原則,把2500多年來各朝代、領域,孔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岳飛、林則徐、秋瑾、魯迅等傑出人物作品中最富思想哲理、感情色彩的內容,加上當代若干相關文字,從“逝者如斯夫”到“濤聲依舊”,以時間為線索像珍珠似地串聯起來,表述我們中華民族奮鬥、感受、思考的心路歷程這樣一個鮮明主題。
為此目標,本書從初稿到定稿屢經反覆,僅成書過程就用了10年時間。由此上溯到幾十年來每天清晨五點鐘左右起身臨帖、寫字、用功,大凡應酬、聚會、熱鬧絕大多數迴避謝絕,甚至連外方出資相邀也不為所動。過目的書法作品有36000餘件。半夜三更,得意洋洋,哈哈大笑。鎮江焦山《瘞鶴銘》碑前流連忘返天黑未歸,帶隊的擔心掉入長江而準備報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過去了,回首往事,也算沒有虛度光陰,真是一生心血化成字、幾多甘苦翰墨中?
所謂學者書法,理想的分三個層次。首先當然是書法藝術本身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這是第一層次。進一步從學問、學術角度,從文史哲傳統人文科學、到經管政法套用社會科學,甚至愛因斯坦認為是自然科學基礎、牛頓說要從實驗出發的物理學等,比較觀察書法在此種體系中的關係、地位,彼此共性、個性如何?從中體會共同思想方法,優勢互補、以博促專、一專多能、觸類旁通,這是第二層次。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一個作家的作品如果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就是做了大好事。文化領域最高層次頂尖大家,往往具有鮮明的思想家特徵,即在對人生、社會、世道、歷史的本質、特點、規律、趨勢的認識中潛移默化其胸襟、抱負、氣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時間緊迫感,給作者以強大推動力、作品以深沉思想性,這是第三層次。停留、滿足、陶醉於第一層次,能基礎紮實、功力深厚,但有淪為技巧至上、熟能生俗、熟練工、工匠的危險。第二層次可豐富多彩、有書卷氣,走向反面是賣弄掌故、學究氣,少現世生活氣息、生氣勃勃。第三層次才氣勢開闊、意境高遠、臻於化境。
作者簡介
周洪林,本名金明賢,號竹駝翁等,1940年12月10日生,上海人。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現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教育參考》特約編審、上海市華夏正義律師事務所律師、廈門運籌投資理財公司分析師等。興趣、讀書、思考面較廣,欣賞並追求愉快而又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過程、目標。認為研究的本質特徵、最高境界是創新,是思想哲學方法、科學技術上的最佳化、取代、超越,文學藝術創作上的個性、特色、風格。
著述若干。其中不是為職稱、稿費而東抄西抄、人云亦云,尚算差強人意並且有案可查的如:
1.1984年6月27日《解放日報·新論》,發表《茶葉要新酒要陳》,針對當時否定一切一邊倒的所謂知識老化論,在國內第一個提出並論證了知識老化與否不可一概而論,而應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的新見解。
2.1991年3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馬克思主義人權觀》,是解放以來大陸第一部正式出版、肯定人權、比較系統地闡發馬克思主義人權學說的理論專著。
3.1993年10月,為上海市人民政府主送國務院:《關於人才培養如何適應復關需要的巨觀對策》研究報告總執筆。
4.2001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發表《贏在起點輸在終點》,在國內第一個對我國傳統教育教學過於強調所謂“基礎紮實”的誤區進行專門、系統的批判,認為太重基礎反而不利創新。被2002年第2期《新華文摘》、復旦大學出版社《新的收穫》、教育科學出版社《革新中國教育》等全文轉載。
5.2002年5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甘肅廳、《光明日報》教育座談會上,作《讓敦煌更鑄輝煌》的發言。
6.2005年第5期《復旦教育論壇》,發表《復旦步行街隨想》,對復旦大學創建100年來,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的70多項學術創新,以萬言專論,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簡明扼要的分析概括梳理。
7.2006年7月,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現代教師讀本·科學卷》,精選近500年來作出世界級重大科技文化創新的自然科學及其相近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學習研究思想方法,半年多時間內印刷了6次。
8.2008年第1期《教育參考》,發表《熟能生俗》,從陳獨秀批沈尹默字俗說起,對熟作了一分為二的分析,既有“熟能生巧”的正面,也有“熟能生俗”的負面,傳統觀念片面強調前者、忽視後者。
曾獲:復旦大學優秀著作獎 復旦大學科研成果獎 首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優秀論文獎 第十屆全國城市出版社優秀著作一等獎。
作品目錄
1.心路歷程
2.逝者如斯夫
3.除帥皮
4.天將降大任
5.路漫漫
6.青取之於藍
7.詩三百篇
8.陝君
9.少壯不努力
10.月皎疑非夜
11.勾踐城中非舊春
12.千齡人事一朝空
13.落霞與孤鶩齊飛
14.鷲嶺郁岧嶢
15.樓觀滄海日
16.少小離家老大回
17.世民仰德
18.白日依山盡
19.營人已乘黃鶴去
20.百歲老翁不種田
21.棄我去者
22.山作郡
23.諸侯
24.出師未捷身先死
25.杖錫西遊
26.月落烏啼霜滿天
27.同上
28.江漢曾為客
29.同上
30.春風得意馬蹄疾
31.山不在高
32.王溶樓船下益州
33.舊臣頭鬢霜雪早
34.春花秋月何時了
35.同上
36.尋真誤入蓬萊島
37.今宵酒醒何處
38.無可奈何花落去
39.詩酒趁年華
40.明月幾時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