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哈里窗

周哈里窗

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窗”是指一個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周哈里窗展示了關於自我認知、行為舉止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前提下形成的差異,由此分割為四個範疇,一、面對公眾的自我塑造範疇,二是被公眾獲知但自我無意識範疇,三是自我有意識在公眾面前保留的範疇,四是公眾及自我兩者無意識範疇,也稱為潛意識普通的窗戶分成四個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因此把人的內在分成四個部分: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哈里窗
  • 外文名:Johari Window
  • 組成部分1:開放我
  • 組成部分2:盲目我
  • 組成部分3:隱藏我
  • 組成部分4:未知我
研究目的,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

研究目的

1.自我給予:Joseph Luft的目的是通過縮小自我認知的私人領域,擴大公眾領域,消除人與人之間因為認知的差異帶來的誤解。具體描述就是通過向對方講述自我保留的東西而減少不必要的精力和時間的消耗。通俗的說就是坦誠相待。
2.他人反饋:通過他人直接表達對自我無意識領域的認知,贏得了更好了解自我的可能性,從而使自我無意識轉向有意識的公眾領域。
3.三個領域的互動,縮小私人領域,縮小自我盲點,擴大公眾領域可以幫助自我與他人形成更好的交流環境。

開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稱為“開放我”,也稱“公眾我”,屬於自由活動領域。這是自己清楚別人也知道的部分,所謂“當事者清旁觀者也清”。比如,我們的性別、外貌,比如某些可以公開的信息,包括婚否、職業、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愛好、特長、成就等等。 “開放我”的大小取決於自我心靈開放的程度、個性張揚的力度、人際交往的廣度、他人的關注度、開放信息的利害關係等。“開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評價自我的基本依據。

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稱為“盲目我”,也稱“背脊我”,屬於盲目領域。這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分,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徵,比如有人輕易承諾卻轉眼間忘得乾乾淨淨;也可以是不經意的一些小動作或行為習慣,比如一個得意的或者不耐煩的神態和情緒流露,本人不覺察,除非別人告訴你。盲目點可以是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因為事先不知、不覺,所以當別人告訴自己時,或驚訝、或懷疑、或辯解,特別是聽到與自己初衷或想法不相符合的情況時。 “盲目我”的大小與自我觀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關,通常內省特質比較強的人,盲點比較少,“盲目我”比較小。而熟悉並指出“盲目我”的他者,往往也是關愛你的人,欣賞你的人,信任你的人(雖然也可能是最挑剔你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心聆聽,重視他人的回饋,不固執,不過早下結論;學會感恩,是他們幫助自己撥開迷霧見青天。

隱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稱為“隱藏我”也稱為“隱私我”,屬於逃避或隱藏領域。這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部分,與“盲目我”正好相反。就是我們常說的隱私、個人秘密,留在心底,不願意或不能讓別人知道的事實或心理。身份、缺點、往事、疾患、痛苦、竊喜、愧疚、尷尬、欲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為“隱藏我”的內容。相比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隱忍的人,自閉的人,自卑的人,膽怯的人,虛榮或虛偽的人,隱藏我會更多一些。適度的內斂和自我隱藏,給自我保留一個私密的心靈空間,避去外界的干擾,是正常的心理需要。沒有任何隱私的人,就象住在透明房間裡,缺乏自在感與安全感。但是隱藏我太多,開放我就太少,如同築起一座封閉的心靈城堡,無法與外界進行真實有效的交流與融合,既壓抑了自我,也令周圍的人感到壓抑,容易導致誤解和曲解,造成他評和自評的巨大反差,成為人際交往的迷霧與障礙,甚至錯失機會。勇於探索自我者,不能只停留在“開放我”的層面,還應敢於直面“隱藏我”的秘密和實質。

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稱為“未知我”也稱為“潛在我”,屬於處女領域。這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發現。通常是指一些潛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個人經過訓練或學習後,可能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機會裡展示出來的才幹,也包含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層面,仿佛隱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卻又容易被忽視。對未知我的探索和開發,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學著嘗試一些全新的領域,挖掘潛力,會收穫驚喜。勇於自我探索者,要善於開發“未知我”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