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宏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天津市
- 出生日期:1932年4月18日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西南交通大學
生平簡介,主要科學技術成就,早期科研工作的成就,組織研製成功列車,領導和參加技術研究,研究貢獻,關心教育,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周宏業,祖籍貴州。父親早年在鐵路工作,隨著線路的延伸漸次南下而使家庭被迫分居兩地。母親不忍子女長期在敵偽統治下接受教育,冒著風險,於1942年秋隻身攜子女三人離津奔赴雲貴尋父。他自幼受到母親嚴格管教。母親企盼其繼承父親專業並有所發展。因此,儘管在解放之初,大西南社會環境尚未安定,旅途不暢,但母親仍鼓勵他遠行赴考,參加華北區重點
大學在西南的聯合招生。1950年被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錄取。他學習刻苦,1954年校慶時獲學校優秀生獎勵證書。1955年8月畢業,分配至北京鐵道研究所(現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線路組從事線路上部建築、軌道力學的研究工作,直至1998 年退休。從1955至1964年,在老專家指導下,逐步獨立承擔研究項目與技術工作。發表了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成果與論文,1963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
1965至1982年,多次受院領導選派,參加了一系列重要工程的科技攻關項目。例如:參加西南鐵路大會戰,負責研製山區鋪設無縫線路專用設備,完成了示範路段工程;參加“五○一專題”項目,負責高速滑軌動力試驗研究;唐山大地震後,負責籌建抗震試驗室,開展鐵路工程抗震及工程振動測試技術的研究。由於在各項業務工作中發揮骨幹作用,克服困難,有所創新地圓滿完成任務,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國家恢復技術職稱不久,於1981年通過鐵道部評審,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81年1月被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代表,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任鐵建所抗震研究室主任。通過這一時期的鍛鍊,已成長為鐵道工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1983年8月任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從而由科研第一線轉入科技組織領導崗位工作。分管全院的科研、人事、教育。主要是圍繞鐵道部的重要任務開展工作,如組織鐵科院的技術力量完成大秦重載鐵路的建設及關鍵設備技術攻關;也有經過長期調研,看準方向主動聯合有關鐵路局,共同開發對全路科技進步有影響的大項目,如與鄭州局聯合的鄭北編組站綜合現代化及鄭東貨運系統現代化改造。這些項目不但都按期、按目標完成任務,提高了鐵路運輸生產效率,得到行業和社會的認可,也獲得了鐵道部與國家的獎勵。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合作,選擇適宜的路段、合適的時機,共同推動了廣深線提速改造項目,促成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條準高速鐵路的誕生。
1998年8月退休不賦閒,仍滿腔熱情從事力所能及的學術與社會活動。1998年,他受聘為建設部隔震減震技術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他鐘愛鐵道工程科技研究工作,在軌道強度理論、工程振動、橋樑抗震、重載、廣深準高速鐵路等重點工程科技攻關中多有貢獻,為推動鐵道科技進步辦了實事。
2001年3月,周宏業獲得了2000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鐵道科技獎,表彰了他一生在推動鐵道科技進步中所做出的貢獻。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早期科研工作的成就
建國初期,軌道結構技術尚為落後。隨著我國列車牽引重量與速度的提高,強化軌道結構成了發展運輸的迫切需求。首遇問題是需較準確地核算各主型機車在不同速度下對線路的作用。周宏業在鐵道研究所承擔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關於主型蒸汽機車動力係數的研究。課題組在不到半年的時間按要求完成了這一任務,為我國首次提出的線路強度實用計算法及時提出了重要的計算參數。
20世紀60年代初,現場急需解決鋼軌絕緣接頭強度計算問題。經覆核現場部門的計算結果,發現不能直接引用前蘇聯學者提出的公式。經他細緻推導、計算,糾正了原公式疏誤之處,建立了更合理的計算公式,通過理論研究及試驗驗證,證明了他修正的公式能正確計算各種條件下鋼軌接頭的靜力與動力,受到同行專家的關注,認為具有一定學術水平。
