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候古祠

周王廟,又稱“英烈廟”、“周孝侯廟”,位於宜城鎮東廟巷內,始建於元康九年(229),是為祭祀晉平西將軍周處而建的專祠,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候古祠
  • 地理位置:宜城鎮東廟巷內
  • 景點級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建造時間:晉元康九年(229)
簡介,周處,主要景觀,祠宇構築,基本信息,

簡介

周候古祠”為荊溪十景之一。在宜興城內東廟巷底,西晉時為祭祀平西將軍周處而建的專祠,又稱“周將軍廟”,俗稱“周王廟”,亦稱“東廟”,故此名“東廟巷”。 周侯古祠指周王廟,在宜興市宜城鎮東廟巷東端,朝陽路西側。“周王廟”是晉平西將軍周處專祠,原在荊溪河邊。古祠始建於西晉元康9年(299年)。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保護文物。周王廟是宜興現存的歷史最為悠久,規格最高,沿革脈絡最為清楚的古建築。自西晉至今,其地址從未移動變遷,是宜興城的歷史座標。大殿和碑廊最為著名,宜興“三大名碑”,周王廟裡兩塊:《平西將軍周府君碑》、《貞義女碑》,(還有一塊為善卷“國山碑”)。

周處

字子隱,宜興芳橋人,生於晉嘉禾三年(234年)四月八日,歿於元康七年(296年),享年六十有二。少年時候,鄉里父老把他和蛟、虎合稱“三害”,後斬蛟射虎,折節讀書,改過自新。至36歲始為東觀左丞,繼升太常卿,後在吳累任東觀令,39歲入晉拜咨議部,遷新平太守,後任廣漢太守、散騎常侍兼中書省,掌表治,總國內機要,又任御史中丞,加建威將軍,他為官糾劾不避權貴,受到貴戚權臣排擠,為平息關羌族齊萬年叛亂而戰死沙場,後封為周孝侯平西將軍。
元康元年(296)十一月率兵出征平西。終因梁王用心險惡,援兵不至,弦盡矢絕,力戰而死。建武元年(304)冬,追認平西將軍、清流亭侯,孝,後人稱“周孝侯”。周處生前著有《默語》30篇,又著《吳書》、《風土記》等。《風土記》為我國最早記述地方習俗和風土民情的地方志書。雖然周處的著作大部分已散失,但周處勇於承認錯誤,勇於改過自新,並為民除害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周處被稱為“陽羨第一人物”。

主要景觀

目前,周王廟遊覽區由周王廟大殿,戲台、後殿、碑廊、周王別院,文化廣場等組成。
大殿還保留了部分宋代的建築結構。用花崗岩立柱,正殿與廊軒之間用天溝連線,為宋代風格。江南已經不多見。大殿五間,歇山頂,寬近19米。大殿中有古碑18通,大多為歷朝紀念周將軍或整修周王廟的記錄。以陸機撰文、王羲之書的《平西將軍周府君碑》最為珍貴。全國獨此一家。此碑重樹於唐元和六年(811)。歷史上稱此碑為“麻碑”,明清之際,曾經引起過國內學者和碑學界的考證熱。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曾親自到宜興周王廟考察此碑。此碑為宜興名碑之一。穿孔碑全國只有153塊。
大殿前有戲台,後為“世澤堂”。兩側為新建的碑廊。碑廊中從唐朝至清朝的古碑十分珍貴。唐代大詩人李白撰文,李陽冰書的《貞義女碑》尤為特出。李白的侄孫李銘曾經當過宜興縣令,李白也到過宜興。此碑為宜興名碑之一。宋代蘇軾“楚頌帖”刻石、學士李曾伯生平刻石,明代徐氏義田碑、“淨雲枝法帖”刻石等,都有很高的歷史藝術欣賞價值。現天井中有明崇禎五年皇帝誥命碑,封贈大學士、狀元周延儒的祖父,十分珍貴。周王廟為江南最大的古碑群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藝術欣賞價值。
周王廟的現代名人題字也蔚蔚可觀,與古碑交相輝映。
南宋初年,民族英雄岳飛來宜興平盜抗金,宜興百姓感恩戴德,在周王廟為岳飛建生祠。所以周王廟又有“廟裡廟”之稱。廟後原有“周墓墩”,是周處家族墓地。1953年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曾兩次前來發掘,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其中的“青瓷神獸尊”調撥給南京博物院,現已成為南博的鎮館之寶之一。

祠宇構築

“周侯古祠”距今已有1700多年,宋紹興七年(1137年)廟額曰“英烈”,是一座建築宏偉的古老祠。舊有山門殿宇等房屋58間,其中有門樓7間、戲樓1間、大殿3間、前軒3間、東西兩廊12間、石殿5間,總面積為2600多平方米,殿宇建築古樸宏偉,結構為天子石大圓柱,木樑,雕花彩格,殿角參差,裝飾雅致,具有典型的古建築風格。現在廟宇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光緒年間又建復廊廡,祠內到古今碑碣26座,可謂江南碑林,其中有晉內史陸機撰文、大書法家王羲之書寫,詳述周處生平的古碑。明洪武初題其主木曰“晉平西將軍周孝侯之神位”。大殿上原有一尊高達四五米的泥金塑像,垂 流,執圭臬,容貌端莊,望元起敬,上懸“陽羨第一人物”的橫匾(為清代周家楣書),兩邊有清代宜興縣令齊彥槐寫的一副長聯:“朝有奸黨,詎能成將帥元功,若教仗錢專征,蛟虎猶非對手敵;世無聖人,不 在弟子之到,誰信讀書析節,機雲曾作抗顏師。”正殿右壁相併嵌碑碣兩塊,一曰“斬”,系草書,為周家楣手書。周侯古祠,北枕荊溪,南眺銅峰,清流逼檻,嘉樹環詹,風景絕佳。現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王廟現存建築共三進。第一進為兩層建築,門樓5間,戲樓1座,東西看樓6間,為1994年重建。第二進為大殿5間,單檐歇山頂,面闊5間,進深9架,前為軒廊,同天溝相連。大殿框架為明嘉靖年間重建,清、民國年間又數次修繕。大殿正中塑周處塑像,兩壁繪有《射虎》、《斬蛟》兩副大型壁畫,東西側廂陳列周處生平事跡資料和周墓墩出土文物複製品等。大殿兩側還有唐至清代碑刻二十餘塊,其中尤以陸機撰文、王羲之書《平西將軍周府君碑》最為珍貴。第三進面闊5間,進深8架,正在修繕。

基本信息

景區分類: 考古遺蹟搜尋同類景區
開放時間: 我來補充資料
門票價格: 5元
最佳時間: 四季皆可
交通指南: 位於宜城鎮東廟巷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