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易經
- 創作年代:周
- 作品出處:周易·易經
出處,出處簡介,原文,釋義,哲學與人生·《周易》,
出處
《周易·易經·既濟卦第六十三卦》
人命天注定,算像識半邊,
出處簡介
《周易》也叫《易經》,至少從戰國時代起,就被看作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之一,後來被稱為萬經之源、萬經之首、萬經之本。《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變化的意思,按照古書記載,易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春秋時代,《周易》作為占筮書流行,不斷有人對它進行解釋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戰國時,便出現了《易傳》七種十篇,稱為“十翼”。後來《易傳》被編入《易經》,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周易》。 最初的是陰陽五行,八卦說,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原文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禴祭,實受其福。
上六,濡其首,厲。
釋義
既濟,六十四卦第六十三卦,闡明在事物完成了一個發展階段後, “守誠艱難”的道理。
既濟卦下離上坎,坎為水、離為火,水往下潤,火往上炎,水火不相容的兩個事物而相資。卦中六爻中,陰陽均衡,兩兩相應,並各得其位(陽在奇數位,陰在偶數位),是一個完整和諧的卦象,表明從乾、坤至既濟事物已完成了一個發展階段。大功告成本應“慶賀”一番,可卦辭卻誡之“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原斷句為“亨小,利貞”),此卦是亨通的,但占卜小事有利;占卜大事,開始是吉利的,但事物接著就要向反方向發展,“終亂”。
“初九”處既濟之始,以陽居下,上應“六四”,又在離火之體,上進之意銳增,爻辭誡之“曳其輪,濡其尾”,向後拉住車輪子不讓猛行,小狐狸沾濕尾巴不使速進,則“無咎”。一“曳”一“濡”可見制止其進之難,是要花大力氣的。
“六二”以陰居正,似柔順之婦人,上應“九五”之尊,本可前應,但告知“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意為不要前往,就像丟了頭飾一樣,不要去找,七天之後自己就會回來了。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禴祭,實受其福。”此爻辭有兩層含義:一是“九五”陽剛居尊,下應“六二”,志成物盛,誡之要敬慎修德,不要學東鄰那樣搞盛大的祭祀活動,用黍稷就可以了;二是掌握好時機。“禴祭”原本是夏商時的祭祀,到周時改為夏祭,夏季時祭祀上天保佑糧食豐收是適時的,才能“實受其福。”
六十四卦中,卦辭和爻辭多次提及“利涉大川”,至“既濟”就是渡過了大江大河,事物完成了一個發展階段。建業後如何守業,這是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關切的問題。《尚書》多處記載了周公對這方面的論述。“休茲知恤,鮮哉”(《立政》),“厥基永孚於休”,“其終出於不祥”(《君奭》),意思是說:處在美好環境中而知道憂慮的人太少了,我也不知道我們的事業是否能沿著這美好的道路發展下去,我們的事業能否長久。《易經》作者在《既濟》卦中闡發了“守成艱難”的道理。
《既濟》卦辭告知,事成之時是吉祥的,但“初吉終亂”,這就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卦中的六個爻辭都是誡辭:初爻“曳輪”不可前,二爻“喪茀”不可追,三爻“小人”不可用,四爻“終日戒”,五爻有“東鄰”之戒,六爻“濡其首”,可見用心之良苦!歐陽修《易童子問》:“人情處危則慮深,居安則意殆,而患常生於怠忽也。是以君子‘既濟’,則思患而預防之也。”此論深切此卦義!
哲學與人生·《周易》
天地之間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提醒人們:今日異於昨日,明日又將不同,甚至沒有任何一剎那不在變動之中。如果無法把握變化的規則與方向,則將時時刻刻生活在不安與恐懼之中。我國古代有《周易》一書,又名《易經》,由其書名可知,是周朝有關“變化”的著作。據說,夏朝與商朝也有同類著作,分別稱為《連山》與《歸藏》。今日所知者,則為《周易》。
《周易》有“經”與“傳”兩部分。“經”是最早的資料,內容有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每卦的卦辭與爻辭。據說那是周文王被拘禁時所作的。所以,後來有“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易經·繫辭下》)的說法。所謂“中古”,即指周文王的時代;所謂“憂患”,即指文王為天下人而憂患。當變化轉遽時,一切將趨於滅亡,還是可能變好或變壞呢?人類仔細觀察自然界的變化,應該可以找出一些規則,那么,至少可以順著天時地利,安排自己的生活;這些規則與人生的具體處境,也有或深或淺的關聯,那么,何不由之找出趨吉避凶的方法呢?
《周易》的基本原則,是觀察自然規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規律是變化中有其不變,循環不已而永葆生機。因此,人要學會“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繫辭下》)。古代聖人製作這一部經典,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繫辭上》),希望能夠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濟;能夠成就天下人的事業,使大家安居樂業;能夠決斷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滿信心。
《繫辭上》有一段話對於《周易》的功能,作了中肯的描述: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重點在於最後一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表面看來,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這個天已經不再保障“絕對正義”。因此,人需要自求多福,由聖人(異於原來的天子)來設計一套卦象,借著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配合古人一千多年的生活經驗所凝聚的智慧,希望由此提供人們明確的指引,使自己“吉無不利”。而另一方面,則處處提醒人們進德修業是不可或缺的。六十四卦的各“傳”,在標誌吉凶時,總是留了一線生機,也就是:不可安於小成,也不必為小禍而失去上進的意志,因為變化是一直在進行的,只有把握主體自覺的行善要求,以日新又新的德行走向君子的目標,才是逢凶化吉的上策。於是,原本可能由變化帶來的危機,一變而為轉機,使人隨遇而安,順勢而行,充分實現生命的創意與活力。
以下試舉幾個較常聽說的卦,來稍加介紹。
(一)“否極泰來”
否卦是(下坤上乾),其象為地在下而天在上,兩者不相交通,失去活力而沒有出路。
(二)“剝極而復”
(三)“謙卦”
六十四個卦象中,只有“謙卦”是六爻皆吉,其卦為(下艮上坤),其象為山在下而地在上。明明是高山,卻願意隱藏於地下,如此謙虛,當然到處受人歡迎了。
(四)“既濟卦”
第六十三卦為“既濟卦”(下離上坎),其象為火在下而水在上,代表一切完成了(濟為完成之意)。理由是六爻皆“富位”(由下而上,一陽一陰,完全無誤)。同時,火在下而水在上,表示以火燒水,其功可成。
(五)“未濟卦”
第六十四卦為“未濟卦”(下坎上離),其象為水在下而火在上,這兩者又是無法交通,並且六爻皆不當位,事未定而物未成,一切有待繼續努力,甚至要重新開始。
由上述各例可知,《周易》是一部值得仔細省思與品味的作品,對人生哲理的啟發也有隨機指點的效果。即使僅就閱讀而言,也有無可比擬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