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遺址(周原建築遺址)

周原遺址

周原建築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周原遺址(Zhouyuan Site)位於今陝西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東西長達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紀到前8世紀的大型古遺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貴的國寶青銅器周原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先後在此調查、試掘。從1976年開始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陝西扶風周原鑄銅作坊遺址,2003年評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1988年在周原遺址的基礎上建立起周原博物館。館內收藏著周原遺址出土的萬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國家級文物4件(組),國家一級文物173件(組),其它等級文物3000多件(組)。周原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指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5月16日下午,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陝西寶雞周原遺址名列其中。2021年10月18日,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2年1月24日,入選第二屆“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原遺址
  • 地理位置:寶雞市扶風縣黃法路(寶雞市周原博物館西側約50米)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
  • 開放時間:08:00 - 18:00
  • 門票價格:10元
  • 占地面積:33 km
  • 著名景點周原博物館、召陳建築基址、鳳雛甲組建築基址
歷史沿革,範圍面積,建築基址,西周都城遺址,先周大型建築遺址,鳳雛甲組建築基址,召陳建築基址,社祭建築基址,西周鑄銅作坊,車馬坑,文物遺存,莊白窖藏,董家窖藏,齊家窖藏,甲骨卜辭,青銅馬車,夯土建築基址,文物保護,文物價值,旅遊指南,自駕,乘車,門票,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公元前12世紀末至前11世紀初,周人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至此地,開始營建城郭,作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紀後半葉,周文王遷都豐都後,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於西戎入侵的破壞,遂成廢墟,廢棄不用。三千多年以前,居住在豳(今陝西彬縣,旬邑縣西南一帶)的姬姓部落,由於經常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其首領古公但亶父率領下,舉族遷徙,“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下”,定居周原,建立了岐邑,經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這裡勵精圖治,國力日強,左為殷商“三公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強大的諸侯國。
周原作為周人重要發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祇的聖地,一些重大國事活動都在此舉行,西周滅以後,岐邑毀於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動遺蹟被歷史保留下來。
周原遺址
周原遺址
西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就開始發現西周青銅器
清代道光帝年間,先後出土了大盂鼎大豐簋毛公鼎等銅器。
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先後在此調查、試掘。
1974年在莊白村一個窖藏中出土了銅器103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出土銅器數量最多的一個窖藏,這也是學術價值最高的一批青銅器,其中有銘文的占74件,少者1字,多者284字。
1975年董家村一個窖藏出土了銅器37件,其中的衛鼎衛盉等器物的銘文中,記載了西周中期有關征伐、租田、訴訟等有關的內容。
從1976年開始,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大學考古系、西北大學考古系聯合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初步查明,宮殿建築(或宗廟)的遺址分布在岐山鳳雛和扶風召陳兩處。
1977年,在鳳雛建築遺址的窖穴內,出土了17萬片卜骨和卜甲,其中多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辭,最多者30字。
1979年在扶風齊家也發現了5片有字的甲骨,內容主要是記述了周人和商王朝及其它方國的關係。
周原遺址
周原遺址保護碑
此後,不斷有青銅器出土,其數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鉻文之珍貴,實為罕見。
1982年周原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