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橋大塘系清朝道光年間【1824年】冰凌衝決大堤而成。清政府於1830年沿大塘建成了一道高8米的直立式的石牆,即現在周橋大塘的越堤段為洪澤湖大堤的副堤。周橋大塘是我國古代人民治理淮河的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橋大塘
- 建成時間:1830年
- 形態:高8米的直立式的石牆
- 意義:我國古代人民治理淮河的見證
歷史介紹,趣事,交通,
歷史介紹
“周橋大塘碑記”載明,在1824年清道光4年農曆11月12日午後,天氣突變,湖面結成冰凌,風助冰勢,浪擊冰摧,終將周橋息浪港堤防衝垮,並且一下子就將這裡沖成了寬400米、深27米的大塘,湖東頃刻成為一片汪洋,此後,清政府用了六年時間修築成這段周橋大塘內堤。目前,這段730米長、180多年的石工牆依然巍然矗立著,一直在述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40多年前, 60多公里的大堤儘是這樣的石工牆,而且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漢代,現存的這段是僅存的一段古堤了。在這個古堤外避風港旁,我們又是無意間有所發現,一個很不起眼的條石水泥鉤縫上,清晰的刻有“衛東大隊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那顯然是當時一個好事的民工留下的。這些民工雖然將那千年的、百年的石工牆條石拆了砌成現在的迎水護坡,把這個與都江堰齊名的千年古壩變成了現在的大堤,讓現在大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了一道難題,但他們徹底治服了洪害,真正讓這大堤固若金湯。
趣事
還在那裡,那塊刻有毛主席的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碑刻。聽過一個專家介紹,那是一塊地道的乾隆御碑碑石,碑頂旁和碑腳上殘留的“祥雲”還能看出它的影子。五、六十年代大堤的改造後,人們找不到那么大的石料來表達對老人家的敬意,既然皇帝的石工牆擋不了洪水,乾脆將它給鏟了,刻上主席的“題字”吧。“文化大革命”時,又在碑頂刻上了“紅太陽”,碑背上刻上了“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和“林副統帥”的題字。林彪摔死後,那碑背的題字成了抹不去的“疤痕”。值得稱奇的是,可能是老天知道後人會鏟了這塊碑,記不起那御碑上的內容,人們居然在那塊碑刻的碑基下發現了一塊斷碑,和上面的御碑一模一樣。可能是製作御碑時碑石斷了,當官的怕殺頭,又不敢毀了它,只好將它埋入地下吧。這塊斷碑現在還保存在三河閘南側的管理處院內。
交通
坐洪澤到周橋灌區的中巴可達。
特別提示:周橋大塘近年已多次坍塌,遊覽時注意安全,切勿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