1967年春,周宏業投身到“五○一專題”的研究中,負責該專題的動力試驗,包括研製試驗裝備並進行理論分析。雖然這項工程在世界超級大國已有多例,但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其難點有二:第一,選定若干公里長天然堅固地基的合適的場址十分不易,應考慮採用適宜的人工地基,此時梁體與地基的相互作用,不能再簡化為單層基礎梁,必須按雙層基礎梁分析;第二,為了驗證理論分析必須進行實體的動力學試驗。0~50Hz、最大激振力500kN的大型激振機則是完成動力學試驗的關鍵設備,然而在當時它屬於國際封鎖的禁運設備。經歷了3年的艱苦努力,他帶領試驗小組終於攻克了上述兩個難點。不僅在理論上成功地推導了雙層彈性基礎梁振動的理論解,計算出相應各工況的振動回響,還凝聚了一批機、電專業的中青年業務骨幹,同心合力成功地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先進的大型激振機。由於採用了可控矽斬波調速,大導角多頭螺旋花鍵軸等新技術,該激振機實現了激振力大、調整幅度寬、精度高。該成果引起有關協作單位專家的重視,並多次進行動力學試驗與分析的技術交流
組織研製成功列車
1965年5月,周宏業奉命參加西南鐵路會戰,調研山區採用無縫線路新技術的可行性。山區線路的特點是坡度大,小半徑曲線多,橋隧延綿,運送長軌成為鋪設無縫線路的最大難點。研製長軌運載及鋪設的裝備是其技術關鍵。他分工負責制定試點工程無縫線路施工方案及研製配套的運、卸、鋪、收新裝備。他帶領聯合研製組經百日苦戰,首列用於山區一次鋪設無縫線路的長軌列車落成。正當滿載新焊的長軌整裝待發時,遭鐵路局安檢室拒簽,告知若途中長軌列車發生事故,中斷運輸影響援越軍運,後果難負。關鍵時刻,他科學地闡明各項安全措施,並甘願承擔責任,最後由他簽字發車。在研製組精心監護下,長軌列車順利地通過大坡道(30‰)、小半徑曲線(160米)地段,按時抵達貴陽西站。隨後,十分出色地完成了施工任務,成為我國隧道內整體道床上一次完成鋪設無縫線路的先例。在此基礎上,又研製了雙層、250米,能自動聯接卸軌,功能更為先進的長軌列車,仍由周宏業任總體負責人。他既負責制定各項設計參數及功能指標,還具體分工作業車的設計。僅用半年時間完成了新型長軌列車的設計、加工、組裝及調試。1967年3月,新型長軌列車滿載8公里的長軌駛往貴州桐梓,在川黔線4公里長的涼風埡隧道勝利完成鋪軌任務,開創了我國在長隧道內鋪設無縫線路的施工組織與施工作業方法。
院、所領導讚揚他用智慧和勇氣抓住了機遇,當斷則斷,完成了重大任務。1985年,西南鐵路建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獲鐵道部頒發的該特等獎中“在複雜地質險峻山區修建成昆鐵路新技術”主要參加者證書。
領導和參加技術研究
自我國第一條重載鐵路大秦線工程立項之初,周宏業就是技術攻關總體負責人之一。在組織管理上認真貫徹中央提出的吸收國外先進經驗與國內奮力攀登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在周宏業力主下爭取了多項由引進改為立足國內攻關的項目。例如新型電氣化接觸網支柱,與煤炭部國外引進自動裝煤機配套的機車低恆速牽引控制系統等都取得圓滿成功。強調發揮鐵科院的綜合優勢,成功地組織完成了大秦線45項科研項目及萬噸列車環行鐵道與現場試驗,使重載技術躍上新台階。周宏業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剖析重載列車與線路相互作用機理,堅定地主張大秦線軌道結構不必引進或等待75kg/m的特重軌配套結構,而採用60kg/m重軌配套結構,既可滿足大秦線近、中期運營之需,又可爭取時間,節省資金。為研究解決重載運輸中出現的新問題,保證重載列車安全平穩運行,在大秦線開通之後,周宏業積極參與組織了多次有關重載運輸的學術活動,針對運營初期的問題,分析了鋼軌磨耗的機理,並提出減少鋼軌側磨與波磨的配套措施,為重載鐵路正常運營起到積極作用。“大秦重載鐵路修建及運營管理新技術”項目於1999年榮獲鐵道部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周宏業排名第三。
周宏業於1985年參與中國鐵道學會重載委員會的籌建,連續被選為第一、二屆重載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1986年,他代表中國鐵道學會出席第三次國際重載協會大會,並擔任分組主席。此後,他一直積極參加和推動鐵路科技國際交流,在國際重載協會(IHHA)連續11年擔任理事,並於1991年當選為理事會副主席,1993 年當選為理事會主席。組織了多次促進鐵道技術現代化發展的學術活動。1988年主持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鐵路重載制動學術討論會,1993年主持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國際重載運輸大會,會議吸引了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240多名專家和科技工作者,共同研討了鐵路重載技術現代化發展與對策,拓寬了中國鐵路與國際合作的視窗,擴大了中國鐵路在世界上的影響。
由於他的專業面很寬,還被許多相關領域的學術團體選為兼職負責人。先後擔任北京鐵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鐵道分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套用學會副理事長,第三屆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對促進相關行業間的科學技術滲透交融發揮了他的特長。
研究貢獻
