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簡介
始建於一九七七年的
周口市豫劇團在櫛風沐雨中已歷練成戲劇藝苑裡一顆閃亮的旗幟,傲然挺立在豫東大地;現任團長肖秀蓮從二零零年接管
豫劇團,在這些年奮鬥的里程中,她號召政府文化藝術工作的指示,帶領劇團全體員工共同拼搏,劇團已集專業藝術人才於一體,並著力打造成全省最年輕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之一(全團演職員平均年齡二十六歲)。
發展歷史
在戲劇衰落的年代裡,周口市豫劇團也蕭條過,也曾危機四伏,尤其是二零零年肖秀蓮團長剛接管劇團的時候,更是苦不堪言。當是,河南省內劇團僅有兩位女團長,其中一位就是肖秀蓮,她頂著世人傳統束縛的觀念和劇團不景氣的苦難,和新的領導班子一起揚鞭闊斧進行革新:一是著重劇團的經濟建設,力爭搞好企業聯姻、爭取社會資助;整排巡迴演出劇目抓住演出旺季的經濟收入;利用政府智慧型、做好宣傳服務,使藝術為政治服務,密切配合黨政關係,加大對劇團的扶持力度,爭取多撥經費;二是在業務收入爭創新突破,加大全年營業演出次數,擴大演出區域;三是實施精品戰略,努力打造藝術精品。她領導著劇團開闢著一條“精品立團,改革興團,經濟強團,人才富團,法律制度治團”的新途徑。
在長期的實踐中,她更以勇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把“德藝雙馨”作為人生奮鬥的目標,實踐著精藝為民的理想,帶領近乎癱瘓的劇團走出困境,積極參加各種重要賽事活動,奪取名次。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她率領劇團認清形勢、把握時機,開拓進取,轉變經營機制,積極占領演出市場,長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演出到基層,以多演戲,演好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受到了廣大民眾的稱讚,為周口戲劇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多年來,周口市豫劇團全心打造藝術精品,傾力釀製藝術大餐。在他們克服沒有場地的苦難,頂烈日、斗酷暑、不怕蚊子叮咬、磨爬滾打,血汗濕巾,劇團全體文藝工作者猶如奮戰在戰場的將士眾心托起一個個經典的劇目,並成功的將它們搬上舞台。曾先後將《情恨》、《羅密歐與朱麗葉》、《紅燈記》、《紅樓夢》、《西湖公主》、《春風萬家》、《陳新莊》等四十多台大型優秀劇目,常演不衰,演出陣容縱牽北京、深圳,橫跨豫、晉、冀、魯、皖五省,倍受廣大觀眾青睞。
22年前,大型神話戲《西湖公主》在河南省第一屆戲劇大賽中就榮獲十一項大獎,唱紅唱響了大江南北,創下了連演5000餘場而不衰的局面,並被台灣、山東等地方劇團移植;1986年應邀晉京進中南海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讚譽,越南友人黃文歡曾兩次觀看演出,並欣然揮毫“令人神往”。
1997年創排的大型現代戲《市井人生》代表河南省參加了全國梆子戲匯演和在鄭州舉辦的中國豫劇節,一舉奪得劇目“金獎”及編劇、導演、音樂、表演等多項大獎。豫劇團創作演出的現代劇《市井人生》在中國豫劇節上獲得最高獎——優秀劇目獎。
作為周口市豫劇團的“一把手“,肖秀蓮在長期的藝術生涯中摸索前進,將眾多藝術流派的藝術精髓糅進自己的表演中,逐漸形成唱腔甜潤高亢、嗓音穿透力強、扮相瀟灑俊秀、表演熱情大方的藝術風格,憑藉著她個人的感召力和高尚的藝術情操,先後被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河南省人民政府“三下鄉”先進個人、周口市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先進工作者、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行業標兵、“三八”紅旗手、孝順媳婦等。
肖秀蓮在劇團里,不僅是劇團業務管理上的“排頭兵”,還是文藝演出的“頂樑柱”。劇團在“送戲下鄉”走進農村,還結合農村移風易俗、稅費改革等工作做宣傳,送去好聽好看的劇目,有時甚至義務性為他們演出,這其中飽含了多少的艱辛和汗水。可他們在艱難的情況下,沒有絲毫的怨言,反而在肖秀蓮為領導的帶領下更積極進取、與時俱進。
伴隨著都市化的進程,周口市豫劇團緊緊圍繞“都市系列劇”作為藝術創作的追求,卓識用文化“軟體”為進程留下一些記憶,體現著城市風貌的現代化、都市人價值取向、人文價值觀念的現代化。如《都市彩虹》、《都市霓虹》在演出時確實讓觀眾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淨化,靈魂的洗禮。
2003年,根據《都市彩虹》改編成戲曲電影《幸運十點鐘》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為周口市第一部戲曲故事片,填補了周口市戲劇史上的一項空白,為擴大周口乃至河南在全國的影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宣傳作用。
周口市豫劇團2005年創大型現代豫劇《陳新莊》在周口市和各縣市區及周邊地市進行巡演,得到領導和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周口市豫劇團先後被河南省文化廳評為文化先進集體,周口市委、市政府多次給予通令嘉獎。
乘著“都市系列劇”的發展形勢,周口市豫劇團將以生機盎然的姿勢、整齊和諧的陣容、文武兼備的特色以及精品劇目的打造,會緊隨戲曲潮流展示新姿態,閃亮在豫東戲苑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