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熹

周世熹

周世熹,男,1949年11月2日出生,是福建泉州安溪縣人。自幼隨侍其父身邊,從小受於家族影響,耳聞目睹深研於醫學方面。在時任其父(周石卿)嚴傳下,潛心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中醫臨床工作近四十餘年,學貫中西醫。深研癌症、傷寒等疑難雜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世(喜)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溪虎邱
  • 出生日期:1949-11-2
  • 職業:中醫
  • 畢業院校:福建中醫學院
  • 信仰:無
  • 主要成就:深研癌症、傷寒等疑難雜症
中醫周世熹,個人履歷,主要成果,相關新聞報導,中醫事業的三落,中醫發展之見,關於中醫培養問題,

中醫周世熹

出生日期:1949年11月2日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
職業:中西醫
出生地:福建安溪

個人履歷

周世熹,1949年11月2日出生於福建泉州安溪縣。自幼隨侍其父身邊,從小受於家族影響,耳聞目睹深研於醫學方面。72年進入福建中醫學院開始進修深研。畢業後,在時任其父(周石卿)嚴傳下,潛心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中醫臨床工作近四十餘年,學貫中西醫。深研癌症、傷寒等疑難雜症。
周世熹
周世熹

主要成果

食道癌研究“消噎散”。
內科之調肝脾方,助方治療慢性肝病及虛勞之症。

相關新聞報導

《中國日報》周世熹,福建周氏醫學第四代傳承者,名醫周石卿之子,畢業於福建中醫學院。擅長臨床治療,涉及內科、腫瘤等研究,消噎散治療食道癌尤為獨到,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現已退休。對中醫寄語:勤求古訓,究國學以謀繼承,醫理通哲理,始終認為中醫為醫學之根本。筆者專訪周老,談其對於目前中醫現狀以及相關認解。

中醫事業的三落

中醫在我國文明發展始上,有著它不可磨滅的地位,中醫的傳承與發展是歷史必然結果,中醫產於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採用“四診”為基礎。其曾經經歷三落,一落,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醫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二落,國民黨政府當政期間,接二連三發生了由政府當政人物出面主張廢止中醫的嚴重事件。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嚴重阻礙中醫生存和發展。三落,文革中,中醫再次受挫,許多優秀的中醫學者遭到迫害,相當珍貴中醫文獻毀於一旦。1976年以後,中醫藥事業又重新得到發展。作為世代為醫的家族,不巧的事,也恰恰經歷過這三個階段。

中醫發展之見

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是迎來了第二個春天,中醫藥事業發展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是一個高潮。中醫的簡便驗廉,既是它的一個優點也是一個缺點,後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導致它市場的競爭力就小。因而在整個市場經濟條件下下,中醫整個發展反而沒有西醫的快速。
隨著中醫藥的改革,它主要要解決人民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中醫的優勢國家就看見了,國家提出了要中西醫並重,今天中醫處在一個黃金時段,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成了擺在中醫學子中醫藥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它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機遇就是國家有個好的政策,挑戰就是,面對整個市場經濟,面對整個經濟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中醫必須去適應,否則就要被淘汰。這是一個規律。張仲景時代就說:“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那時候中醫是這樣一個狀況,現在還是,中醫基本上它就一直是這樣。那么中醫藥事業發展就要回歸臨床與實踐。

關於中醫培養問題

目前的真正中醫培養,其實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到位,以前中醫培養出的名醫,為何受到尊敬,其醫術醫德的培養是關健。中醫醫術,是需要經過實踐第一,通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總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每個名醫都有自已對中醫的不同理解,也有自已一套成熟的治療方式,這些並不是可以從書上學來的,真正中醫者,是需要經過十幾年的沉澱。術有專攻,中醫亦是如此,而現在中醫培養,周期時間短,全而不精,很多中醫的精髓也在慢慢消失。許多優秀的成果並沒有被發揚發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