由於多種原因,中國鐵路旅客運輸速度長期排徊在110km/h以下,不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限於當時生產力水平又難以在中國一步建成高速鐵路。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末,經多方論證認為:實施中國鐵路旅客運輸的現代化,應由修建準高速鐵路開始積累經驗,再推進繁忙幹線提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的高速鐵路。他及時抓住機遇,使鐵科院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組成了卓有成效的聯合體,選定廣深線改建為準高速鐵路。他主持了廣深準高速鐵路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了改造的總體方案,確定了一系列攻關課題。同時,強化鐵科院環形試驗線作為準高速新技術、新裝備的試驗基地。1992年春,正準備按計畫在環形線開始準高速第一綜合試驗時,由於環內線直線段兩端線路曲線半徑僅為1000 米,準高速機車製造工廠經評估認為不能保證試驗安全,向部函報必須大幅度降低試驗速度目標值。在緊要關頭,他親自計算並會同鐵科院專家提出可進行試驗的依據,並立案報部,試驗遂得以進行。不失時機地確保在環行線上按預定的各項試驗要求完成試驗,取得寶貴的數據。在廣深準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前綜合試驗的關鍵期間,他又親臨現場,提出用足評判標準的安全裕量,確定各試驗階段提速的安全閾值,及時正確診斷超限路段原由,做出整修決策,直至完成超過170km/h試運行的預期目標。最後,他主筆撰寫的廣深線準高速鐵路安全評估總結報告,成為我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開通運行的文字依據。準高速鐵路的建成揭開了我國鐵路繁忙幹線大提速的序幕。
在酣戰廣深期間,乘勝倡議抓緊中國高速鐵路前期研究。充分發揮鐵科院的綜合配套力量,在院內立項主持開展高速鐵路技術方案、主要參數及實施步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歷次的學術會議上報告發表,受到國家及鐵道部的重視。1993年,由國家科委、計委、經貿委、體改委及鐵道部正式立項聯合開展了“關於京滬高速鐵路重大技術與經濟問題”前期研究,他主持了京滬高速鐵路主要技術方案的繼續深化研究,並提出速度目標值的論證報告。這一成果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重視。1995年,“京滬高速鐵路重大技術經濟問題前期研究”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排名第九),1997 年,該項目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排名第七)。
關心教育
周宏業重視人才培養。早年在鐵科院擔任過多年兼職與專職教師,“文化大革命”前為鐵科院第一批研實生開設過彈性力學課程,他嚴謹治學,深受歡迎。“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老院長茅以升等領導人的力主下,鐵科院恢復了研究生教育,重新設定了專職教育機構。1978年開始連續5年他為研究生主講結構動力學課程。1983年他擔任副院長又兼職教育,此後10年是鐵科院繼續教育及研究生培養走向發展的時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已有13個碩士點,5個博士點及3個博士後工作站。他作為鐵道工程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指導教師,先後培養了9名碩士、6名博士,並指導1名博士後研究出站。他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他培養的碩士及博士都成長為鐵道工程領域的科技骨幹,有的已成為部門的學科帶頭人。
簡歷
1932年4月18日 生於天津市。
1955-1956年 北京鐵道研究所實習生。
1956-1963年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實習員。
1963-1981年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981-1982年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抗震室主任。
1983-1994年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
1994-1998年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1998年6月 退休。
主要論著
1 周宏業,葉翔.鋼軌接頭強度計算的研究.1963年鐵路科學技術論文報告會文集第15輯,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63.
2 周宏業.關於日本國營鐵路自然災害報警系統.鐵道建築,1983.(9、10)
3 周宏業.關於鐵道工程中的振動問題.鐵道建築,1985.(1)
4 周宏業,錢錚.鐵路連續梁動力特性的實測和分析.工程抗震,1985(6)
5 周宏業,馬長水.鐵路橋墩的縱向耦聯振動分析.鐵道學報,1985,7(3):66~83
6 周宏業.澳大利亞的重載鐵路.中國鐵路,1990(4)
7 周宏業,周述瓊.中國發展高速鐵路的基本方案及技術構想.鐵道建築,1991.(12)(增刊)
8 ZHOU HONGYE, Completed Da-Qin Line reveals China's heavy haul Progress, 1993 June, Railway Gazette.
9 ZHOU HONGYE, Guangzhou-Shenzhen upgrading is the Prelude to high speed rail development, 1995 Feb, Railway Gazette.
10 HONGYE ZHOU YOUPING CHEN, The Influence of Phase-Difference Effects on Earthquake Response of Cable-Stayed Bridges,1994 June,MSC 1994 World Users’Conference Proceedings,Florida.
11 周宏業等.關於京滬高速鐵路速度目標值的選擇.中國鐵道科學,1995,16(3)
12 周宏業,周述瓊.關於京滬高速鐵路前期研究的建設方案概述.中國軟科學,1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