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光烈(1895-1981),陸軍中將。山東省蓬萊縣龍山店井灣村人。出身貧寒。幼年時在本村私塾啟蒙。中學免費就讀山東黃縣浸信會開辦的崇實學堂。畢業後,又在煙臺聖經學院讀英文兩年。曾在店鋪當過學徒。後發奮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1923年8月畢業後,與同期同學牟中珩同去四川,投入川軍劉文輝部,任排長、連長。後轉入北洋陸軍第二十六師于學忠部任連長、營長。1927年隨於學忠投入奉軍。任安國軍第二十軍軍部衛隊營營長。1930年11月,任陸軍獨立第十八旅司令部參謀長。1932年底任陸軍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副師長,率部參加長城抗戰熱河抗戰。1935年9月任陸軍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師長。隨部移防甘肅蘭州地區。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時,任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師長及甘肅警備司令,參與發動“蘭州事變”,以作策應。西安事變後,第五十一軍整編,原轄第一一八師撤銷,調任第一一三師師長(陸軍中將),轄竇希哲、周毓英2個旅。抗日戰爭中,該師多次參加對日作戰。在淮北前線,他對記者說:“蓬萊自戚繼光以後,都是抗日分子,戚繼光在明朝時即抗倭寇,以後代有人出,現在的吳大帥(指吳佩孚,亦為蓬萊人)也不為日方所動,我們不能在於學忠手創的部隊上寫上一筆壞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光烈
  • 出生地:山東省蓬萊縣龍山店井灣村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81年
  • 職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 籍貫:山東省蓬萊縣龍山店井灣村
人物生平,人物終年,

人物生平

周光烈(1895-1981),陸軍中將。山東省蓬萊縣龍山店井灣村人。出身貧寒。幼年時在本村私塾啟蒙。中學免費就讀山東黃縣浸信會開辦的崇實學堂。畢業後,又在煙臺聖經學院讀英文兩年。曾在店鋪當過學徒。後發奮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1923年8月畢業後,與同期同學牟中珩同去四川,投入川軍劉文輝部,任排長、連長。後轉入北洋陸軍第二十六師于學忠部任連長、營長。1927年隨於學忠投入奉軍。任安國軍第二十軍軍部衛隊營營長。1930年11月,任陸軍獨立第十八旅司令部參謀長。1932年底任陸軍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副師長,率部參加長城抗戰熱河抗戰。1935年9月任陸軍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師長。隨部移防甘肅蘭州地區。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時,任第五十一軍第一一八師師長及甘肅警備司令,參與發動“蘭州事變”,以作策應。西安事變後,第五十一軍整編,原轄第一一八師撤銷,調任第一一三師師長(陸軍中將),轄竇希哲、周毓英2個旅。抗日戰爭中,該師多次參加對日作戰。在淮北前線,他對記者說:“蓬萊自戚繼光以後,都是抗日分子,戚繼光在明朝時即抗倭寇,以後代有人出,現在的吳大帥(指吳佩孚,亦為蓬萊人)也不為日方所動,我們不能在於學忠手創的部隊上寫上一筆壞賬。”1938年1月,日軍調遣16個師團總計23萬兵力,沿津浦鐵路一南一北,分兩路夾擊戰略重地徐州。第五十一軍所屬一一三師和一一四師,共4個旅,8個團及軍師直屬部隊約2.5萬人,死守蚌埠,血戰臨淮關,頂住了日軍第三師團(師團長藤田進中將)、第九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中將)和第十三師團(師團長獲洲立兵中將)總計4萬人的瘋狂進攻。在戰況緊急時,周光烈師長電話叫通部下,嚴令收復陣地。“縱全部犧牲亦在所不惜!” 在連續8天的防守中,五十一軍傷亡七千餘人,但守住了淮河,日軍的傷亡達九千人以上。淮河戰役後,五十一軍增援台兒莊,在智取韓莊、爭奪賈家埠、血戰禹王山的戰鬥中再立戰功。在台兒莊東北方向,一一三師面對武器精良、戰鬥力最強的日軍板垣,礬谷兩師團,毫不氣餒,以劣式的武器裝備與敵激戰。當日軍以飛機大炮轟炸時,官兵們隱蔽在戰壕里不動,當日軍的坦克、步兵進攻時,一一三師的官兵則用集束手榴彈向敵人投擲,有的不怕犧牲向前衝去炸毀敵人的坦克以身殉國。隨後,戰士們即用各式武器對準敵人的步兵群射擊,最後跳出戰壕反攻,與敵展開刺刀肉搏戰。經過多次反覆衝殺,陣地前血流滿地,屍橫遍野。一一三師最終擊敗了敵人的一再反撲,並將陣地向前推進了幾公里。

人物終年

1938年12月因案被解除師長職務。改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後在成都、重慶兩地種田養家。1947年復任少將軍銜,同年辦理退役。建國後在西安定居,屢遭迫害,並殃及子女及孫輩。文革中以古稀之年,被押回原籍,“勞動改造”。數年的淒風苦雨後,經長女在加拿大和中國駐加使館聯繫請求,始得以返回西安。1980年前往加拿大同長女一塊生活。1981年10月2日,病故於溫哥華。骨灰安葬在井周村原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