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期刊論文,科研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0年9月-1984年7月,南京原華東水利學院,水文地質專業本科;
1984年9月-1987年7月,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碩士研究生;
1987年6月-1991年11月,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助教、講師;
1991年12月-1996年11月,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副教授;(其中1991年9月--1995年7月,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水工結構博士研究生。)
1996年12月-2000年7月,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其中1997年3月1998年4月,任科研處副處長;1998年5月--2000年7月,任科研處處長;2000年3月--2000年6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青乾班學習。)
2000年8月-2003年11月,武漢大學科學技術部部長;
2003年12月-2013年6月,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其中2004年6月--2004年10月,美國ISU大學訪問學者;2004年10月--2004年11月,國家外專局英國大學研修班;2010年10月延安幹部學院黨性修養學習;2011年9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校領導班研修。)
2013年7月-至今,南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副主編、《Georisk》 編委、《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岩土工程學報》、《水力發電學報》等期刊編委。
兼任岩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山區河流開發與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為水工岩石力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複雜岩體多場廣義耦合理論、岩石高邊坡穩定控制、水利水電工程滲流控制。
研究成果在20多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大壩、堤防、壩基、洞室、邊坡工程滲流分析與控制中得到成功套用。
主要貢獻
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餘篇、EI收錄論文130餘篇;授權/受理髮明專利12項,獲批軟體著作權登記11項。
期刊論文
1、Formulation of strain-dependen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or fractured rock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07; 44(7): 981-996.
2、Flow–stress coupled permeability tensor for fractured rock masses,Int. J. Numer. Anal. Meth. Geomech. 2008; 32:1289–1309;
3、A numerical solution to seepage problems with complex drainage systems,Int J. Computers & Geotechnique 2008,35(3):383-393
4、Discussion on “A Mixed Mode Crack Growth Model Taking Account of Fracture Surface Contact and Friction” By BIAN et al, Int. J. Fract, 2006, 141:333-338;
5、論岩體多場廣義耦合及其工程套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28(7) :1329-1340
6、岩體結構面HM耦合分析的界面層模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28(6) :1081-1093
7、岩體表征單元體與岩體力學參數,岩土工程學報,2007,29(8):1135-1142
科研成果
1、暴雨型滑坡形成機理、風險評估及減災方法,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2009-2012;
2、複雜岩體E-HM耦合機理及穩定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008-2011;
3、裂隙岩體力學與滲流特性,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2002-2006;
4、縫洞型油藏的數值模擬,國家科技973項目課題,2007-2011;
5、高陡邊坡及超大地下洞室穩定分析,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2008-2010。
獲獎記錄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以及中國岩石力學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