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晏子(Yankee Zhou),1956年生,本名周德永,在台北出生成長。東吳大學英文系,美國紐約大學電影碩士。熱愛電影與文學,經歷“台灣新電影”之興衰,從而堅定個人之電影觀。曾從事多年影評及電視編導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晏子
- 外文名:Yankee Zhou
- 出生地:台北
- 出生日期:1956年
- 職業:編劇,導演,影評人
- 畢業院校:紐約大學
演藝經歷,導演作品,編劇作品,書籍作品,獲獎記錄,
演藝經歷
1983年第一本譯著《如何欣賞電影》(原書為美國電影學者James Monaco所著之《HOW TO READ A FILM》),出版後成為暢銷書,幾乎是電影學子必讀的經典;1987年以《待罪之身》獲得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故事獎,是首次以文字創作得到電影獎;1993年拍攝劇情長片《青春無悔》,是第一部電影作品,改編自吳錦發小說《秋菊》,主要在台灣客家重鎮美濃拍攝,有評論者認為這是台灣影史第一部正統的客家劇情片。
曾拍攝多部金鐘劇作品如:《天使之塵》、《我的心留在布達佩斯》。其後也從事紀錄片拍攝的工作,1998年的《台灣電影新潮》獲得了美國(亞歷桑納州)紀錄片類銀牌獎;由於周晏子對“客家文化影像化”有著積極的感覺,當春暉公司邀請參與《作家身影系列二》的編導工作,毫不猶豫地選了鐘理和及鐘肇政這兩位客家裔作家為題;由於與客家的結緣,雖是外省第二代的身分,仍積極將客家文學作品影像化。2002年完成《2月14日》,是台灣電影史上第一部完全在新加坡拍攝的國片。
導演作品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1978 | 永恆的愛 | |
1993 | 青春無悔 | Green Green Leaves of Home |
1996 | 古蹟的前世今生:台中霧峰林宅 | |
1997 | 第一級古蹟:淡水紅毛城 | |
1998 | 台灣電影新潮 | The Taiwan New Cinema |
1999 | 作家身影系列二:咱的所在 咱的文學 | The Giants Within : Our Land, Our Words |
1999 | 動物觀察記錄者-劉燕明 | |
2001 | 2月14日 | Be My Valentine |
編劇作品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1973 | 十段高手 | The Escaper |
1974 | 陰陽界 | Blood Reincarnation |
1980 | 碧血黃花 | Magnificent 72 |
1981 | 雪亮的一刀 | |
1982 | 行船人的愛 | |
1987 | 待罪之身 | Guilty |
1993 | 青春無悔 | Green Green Leaves of Home |
2000 | 天空的女兒 | The Sky Is the Limit |
2000 | 神探李昌鈺之血手印 | Last Words |
書籍作品
編著
年份 | 作品名 | 備註 |
---|---|---|
1986 | 第三十二屆亞太影展特刊 | |
1993 | 青春無悔 | 電影書 |
1999 | 電影辭典 | 與王菲林、李三沖、黃建業、焦雄屏、黃玉珊合編 |
譯著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1983 | 如何欣賞電影 | How to read a film |
1983 | 電影情懷 | |
1985 | 偉大的電影心靈—尚雷諾 | |
1987 | 蒙太奇之父—艾森斯坦 | |
1994 | 告別毒品:嗑藥的孩子沒有明天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4 | 第39屆 | 台灣電視金鐘獎戲劇類編劇獎 | 第二張身分證 | 提名 |
1998 | ---- | 弗拉格斯塔夫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銀牌獎 | 台灣電影新潮 | 獲獎 |
1996 | 第1屆 | 優良有線電視節目暨錄影節目獎 | 古蹟的前世今生:台中霧峰林宅 | 獲獎 |
1993 | 第30屆 |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 青春無悔 | 提名 |
1987 | ---- |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故事獎 | 待罪之身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